English

公推直选:一个基层党委的选举创新

2008-01-01 16:07:00 来源:书摘 李家杰  我有话说

选举日渐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等额选举”这种选举方式早已为全党全国人民所熟悉。新中国成立以

后,从上到下,全国普遍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普遍建立起了党的领导机构,各级党的领导机构组成成员都是采取这种选举方式产生的。这种选举方式的运作程序,是一条直线,就是首先由上级党组织确定候选人,并审核批准出席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然后召开党代会,选举产生党委委员,在此基础上,接着召开第一届全委会,选举产生党委常委,最后由上级党委从中确定书记、副书记、常委人选。实际做法也可以倒过来看,就是先由上级党委确定书记、副书记、常委人选,然后按照上述选举程序过一遍。其中,“等额”两个字的意思是,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是几个人,就设几个候选人,二者之间人数是相等的。党代表没有选择余地。县及县以上党委选举,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基层单位则略有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基层单位的党代表,是在党小组会上提名产生的。

“等额选举”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候选人只要上了党代会,就等于是铁板上钉钉,可以不折不扣地实现上级党委的意图。不像“差额选举”,存在难以预测的变数,会搅乱上级党委的心思,打乱上级党委事先制定的预案。一旦准备“差”掉的候选人真的被选上,而内定应当选上的候选人真的被“差”了下去,麻烦就更大了,需要在选举过后,花许多时间做善后工作,甚至还要进行人事调整。牵一发,动全身,弄得大家都不安宁。有一年,一个直辖市召开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就曾出现过这种状况。在选举产生党委委员时,上一届的一个市委常委,票数明显偏低。如果在选举结束后,利用中午时间,及时召开会议,向当选的市委委员打一个招呼,还是来得及补救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没有补这一课,故事在当天下午就发生了。

在第一届全委会上,事先准备“差”掉的一个候选人,票数超过了这个常委的票数。这个常委恰恰兼任一个重要的部长职务,正式选举前,他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结局。早晨见到我时,春风满面,谈笑风生,还问我对这次会议的感觉如何。他落选以后,我发现他门前顿时冷落了许多,就主动上前同他握手,表示安慰,当时明显感觉到他的手冰凉。因为出现变数,连带他曾担任过的部长职务也得立即换人。尽管主流媒体在播发这条消息时,绝对没有把这个细节作为花絮,公诸于众。这个直辖市常委落选的信息,仍然借助最现代的通讯工具,以最快的速度,我估计应该在第二天上午,就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以后在其他省市自治区,以及地县街道乡镇召开的党代会上,“差额选举”这种选举方式几乎就销声匿迹了。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是一个例外。2002年,在乡镇一级党委选举中,大胆地推出了一种比“差额选举”方式还要超前的新的选举方式。这种新方式与我们熟悉的各种选举方式都不同,它将选举全过程,向全体党员公开。包括候选人的产生过程,答辩过程,投票过程,唱票过程,及最后公布选举结果,全部是在全体党员的直接参与和直接监督下完成的。因为是公开推举候选人,并是全体党员直接参选,这种选举方式,被平昌县概括为“公推直选”。

迄今,这种选举方式,在当地已经试行5年,效果保持平稳,并积累起成套的经验。外地一些党委及组织部门负责人到平昌县看了,都说不错。

平昌县地处大巴山腹地。从北京到平昌,先要乘坐一个多小时的飞机,到达成都或重庆,然后转乘五六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如果乘坐火车,首先要在火车上待24个小时,到达达州市,然后转乘四五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抵达平昌县城以后,如果要到当地最远的乡镇,还需要乘坐几个小时的长途汽车。从乡镇党委机关出发,前往村庄,有的通车,有的不通车。如果不通车,就得靠两条腿爬山。

2001年,平昌县领导班子换届时,县委组织部部长郑开屏建议,为了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扩大乡镇一级选拔任用干部的民主程序和公开透明度。这个建议变成县委的《决定》,公布以后,很快就有四五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主动报名要求在本乡本镇的换届选举中,公开推荐候选人,直接选举党委书记。

实行“公推直选”,《党章》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说可以还是不可以。平昌县委组织部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事先主动请示上级组织部门。《报告》递上去后,左等右等,始终没有等来书面答复。平昌县委就斗胆做出决定,先选一个乡试点。尽管这项改革并不违背《党章》,县委还是只做不说,非常低调。以后,试点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上级党委仍然不表态,改革只好原地踏步。

2002年7月,巴中市委将刘谦祥从外地调到平昌县担任县委书记。刘谦祥上任伊始,就根据四川省有关部门的推荐,带了几个干部到省内其他县市参观学习。当他发现,这些县市的经验有可能在本地农村水土不服。回到平昌后,就将取经带回的材料锁进抽屉,一头扎进了本地农村。从农村再回到县委机关,他心中有数了。于当年10月提出,在乡镇继续试行“公推直选”。与之配套,同时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并调整乡镇行政区划。

