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原创歌手、网络歌曲和电视选秀

2008-12-01 17:04:00 来源:书摘 王炬 我有话说

我把这种音乐生产方式叫做音乐潮流:一类是唱片业原创的一些歌手,专门作音乐的;一类是网络歌手,没有人投资也没有人培养,在网上已经开始发达、发展;第三类就是电视选秀,现在不只超女一家,超男也有了,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等。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我们的音乐创作基本是属于文艺团体所有,而现在作曲家的音乐

创作主要是个人行为。

三大音乐潮流产生的背景

当前中国音乐的产生方式有很大的社会背景,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庞大的消费市场也就是中国的13亿人口,你永远不要忽略它。如果是做企业的话,你永远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个人口,人多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它的消费能力非常强。昨天晚上看的新闻里欧盟又在同中国讨价还价,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中国的消费人口。庞大的市场是所有产业发展的基础,2004年我去新加坡参加一个名为“认识知识产权如何值钱”的研修班,大家讨论音乐产业在哪里可以发展,我举了个例子说:比方说电影,在新加坡,你就是有再好的政府支持、强大的经济财力支持,但对不起,你的这个国家只有300万人口,就算300万人都去看这个电影也就300万人。一部电影有300万的受众群,那这部电影的影响力就很小。可对中国来说,中国有一部电影,13亿人口有1%的人去看也有1300万。许多搞文化的人非常羡慕,他们一想到13亿人口1%的人去听我的音乐、看我的电影也不得了了。好莱坞之所以成为世界电影的生产基地、成为美国文化的一种模式,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美国电影消费人口非常多,两亿人口至少有10%的人去看电影也有2000万。中国有人口的优势所以在中国是有可能建成好莱坞的。文化消费人口在日本也能形成,在韩国就形成不了。韩国是两千七百多万的人口,那么它的电影、动漫、音乐,从一开始韩国的政府或企业界的人都有很明确的目标就是第一时间打入中国来,庞大的消费市场是巨大的商机。

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复杂多变的受众群,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多种音乐生产方式,会有不同的人去接收它。知识分子、或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我们叫中产阶级,这些人喜欢的音乐,和那些小女孩儿喜欢的音乐不会完全一样的。我相信一个带着眼镜的白领不会在电视机前手舞足蹈地不断发短信去支持哪个超女的。所以在中国消费人口很多,那么欣赏的口味就会不同,就会给各种音乐产生的方式提供不同的受众群。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变化迅速的高科技。由于高科技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所以才有了网络音乐,才有了MP3、MP4,才有了唱片业的转型期。因为高科技迅猛的发展,才导致了唱片业的衰退,也正是由于唱片业的衰退,所以大家没有了唱片的途径,继而转向电视或者是上网。

流行在变,但音乐产生方式本身不会变,消费者本身听音乐的习惯不会变。200年前大家可能听莫扎特或贝多芬,50或60年前可能听猫王和披头士,中国30年前更多地可能是听毛主席诗词和毛主席语录、样板戏,现在听流行音乐,只是内容在变和传播音乐的途径在变。200年前音乐传播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曲谱,维也纳写的曲谱,邮寄到伦敦再由伦敦演奏;另一种就是乐队本身,但是成本很高,受众面很小。莫扎特是个神童,他坐着马车在欧洲巡演,真正能听到莫扎特弹钢琴的受众群能有多少呢?一个小沙龙能有30人、50人或只有十几人,就算莫扎特一年演出100场,他35岁就去世了,大家可以算算他可以演多少场、他有多少的受众群,和今天出一张唱片有上千万、上亿的人去买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原创潮流

