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市场难觅赵丹阳

2008-04-01 16:20:00 来源:书摘 叶檀 我有话说

  赵丹阳是提前被甩下高速行驶的中国资本列车,还是在为新的增长点布局?

 
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生存环境中,赵丹阳是特例
2008年1月2日,中国阳光私募基金第一人赵丹阳,又创造了一次私募历史。

这天下午两点半,阳光私募赤子之心官方网站接连贴出5份公告,旗下与深国投、平安信托联合发行的5只私募信托产品将全部清盘,时间,元月15日。

事实上,这不是私募第一次清盘,但赵的影响力,使私募清盘定格为证券行业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历史是由影响力创造的,这一理论在赵身上再度应验。

在致投资者的信中,赵丹阳如此表达自己的困惑。

“H股和A股都已越过我们所理解的范围,我们在H股10000点,A股3500点实现了我们的收益。回头看,我们过早地出局。指数的顶和底永远是个谜。今天,就我们的投资能力,已找不到既符合我们投资标准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强劲也许会持续很久,经过慎重考虑,并和两个信托公司沟通后,赤子之心作为顾问的所有信托将尽快清盘。将投资款返还给投资者,便于投资者自由把握未来投资机会。

“2007年之后,赤子之心将更理解:什么样的公司值得长期拥有,什么样的公司只能阶段性持有;自我的恐惧和贪婪,宏观经济和通货膨胀。我们需用一生的时间去完善自我的投资理论体系。”

如此大段引用赵丹阳的话,是因为许多人将此信作为中国投资界第一份“良心文本”而四处传扬。这封信表达出对风险控制的追求,对目前股市价值体系的错愕以及战胜贪婪与恐惧的决心。

而此时,中国的私募基金方兴未艾,掌管的资金上万亿,大量公募基金经理被私募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吸引,义无反顾地投身私募领域,私募股权投资也成为一大热点,管理层对于私募的阳光化持赞赏的默许态度……

赵丹阳是提前被甩下高速行驶的中国资本列车,还是在为新的增长点布局?是看到了海外的投资机会,还是在大资本的压力下转投股权,答案很快就会揭晓。从种种迹象来看,赵在践行自己的理念,寻找价值投资的新疆土。

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生存环境中,赵丹阳是特例,绝不会成为群体现象。

  私募品牌的行业标准?

2008年1月11日,记者来到位于深圳金融中心的新闻大厦赤子之心信托基金公司,见到赤子之心公司依然在正常运转。员工告诉记者,“赵总不在公司。”

2004年2月,A股市场已经连续下跌3年,赵丹阳和深国投合作发行信托私募基金――赤子之心(中国)集合理财信托计划,这是内地首只信托私募产品,被认为是阳光私募基金的鼻祖。

私募基金一度成为庄家的代名词,游弋在法律灰色地带。赵丹阳的一大功绩,是使私募基金阳光化。作为中国私募基金第一代明星经理人,他为私募基金带来了标志性的品牌与行业的标准。此后许多私募基金走这条阳光化之路。阳光私募正在汇聚成中国投资领域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就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影响而言,作用将超过公募基金。

赵丹阳首份资金信托计划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国内首家开放式信托计划,投资者可在12个月后按单位净值赎回份额。

信托计划的投资决策及计划延续完全由投资基金经理赵丹阳一人负责,是国内首家以基金经理为合同核心的资产信托计划。合同特别注明:“本信托投资顾问负责人赵丹阳离职将导致本信托终止,受托人将卖出信托财产所投资之全部证券,由此可能导致投资损失。”

与其他所有私募基金一样,赵丹阳管理的赤子之心的认购起点是50万元人民币,以后提高为100万元人民币,投资者为可以抗风险的高收入人士,可以理性投资长期合作。

赵丹阳牵头管理的国内五只信托产品总规模约为15亿,管理费约为1.5%,而绩效费则为超额收益的20%,据称赵丹阳的收入已经使他无需像公募基金经理一样,为赚取管理费放弃自己的投资哲学与道德理念。

从2001年私募基金遭到清理之后,一批新的拥有“固执”投资理念的私募基金经理,摒弃了吕梁式的以坐庄为主的生存方式,改为价值投资或波段操作,并进军私募股权投资,从这个意义上说,赵丹阳及其同伴正在将私募基金从阴暗的角落,引向阳光投资大道。

跑输大盘是因为正确理念作祟?

面对业绩,理念是次要的,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短视的。即便在成熟的市场,讲究的也是收益为王,一个明星经理两年大幅跑输大市,恐怕即使不清盘,也难以应对投资者的压力。

阳光私募与公募基金一样,面临每月的排名压力,以赵丹阳近两年的业绩,难以应对投资者咄咄逼人的质疑:

他旗下的香港赤子之心中国成长基金2007年加权收益率约为13%,同期恒生指数上升38.06%,国企指数上升54.32%;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一期全年加权收益率约为48%,但同期上证指数升幅达96.7%。

早在2005年8月底,赵丹阳开始谨慎投资,调仓兑现前期增持的周期性股票;2006年底,他给投资者的信中表示,“2007年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风险控制,在适当的时机有些估值偏高的股票,我们会考虑套现。”到2007年4、5月份,上证综指3500点、国企指数l万点时,赵丹阳开始清仓打新股,试图获取一级市场无风险收益,说明他对市场失望。但此后,国企指数与上证综指分别大幅飙升至2万多点、6124点。

