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次贷寒流袭向中国艺术品市场?

2008-09-01 17:05:00 来源:书摘 张梦 我有话说

苏富比拍卖公司的拍卖现场

美国财长保尔森曾警告说,次贷危机在信贷市场引发的信心危机可能比过去20年中任何一次金融震荡持续的时间都要长,它影响了人们

对全球金融市场的信心。在股票市场一路下跌、一再突破投资人心理底线时,寒流同样逼近中国艺术品市场。发轫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侵入至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同时,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不免也要打个寒颤。尽管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但征兆已经显现。

在连续数年的高增长后,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是否有大变化,许多藏家、拍卖行和市场观察家不再乐观。而对2008年艺术品市场看空的投资者,多数受l990~1992年金融危机影响。统计显示,在那两年间,艺术品价格曾下滑44%。

专家指出,虽然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投资者对艺术投资的热情和信心不变,但全球经济疲软的现实或许让许多身陷其中的玩家有心无力。因此,在经历连续数年成绩喜人的“牛市”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很难在次贷危机的风暴中岿然屹立。

中国艺术品拉响红色警报

《2007年度拍卖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市场成交总额达236.9亿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41%,中国已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2007年,股市、楼市的火爆将艺术品投资的光芒掩盖得严严实实。到了2008年,中国股市开始较大波动;同时,一直走强的房地产市场众说纷纭;那么近年火爆的中国艺术品市场,2008年会有怎样表现?

2008年艺术品拍卖高峰如期而至,业内目光纷纷投向全球最大的拍卖行,其走势无疑成为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然而,进入近乎癫狂状态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近来放慢了前进的脚步,中国艺术品收藏开始理性回归。3月17日,当中国内地拍卖公司正为4、5月份的春拍紧张备战时,远在纽约的苏富比拍卖公司和往常一样,先于中国完成其一年一度的春季大拍,但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却传来一丝寒意,其上拍的292件拍品,总成交额约人民币1.738亿,乍一看这还不错的数据,却是该公司去年秋拍同场成交额的一半。

最令人意外的是,曾在国际拍卖市场被视为“硬通货”的张晓刚的作品,在今年纽约苏富比中竟有两幅流拍(分别是标号0088的《Untitled》和标号0154的《2001No》),其中一幅还是苏富比重点推出的封面作品。另外,一向为国际市场看好的艺术家如刘野、王广义、蔡国强、陈逸飞、季大纯,甚至徐冰的作品,也遭到与张晓刚同样的“滑铁卢”。这种中国热点艺术家集体遭挫的局面,近两年颇为罕见。

而从最高成交价作品看,去年纽约苏富比亚洲艺术当代专场中张晓刚的《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以约合人民币2390.7万的高价独占鳌头,而今年最高成交价作品被曾梵志的(Mask series No.11》夺得,价格912.75万人民币,不及去年的一半;位居第二的是张晓刚的《Bloodline.series:Big Family No.8》,以约合人民币702.75万成交。反观去年,从第一位的张晓刚作品到第8位的曾梵志《面具l5》,成交价均在900万以上,直到第9位的陈逸飞《上海之梦》,价格才落至今年第二位的同等水平,以774.54万成交。中国艺术品数件流拍,虽说是伦敦藏家对中国艺术品的选择较为理性,但从更深层面考虑不难发现,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热度逐步消退。

这些令人不能振奋的数据,很快在国内波动,它是否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神化的终结?是否成为春拍前的红色警报?