原创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各位现在知道的三个歌手:汪锋、许巍、郑钧,他们都是创作型歌手,我个人认为他们的音乐本身,是代表着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方向和主流,可能大家会说您举的例子会不会有点老了,是,是老了一点。他们创作的周期都比较长,有很多的原因,其中他们唱片出得不好,唱片刚一出来就出现盗版,老板收不回钱就不会再投资做新唱片,另外音乐的生产方式还是一种高级的脑力活动、是一种思维的过程。我有机会和汪锋在一起聊天,发现歌手很不容易。汪锋唱的歌很有思想性,他本人也有思想。他说“您知道您听到的只是我的一首歌,但在下面我会写200首旋律,从200首旋律中选出100首,再从100首中选出10首,这10首我可能会把它变成5首歌然后拿给老板听,老板可能只选其中的一首其他的都不要”。所以他是这样的一种生产模式,每一首都需要用脑子、都需要去琢磨。然后他又讲歌词,我问他“你写的这些歌词的激情从哪里来呢?”过去我们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作曲家、作词家要下工厂、下农村去体验生活,但现在不一样啦!我们的艺术家除了新年过节去演出,很少有机会到工厂、农村去体验生活,但他的社会经历本身也是一种体验,更多的是吸取营养。比方说有人给他一本英文摇滚乐手的歌词,他没有请人去翻译而是自己抱着字典,一个字、一个词组地去找、一句一句地翻译成自己的语言,去思考词如何地押韵,这种过程本身就吸取了这些摇滚歌手的精华。我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通常都会忽略歌词,尤其是网络音乐,我相信更多的人要的是愉悦,你不可能让工地上的民工在听完一首歌后去思考这首歌的思想性和社会含义,这对他来说太遥远了。他们要求的就是顺口,能唱,能哼哼,经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工人在一起也唱歌、哼哼一些歌曲,他们在其中得到的是思想身心的放松。《怒放的生命》是汪锋一首两三年前的歌,这首歌我是比较欣赏的,因为它的歌词“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让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矗立在彩虹之颠,就像穿行璀璨的星河,拥有超越一切的力量”。他其中有个最重要的主旨思想就是:解放,要挣脱,要追求一种自由。这种思想我可以断定是现阶段绝大多数知识阶层普遍的思想,摆脱束缚,或者是你行为的方式或者是企业的发展目标或者是你的战略,都会有一种相同的一些似曾相识的东西。

许巍也是个原创型的歌手,他的名气好像还没有汪锋大,而且现在许多年轻人并不知道许巍,但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对许巍的歌追寻的人有很多。一首是汪锋的《怒放的生命》,另一首是许巍的《蓝莲花》,大家还是要多听一下音乐本身。一个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五声调式,和西洋音乐不一样;一个是他歌词所表达的内容。这两首歌大家可以做个比较,它们有很多的共同点,两首歌都是用五声的音节写成的,那么它们就具备我们所说的中国音乐的特征。中国音乐不一定是需要用二胡、笛子或者是其他外在的形式来表现,中国音乐的内涵是调式,学过音乐的人一听都可以听出来他的五声调式,再仔细听可能是宫调式或语调式都可以分辨得出来,这是在音乐创作上的共同点,虽然他用的是摇滚乐的方式,吉它、鼓、电子和声器等,但他并没有因为运用这些乐器而变成西方音乐,他骨子里还是中国的东西。还有这两首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都是:向往自由,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你从歌词、意境、写作手法上都可以看到,我个人认为它们是中国流行音乐甚至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之作,中国音乐的代表之作绝对不是宋祖英唱的那些歌,也不是中央电视台天天放的那些歌,再过多少年,那些歌都会随风逝去,不会再有人记得那些歌。但这些经典的东西都会留在更多人的心间,就像我们50年代的人留在心间的都是《我的祖国》等这样的歌曲。

还有一位郑钧,也是一个创作型的歌手,他的歌曲本身就更明显了,他唱的《回到拉萨》用的虽然不是五声调式,但是里面充满了很多西藏民歌的旋律。这首歌本身还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他虽然不像前两首歌有那么明显的有种表达对自由的向往,追求自由冲破黑暗摆脱束缚,但他对西藏那种纯净的天空和没有那么多问题压力,对自由世界的向往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很多省、地区纷纷都在建文化大省、文化大市、文化街市,但是有多少人把注意力放到原创本身上?文化产业本身应该是一种创意的东西,它的发展和建成是靠人脑的资源,是新生的。美国人把花木兰演绎成动画片这应该是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在谈文化产业的时候,我想应该把注意力都放在创作本身。音乐是文化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中国由于没有音乐部所以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纲要里居然没有音乐的地位。有一次我跟一位政府部门的主管领导半开玩笑地说:“要想发展音乐产业是不是也要建个音乐部?”你看我们中国所有形态的文化产业都有特定的部门在管理:电影有电影局,电视有广播电视总局,图书报刊有新闻总署,就是网吧建立起来了也有文化部管。音乐呢?在各个部门都没有音乐部、音乐司、音乐局或总局,所以把音乐放到了什么地位呢?在政府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或纲要的时候,由于没有音乐的主管部门,所以就没有人去提音乐如何发展。你看法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它叫创意产业发展,它的14个内容产业项目中音乐、电影、戏剧、报刊图书等,音乐都是占很重要的地位的。