这些改革措施,从表面上看,在红头文件上都找不到相应的文字,但主要精神又都没有离开中央关于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党内民主建设总的原则。刘谦祥说:“在全国范围尚未开展这些改革的情况下,平昌县这样做,是基于改变不了当前的大气候,但可以改变当地的小气候这样一种认识”。

平昌县委试行“公推直选”,与我国早期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非常相似,同样是自下而上,摸着石头过河。最初,平昌县委也曾担心广大农村党员,会不会因为居住分散,处于社会底层,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平常很少参加政治学习,个人眼界不宽,彼此不甚了解,不善于分析,不会表达,对上面的精神不大掌握,不会运用民主,不可能把最佳人选推选出来,甚至担心出现家族宗族帮派活动,或者出现贿选等问题。为此,在最初采取“公推直选”时,与“等额选举”一起,两种方式同时上。其中,部分候选人仍然由上一届党委推荐,然后由县委考察,最后再列入候选人名单,提交全体党员大会直接投票选举。县委没有想到,这竟是多此一举。农村党员看人看得非常清楚。在雷山乡,苟启宏是按照“等额选举”方式,提出来的乡党委书记候选人,直选中竟被选了下去;以前担任过元石乡党委书记的杨光明,作为县委提名的候选人,在这一届选举中,被特别排在候选人名单第一位的显著位置,直选中同样被选了下去。

尽管平昌县委积极主张“公推直选”,但真的把经过自己推荐出来的候选人选掉了,县委心中同样疑虑重重。专门指派县委组织部干部科长张建军,调查选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查证结果表明,选举并不存在帮派问题和用不正当手段拉选票问题。县委还是不放心,又要求张建军询问杨光明,对落选有什么想法。杨光明坦率地回答说:“我过去做事有些虚。落选表明广大党员群众看得很准。选举结果是公正的”。当事人已然心服口服,县委这才完全放心。而杨光明落选以后,心情并不轻松。他怀着深深的内疚,自觉地组织家乡农民,前往经济发达的江苏无锡、苏州一带打工。这个打工队并没有建立党组织,不再是乡党委书记的杨光明,现在却能自觉地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跟他外出打工的农民共有600多人,月人均收入超过在家乡种地干活的年收入。杨光明落选以后,跟他外出打工的农民最初都叫他老杨。现在,农民对他的称呼又回到了从前,改叫他杨书记。这个时候,叫他杨书记,可是发自农民内心的自觉自愿。他说他“听起来感到特别的亲切”。像他这样组织农民外出打工的领导干部,全县有39个,带出去农民5000多人,一年获得劳务收入六个亿。


选举权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公民权利
所有通过“公推直选”产生的乡镇党委书记,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一个人不睁大了眼睛,关注农民疾苦,使出全身力气,踏踏实实为农民办事。改革前后对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7.8%;达到4752元和1797元。已还清债务一亿元。2005年普查,全县贫困人口比2001年减少21682人。像所有的好事不胫而走一样,这种选举方式,很快就被乡镇人代会选举借了过去。兰草镇选镇长时,有3人参选,一个是过去的乡党委副书记,排在候选人名单第一位;一个是副区长,排在候选人名单第二位。最具有竞争力的,应该是排名靠前的两个候选人。但在直选中,人民代表却投票选了排名最后的冯仁。当场公布选举结果,冯仁感动得泣不成声,泪流满面。他向参加会议的全体人民代表,一次又一次弯下腰来鞠躬,表示决心。

上任后,他将选举时承诺的6件事,写在黑板上,挂在显眼处,一早一晚对照检查。兰草镇党政机关的办公地点门前有一条大河,河的两岸是悬崖峭壁,农民过河,必须小心翼翼地下行几十米,乘木船到达对岸的河滩,再费尽力气向上爬几十米,最后才能上到对岸。建国前就不用说了。建国以后,从互助组到高级社;从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从撤销人民公社到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兰草镇党政一把手更换了一个又一个,却没有一个党委书记和镇长,能解决农民过河的困难。冯仁当选镇长以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干部群众,自己动手,建设兰草大桥。客观条件与过去完全一个样,同样是国家不投资,政府不拨款,银行不贷款,但没有难倒冯仁。他日夜兼程,八方求援,七尺男儿,甚至给人下跪,哭述贫困农民的生活艰辛。终于感动了一个个有钱人。完全依靠自筹资金,自己动手建成长275米、宽8米的石结构兰草大桥。并在大桥两岸附近,建成两条平坦的水泥大道。不但结束了数百年来当地农民过河难的历史,岸边还形成了一个可供农民集市贸易的市场。以后,修建断头路,缺乏资金,他又率先带头,发动干部捐资,同时号召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办成了这件大事。除个别小事,有人对他有些意见,他赢得了党内外群众的普遍信任。

