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读者文摘》到《读者》

2008-08-01 19:02:00 来源:书摘 程兆生 我有话说

《读者》原名《读者文摘》,是一种文摘性质的期刊,内容主要是摘登其他报刊或书籍已经发表的各类精彩文章。1981年创办。由于期刊名称与美国的《读者文摘》相同,我国《商标法》颁布后,甘肃人民出版社又没抓住“注册

在先”的主动权,所以从1986年起,美方便以种种理由,先是提出侵犯版权的问题,继后又对我方商标(即刊名)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坚持要求甘版的《读者文摘》必须停刊。在经历了长达12年的版权纠纷后甘肃人民出版社最终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抉择:1989年9月先是改名为《读者文摘月刊》,1993年7月又更名为《读者》。直到1998年元月,两家的官司才告结束。

《读者》创刊第一年为双月刊,逢双月出版,16开本,共48页,定价3角。从次年起改为月刊。2000年改出半月刊。1993年创办维文版。1997年创办盲文版。2000年创办《读者・乡村版》。2004年9月创办《读者・原创版》(只刊登首发作品)。后两种《读者》实际上是从母体《读者》衍生出来的子刊物。《读者》创刊号仅发行30000册。2006年4月,当《读者》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之时,也就意味着它在世界综合文化类期刊排行榜上的位置,已仅次于美国的《读者文摘》和《电视指南》。这无疑是中国期刊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读者》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球中文读者的精神家园”。

但同许多事物的发展历程一样,《读者》杂志走过的道路,并不都是撒满花瓣的道路。从它问世前夕起,种种险阻便接踵而至。《读者》是由时任甘肃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曹克己倡议、担纲,胡亚权负责并与郑元绪共同谋划、运作而创办的。当时我国正处在拨乱反正的时期,极“左”思潮还很盛行。据师永刚的《〈读者〉传奇》一书披露,在《读者》即将诞生的前半个月,甘肃省委宣传部突然紧急通知出版社暂停出版。原来北京有两位领导干部从《光明日报》刊登的《读者》创刊号目录当中,看到选有反映刘少奇蒙难的《共和国主席之死》《彭德怀的最后八年》和《省委第一书记》三篇文章,于是要中央有关部门下文询问甘肃省委宣传部,这本新创办的杂志有什么背景,怎么一开始就弄这么多敏感的问题?因而险些使《读者》胎死腹中。为了保住《读者》的性命,曹克己大智若愚,毅然承揽了全部“错误”,向上级主管机关作了检讨,并撤换了上面认为不合适的所有稿件,这才使《读者》得以问世。1983年10月,全国报刊界和出版界开展整顿精神污染的工作后,出版社有人给上面写信,指称《读者》的办刊方针脱离了政治,说它所宣扬的一些人性化和国外的东西,有自由化思想的倾向,是宣扬“资产阶级的东西”的阵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从一份高级内参中看到这份材料后,批示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请他过问一下此事。于是,省委宣传部又一次通知出版社:杂志暂时停刊,听候处理。与此同时,甘肃宣传部部长聂大江邀请一些专家学者组成检查组,指派兰州大学教授柯扬任组长、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甘棠寿任副组长,闭门审读了将近三年间出版的全部《读者》杂志,并写出了客观公正的审读报告,含蓄地提出了应当保留该刊的建议,从而再次使《读者》幸运过关,仅停刊一期后,又准予继续出刊。

(摘自《兰州杂碎》,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定价:22.6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