我介绍了那么多男歌手,实际上也是由于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是阳盛阴衰,前段时间大家都对田震、那英等很多女歌手非常熟悉,近几年特别是自己能创作的女歌手就非常少,即便是我要介绍的几位,她们的歌曲也不是自己写的,韩红在其中算是不错的。韩红和腾格尔都是少数民族的歌手,他们的音乐都不可避免地、天然地带有民族色彩。还有一个最近在流行音乐界比较有影响的女歌手:朱哲琴Dadawa,很多人认为她很另类,她的歌不是流行的、很能普及的,也不是民工朋友所喜欢的,但她的歌又非常中国。比如《阿姐鼓》、《央金玛》、《卓玛的卓玛》,这三支歌源于西藏题材,是西藏曲调,写歌的人是她的丈夫何训田。他们是个夫妻店,丈夫写歌老婆唱。她在国际上的影响很大,在北美、加拿大,你说中国歌手西方人都不知道,但你说Dadawa就有很多人知道。《阿姐鼓》中的一段歌词是念经,念的是六字箴言,了解点宗教的人都会知道六字箴言,但六字箴言在艺术形式中表现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可她在这首歌曲中就做到了。所以说文化的渗透发展和创作的人有很大的关系,外国人不大知道佛教里念经念的是什么,但她把它艺术化后很多人就觉得很有意思。2006年朱哲琴到北京星光小剧场里举行了演出,票价很贵,我了解到有很多外国人去看,这些外国人认为这个才是中国的东西。

网络歌曲潮流

网络歌曲,我称它为“免费的午餐”,它所有的产生方式、流传方式,所有的一切围绕的就是“免费”。网络歌曲的现象也很有意思,例如唐磊的《丁香花》、庞龙的《两只蝴蝶》和《你是我的玫瑰》、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香香的《猪之歌》,他们的特点是歌先红,大家先从网上知道有这首歌,再知道唱的人。歌先红然后再知道歌手,这种歌是在自发的情况下产生的,就是所谓没有投资。唱片业的这些歌手,首先都是签约,一个歌手在出唱片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一张唱片10首或12首歌,其中至少有两首是主打歌,主打歌就需要量身订做,歌曲本身要适合歌手,歌词要讲究音乐,也要好听,录制要高水准的,甚至现在很多音乐在国内录制完后还要拿到美国去缩混作MIDI,这些投资的量很大、同时周期很长。而网络歌曲就不是,它不需要也没有人去投资,没有人投资是因为它没有形成市场回报的机制。网络歌曲都是低成本制作,成本尽可能低,才能够维持免费的特征。在网络歌曲中我们可以说垃圾的比重多,它是典型的金字塔式,大量的歌曲是很一般的,大量的歌手也是很一般的,但经过大浪淘沙,点击率比较集中的就是那几首歌了。这些歌手还有个特点是一曲成名然后不见踪影。比方说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一下红得不得了,但几年了再没出第二个,最近我在网上找了一下发现他还有另一首《大话西游》。从音乐本身来讲,他是没有可取之处的,这个歌手的持续创造能力显然是非常脆弱的。而唐磊的《丁香花》,从艺术上我觉得是有一定价值的,再听一下《两只蝴蝶》,这两首歌有个共同点都有种小家子气的感觉。俗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不用去引导、去普及,它是大众与生俱来就喜欢的东西,网络歌曲可以大面积地发展主要因素就是这个。网络歌曲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歌词挺有趣的,旋律还是挺好听的,它可以随意表达很另类的东西。

网络歌曲在前几年有两个人比较红:一个是东来东往,还有一个是马郁。他们的成名作感觉都很忧郁,表现的都是现在年轻人对爱情的一种很失望的感觉,听听这些歌就能够知道现在年轻人的状态。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听到的人可能多一点,雪村从网络歌手最后就变成上电视做秀的选手了。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后舍男生,他是属于搞怪搞笑的,放的是后街男孩的歌,他在前面夸张地做各种嘴型,我认为这是典型的侵权。但非常有趣的是当记者去问后街男孩的成员说:“中国有人在仿唱你们的歌,在镜头前搞怪搞笑。”他们却说:“啊,是吗?那很好啊。”我想还是因为他们对中国情况很不了解或者是他希望中国人知道他们的歌,但如果这些歌变成商品去影响到他的销量的话,他一定会打官司的。 “有钱的狗”Rich dogs是一个歌手的名字,我没在网上找到他的真名是什么。我去日本演讲前曾打算找一下网络歌曲点击率最高的,一下子就找到了他的,找了几首下载下来听一听确实很有意思。他的歌一定要从头到尾地听,“看韩剧、聊QQ、聊MSN”,歌词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而且运用得很巧妙,像白马王子、钻石王老五啊,他把它意识流了。

电视选秀

最后一种产生方式就是大家更熟悉的电视选秀,我称之为“传媒的胜利”。之所以说是传媒的胜利,是因为在中国,传媒是老大,唱片也好、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永远都是依附在传媒上,受到传媒的制约,电视台独断专行,它想买你的片子,给你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在电视介入到音乐上时就产生了现在这样,例如超女有大量的观众也是免费看,但是它对音乐产业会有多大的推动呢?现在是个疑问。超女李宇春、张靓颖、何洁、尚雯婕,当初她们都是轰轰烈烈的,可后来影响力却越来越小。

(摘自《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3》,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6月版,定价:39.8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