现在看来,这种过于保守的投资理念并不适合资金推动型的市场估值体系,但恰恰符合赵丹阳“生存第一”的要诀。

不仅赵丹阳的赤子之心,私募业绩普遍不及公募。据测算,几家顶尖私募2007年的投资业绩只有70%多,最好的一家投资业绩为99%,远远低于同期公募的投资业绩。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达到128%,积极配置型基金达到104.5%。无论如何解释,私募业绩不敌公募。

但同样引人关注的是,私募基金的抗跌性能远远超过公募基金,即便在熊市中,也能获得收益,赵丹阳就是熊市赚钱名声鹊起。从长期来看,赵让投资者获得了远超过一般公募基金的超额回报。

赵丹阳在做两件事,一是不断地以狗仔队的精神调查上市公司,这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通过这些基金经理的灵敏嗅觉,资金才能配置到最具成长性的潜力公司,为中国经济挑选出具有优质基因的公司;二是不断控制风险,寻找价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他是价值投资理论的忠实信徒。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能起到资金配置过滤器功能的投资人士少之又少。

这位价值投资理念的信徒既不太相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更不敢相信那些与上市公司亲密接触的证券分析师的夸夸其谈,而是在大量搜索资料的基础上,自己做公司狗仔队进行调查。

他最为人乐道的故事是在银广夏如日中天时通过调查银广夏的电费使用情况轻易戳穿银广夏实业泡沫的故事;另外,他投资A股时最早研究盐田港,穿上工作服摆脱警卫与工人聊天,了解每天的卸货;调查沪宁高速就到高速公路数车辆通行量;调查茅台发现仅茅台酒的库存价值就值200亿,超过上市公司总市值;调查同仁堂,看药瓶底下的生产日期以调查库存量……

即使以成熟资本市场最严格的标准衡量,赵丹阳都是一个极端敬业的基金管理者。这位另类基金经理,成为开启中国股改后私募基金大门的人,并非浪得虚名。事实上,如果赵丹阳越多,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就越市场、越成熟,他代表的是中国未来基金经理人的必经之路。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经理四处调研,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经理离开坐庄的舞台,如果说,中国的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有未来,必定体现在私募基金身上。

只有亏过钱的人尊重资本,赵丹阳的谨慎源于他的受伤情结。赵毕业于厦门大学计算机系系统工程专业,而后去南非掘金,投资香港市场颇有起色,但1998年让他一夕回到解放前。有此刻骨铭心的记忆,赵丹阳将风险二字视做铁律,刻在了自己的额头上。投资铁律是:没有经过详细研究的公司不投;非优秀公司不投;只做价值投资,一旦投资,长期持有。

以这样的投资理念,反观目前国内资产价值重估时代的资本市场的股价,赵丹阳的迷惑在情理之中,当市场跌到1000点的谷底时,价值理念的信奉者也就拥有了用武之地。赵丹阳在香港漫漫熊市中获得收益,2001与2002年的收益率分别为70%和64%,在香港投资界初有声望,而在大陆他的声誉也主要建立在2004、2005年熊市投资的准确与成功上。

在2004年初的漫漫熊市中,赵丹阳杀回A股市场,率先策划了第一只证券投资类信托计划,抄到了市场的大底。2005年5月25日,A股跌至1060点,市场哀鸿一片,而赵丹阳却基于中国强劲的基本面,宣称A股未来三到五年会达到3000到5000点。没有料想到,A股却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攀上了赵丹阳预期中的三到五年的高度,此时,赵丹阳失去了方向,感到了风险,解散了基金。

怎么看待中国经济是摆在赵丹阳面前的投资哲学课题。如果这个问题无法解决,赵丹阳将只能成为熊市中的估值英雄。


H股和A股都已越过我们所理解的范围

市场需要赵丹阳

中国资本市场需要赵丹阳的责任伦理、理性精神以及敬业精神,那是华尔街数百年屹立于世的不二法门,也是让资本市场成为高效资金配置场所的必经之途。

但市场氛围也许难以容纳赵丹阳这样的经理人,并不是中国的法律与市场无法容纳,而是与目前的投资文化格格不入,长期价值投资者无法理解重组概念、资产重估、货币升值等变动期的牛市理由,赵丹阳在A股市场暂时出局是注定的。

事实上,巴菲特在上世纪60年代末也清盘过自己的私募基金,原因就是市场整体估值超出他所能承受的极限。毫无疑问,赵从巴菲特那里汲取了很多投资理念。

不过,对赵丹阳而言,损失不大。已经站在道德高地的他在香港的对冲基金仍然保留,只要有需要,信赖他的境内外投资者还会源源提供投资基金,而新兴的私募股权投资的机会也已经向所有的投资机构敞开,一些私募基金经理早已成功涉足这一利润最丰厚的领域。

私募基金是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方向之一,是最值得关注的一群人,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动向、利润增长点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他们对于资金的配置,显示出市场的真正选择,这一选择的真实性与重要性超过了失真的股市本身。

赵丹阳,既是熊市的持炬人,也是牛市的保守者,仅就投资而论,实在不值得大书特书。但正因为其代表了坚定的市场理念,使我们终于从一度黑幕横行的基金市场看到了责任的曙光,之所以有这么多人称道赵,那是因为,所有的人都清楚,市场本应是这样的,因而想呵护住市场本源的那线生机。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第3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