从2004年开始,以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曾梵志等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价格的暴涨,引起大量境外资本的关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逐渐成为境外资本投资转型的焦点之一。

在过去的l2个月中,不仅拥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的价格翻番,多人晋级苏富比、佳士得“千万级排行”,作品价格超过百万的中国艺术家不断出现。由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投资性非常明显,很多西方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浓厚兴趣,佳士得因此加强对中国新兴市场的攻势,苏富比也率先在纽约大规模推出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会。

2007年底,由于大量境外资本的介入,中国艺术品市场呈现一系列难以置信的数字,尤其具有明显投机性的当代艺术领域,表现非常惊人。抛开张哓刚、岳敏君不谈,仅以当代艺术家杨少斌为例,其2003年的油画《新童话》,在2004年佳士得香港拍卖会上以9万港币售出,而2007年香港苏富比已拍出42万港币的高价。

但随着华尔街未来可能的动荡和下滑,西方投资者不得不缩减在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场的投入。大量热钱的缩水,势必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行情产生影响。虽然这一影响目前仅表现在成交额增幅减缓上,但分析人士预测,2008年将是艺术市场价格调整年,预计有l5~20%的价格回落。当然,这是目前所有评论中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最悲观的论断。

次贷危机殃及艺术品市场

日前落幕的全球拍卖行拍卖中,高价艺术品备受冷落,买家们收藏作品时更具选择性。有专家认为,美国次贷风波引发西方金融动荡后,现已殃及艺术品市场。今年l月,专业搜集研究艺术品市场数据的艺术资本集团CEO伊恩・派克针对美国“次贷危机”表示,艺术品收藏家要更加谨慎关注整个经济走势,未来l2个月就可知势态是否恶化,判断艺术品市场是否衰退。

美国次级贷款风波袭来,金融市场人人自危。如此,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天价自然乏人支撑。尽管中国国内已涌现越来越多的艺术品投资者和投资机构,但不争的事实是,真正带火中国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品 市场的并非国内投资者,而是大量境外资本和炒家。美国次贷危机必然传导至中国艺术品市场,产生实际购买力和信心两方面的影响。喊“卖出”中国艺术品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大,去年纽约收藏家法伯将其l995年收藏的一批中国当代绘画卖出,获得的巨额收益引起广泛关注;而今年,纽约的收藏基金埃斯特拉要将200多件中国当代艺术品通过拍卖会出售。这个“卖出”中国艺术品的行动,似乎已经按下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金钱游戏的“旋转钮”:一方面有人认为,在此价格高峰卖出可获最大收益;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已在盘算高山后面是否有深渊。

过去4年疯涨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似乎已到强弩之末,联系全球艺术品市场,今年似乎是个转折点,过去3年关于中国艺术品的消息差不多都是好的,总是一个又一个价格纪录的诞生。虽然价格走高的过程中一直伴随怀疑论的声音,但每年春秋的拍卖结果都让“看多”者得意。而现在情况似乎不同,怀疑论再次占上风。一方面,去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动荡成全球事件,经济学家纷纷争议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这也引起艺术品市场的担忧和骚动――虽然艺术品市场和整体经济运行并非直接同步的关系,但在可预测范围内,至少艺术赞助方面花钱大方的银行,可能会大大缩减其支出,而股票市场的动荡也会影响依靠金融业致富的收藏圈新贵握钱袋的手和决断的信心;另一方面,随着中国艺术品高价时代的来临,也让收藏乃至投资的成本直线上升,人们不得不更加谨慎。

收藏圈猜测,艺术品的拍卖价格已处高位,如果再出巨资买下这些成名已久且价格昂贵的艺术品,其升值的空间到底还有多大,令许多艺术品投资者斟酌再三。

事实上,过去数年爆出的各种成交纪录中,有相当多的可操作因素。如去年以高价买下法伯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买主之一,是其女婿,而美国当代艺术家杰夫・昆斯的雕塑以2356万美元成交价,创造了在世艺术家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可有报纸透露,花重金买下此作品的是高古轩画廊老板,而这个画廊恰是纽约经营杰夫・昆斯作品的画廊之一,这种“利益相关方”的交易,让艺术品市场蒙上重重迷雾。

有专家指出,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面的加剧,2008年艺术市场将进入调整期。而中国艺术市场成交额飙得越高,越易不稳定,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必然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股票市场下滑等因素影响。现在的艺术市场与l0年前已大不相同,很难被预测和控制,次贷危机的影响究竟多大,目前难下定论。