2003年,党内“公推直选”,党员群众投票,一致选他担任镇党委书记。上任后,他劲头更足,抓紧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建成1000亩黄金梨果园。过去,农民用竹编的背篓,背上几十斤水果,下山赶场叫卖,人辛苦得要死,收入却非常微薄。现在,批发商开车进山拉水果,年总收入超过200万元。他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就这一项,当地农民就可以大幅度增收。”所有实行“公推直选”的乡镇,“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全部销声匿迹。

“公推直选”为选举产生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建立起了一种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过去实行“等额选举”,候选人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党员监督作用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发挥。在党员代表大会上,从开始宣布候选人,到最后公布选举结果,除非出现异常,在一般情况下,即便是在分组讨论中,都不会有党员公开提问,也不会有党员公开质疑,更不会有人要求候选人回答问题,团结胜利的大会就结束了。这并不是正常现象。但是时间长了,人们习惯了,就误以为是正常了。

“公推直选”的会场气氛,是入党几十年的老党员也从来没有见过的。即便是当众直接提名的候选人,党员也要问几个问题,不会轻而易举让其过去。不要认为农村党员受教育程度不高,眼界不宽,见识不多,不像一些精英那样会说话。他们提出的问题,个个点在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上。没有出现过打横炮,泄私愤。问题主要针对候选人待人是否公平,办事是否公正,手脚是否干净,公私是否分明,当选以后怎么办。仅候选人当众回答提问,这一道程序,往往就要花一两个小时。革命根据地的党员政治觉悟高,敢于坚持原则,勇于维护《党章》规定,非常关心党的建设,在党的会议上有话要说。而过去,实行“等额选举”,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党代表也不是处处都在代表广大党员群众说话,就是代表广大党员群众说话的,说出来的话,常常并不能代表广大党员群众的本意。他们认为,“公推直选”扭转了这种局面。在选举中,党员群众可以畅所欲言。在一个乡党委的选举中,有人推荐一个党员为候选人。会上,知情人将这个候选人,过去在建设乡办公大楼时,曾受贿两万元的经济问题,抖露了出来,并当面问这个党员,你能不能保证今后不再贪污受贿。在另一个乡党委的选举中,有一个候选人在过去建设乡提灌站时,曾私下卖了钢管,不入帐。知情人翻出这个老底,要这个候选人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两个候选人最后都落选了。

以人无完人孰能无过的眼光看,抓住已经过去的历史问题不放,似乎有些过分。其实不然。这两个乡镇的全体党员不选这两个有“过”之人,是因为当地有许多无“过”的党员。两相比较,选“无过”的,当然比选“有过”的强。既符合人之常情,同时符合《党章》规定,绝非吹毛求疵。在这件事上,还有一层比较。党员群众为自己选举带头人,与组织部门为基层挑选带头人,心情是不一样的,眼光是不一样的。前者的要求更高,因为选出来的带头人如何,直接涉及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必须将真正能为百姓为自己办事的人选出来。这样的人既不应是眼睛只能向上看,不会向下看的人,更不能是贪官污吏。

改革选举制度,从表面上看,是一项在党内,在上层进行的工作,实际上牵动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前看来,平昌县的“公推直选”是成功的,因为选上去的,大家服气;被选下来的,本人服气,最大的受益者是党员的服务对象广大农民。不像过去搞“等额选举”,候选人到底是堂堂正正干出来的,是党内外广大群众真心实意拥戴出来的,还是“跑来的”、“买来的”、“拍来的”、“靠特殊背景轻易得来的”,不要说广大人民群众不知道,就是党内的普通党员,甚至领导干部也不知道。正因为如此,在改革的过程中,尽管几千名干部及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受到触动,几千个家庭受到影响,几万个亲友受到连带,没有一个上访告状的。仅有的一封匿名信,经过查证,还是属于捏造事实。

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不可能永远依靠国家财政补助,也不可能永远依靠发达地区的救济帮助扶持,而是要靠贫困地区农民自己动手摘掉戴在头上的贫困帽子。贫困农民的这一努力,离不开执政党党员干部的带领。平昌县实行“公推直选”,由全体共产党员参加,把真能为农民办事的优秀共产党员选拔到领导岗位上任职,其实是抓住了中国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可以起到纲举目张作用的纲。这也就是平昌县为什么要率先实行“公推直选”并能够收到显著实效最根本的原因。

(摘自《党内民主制度创新》,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7月版,定价:4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