危机来临前的最后疯狂

曾经喧嚣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面临一个拐点――泡沫面临破灭?张晓刚的作品在苏富比拍卖遭遇流拍,而中国嘉德拍卖公司近日也表示不再推出单独的当代艺术品专场拍卖。

当代艺术市场很大程度被外国艺术投资人所左右,这些投机者早年以极低价格购买后,再故意拉抬价格,以天价卖给中国人……在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谁接下最后一棒?在泡沫破灭前,在你还未退出“赌场”前,游戏还在继续。

4月8日~11日,苏富比2008年春拍在香港会展中心进行。“诸多作品以超乎预期的高价落槌,成交率接近90%……”似乎人们可以放下担忧而欢欣鼓舞了。此前,在美国次贷危机阴影下,全球动荡的金融证券市场使艺术品市场不免“草木皆兵”,引发一轮关于次贷危机对于艺术品市场影响的讨论。

伦敦2月份当代艺术专场的表现并未超出预期,紧接着3月17日纽约苏富比春拍遭冷遇,专家判断这是艺术品市场寒流将至的信号。但于亚洲艺术品市场来说,此次苏富比春拍尚不能对此问题给出确切答案。

一枚硬币总有两面,面对此次苏富比春拍的平稳结束,有人乐观地表示,预示了市场形势大好;有人谨慎地提醒,其实调整已经开始……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陆红军院长在“2008国际金融中心论坛”上预测,这次源起美国的次贷危机可能延续至2009年下半年,而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大程度是一场全球性的信心危机。

据英国伦敦艺术品市场研究机构Art Tactic新近的调查报告,在过去半年间,当代艺术品市场的信心指数下降40%。该项调查针对l55位国际私人收藏家,其信心指数的下降几乎均源于去年底爆发的次贷危机。而中国先前最被热捧的便是当代艺术品,那些收藏家恰恰都是国际人士。

全球艺术品市场的骚动也波及国内。国内许多藏家、拍卖行和分析人士纷纷悲观地认为,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这个春天有点冷”。中国著名油画鉴赏家左颂德认为,次贷危机使有钱人的现金存量紧张,直接导致他们拿不出足够的钱投资想投资的艺术品,而投资在股市和楼市的资金缩水,也严重打击他们对艺术品的投资信心。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表明,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牛市”和“熊市”并存,拍卖市场的火爆和画廊市场的冷清成强烈反差。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拍卖公司4000多家,其中800多家拍卖过艺术品,2007年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156亿元。专家分析,拍卖市场日益向大公司集中,拍卖市场的“金字塔”结构明显。

该报告称,2007年中国画廊业进一步发展,初步估计超过1万家,但目前全国经营较好的画廊仅100多家。画廊总成交额约200亿元,虽成交额不低,但画廊业并未发挥一级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没有为二级市场的拍卖行业做好“金字塔”的地基。

专家认为,拍卖市场的火爆与画廊市场的冷清,反映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是畸形的。之所以出现畸形繁荣,“跳级”现象是主要原因。在西方成熟的艺术品市场模式中,画廊业是一级市场,普通作品在其中买卖;拍卖业是二级市场,重要作品才可进入,有的国家甚至规定,过世画家的作品才能进入拍卖市场。然而,中国现状是,由于拍卖公司创造的成交纪录可迅速带动作品行情,因此一些中青年画家未经画廊的培育,通过包装使作品价格有所起色后,直接拿到二级市场拍出惊人价格。而一些拍卖公司又与书画家签订私下协议,甚至大幅降低佣金以增加拍品数量。同时,有的画廊放弃独立经营模式,急功近利地与拍卖公司“联姻”,把代理画家的作品大批送到拍卖公司。这样,画廊的功能被取代,而拍卖市场也失去高端的二级市场意义,成为事实上的“大卖场”。

有许多理由让我们相信,中国艺术品投资“牛市”仍将持续。盛世兴收藏,只有在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收藏才会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看好的领域。虽然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投资者对艺术投资的热情和信心不变,但全球经济疲软的现实或许让许多身陷其中的玩家有心无力。

(摘自《中外交流》2008第7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