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丙坤的人生岁月

2009-02-01 18:56:00 来源:书摘 张欢 我有话说

陈水扁竞选时曾自称是“台湾之子”, 连战则说江丙坤才是真正的“台湾之子”。一个赤贫农家子弟,依靠个人奋斗、才华和机遇,一步步成为台湾经济起飞的幕后推手之一,并在晚年达到人生的最高峰――台湾海基

会董事长。海基会董事长也许是这位76岁老人最后一次担任的公职了,在他的人生岁月中,有50年的光阴都花在公职服务上。

在担任经济部长期间,江丙坤曾被属下开玩笑叫成“江科长”,理由是这位部会首长事必躬亲,对细节要求极为严格,连桌上及书柜都整整齐齐,一尘不染。

他经常把公文装在一个有轮子的红色大行李箱里带回家批改,在车上、飞机上也照常工作,而且速度非常快,批示一份公文平均只需两分钟。

他儿子说:“我对父亲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在家里办公桌前批改公文的背影。”

在一般人的眼中,江是一个无趣、拘谨的人。住在公寓时,楼下的邻居上楼找他聊天,他会赶紧穿起衬衣、换上长裤、梳好头发,他的严谨反而让穿着汗衫、短裤和拖鞋的邻居觉得自己过于随意。

但他也不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前陆委会副主委许柯生对江丙坤有着特别的感触:许在担任国贸局局长期间,一次经济部宴请立法院经济委员会的立委吃饭,一位立委迟到了,赶到会场后马上连干三杯以示歉意,但随即又端起酒杯向许敬酒。从不饮酒的许婉拒后,被这位豪爽的“立委”指责不给面子。争执之间,担任经济部常务次长的江丙坤看到后,跑过来主动替下属喝酒。在中国官场文化里,上级为下属挡酒是一件相当难得的事情。

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政坛顿时换了天地,但即便是民进党“执政”,依然对江丙坤这位财经大佬存有“惜才”之意。

2003年,江丙坤当选台湾“立法院副院长”,陈水扁在台湾企业界的“三三会”发表演讲时,忍不住脱稿对江喊话:“如果江丙坤当初接受我和游院长(时任“行政院院长”的游锡?)邀请,担任行政院副院长兼经建会主委的话,就没有今天立法院的江丙坤副院长,而是行政院副院长。行政院的江副院长绝对比立法院的江副院长更能对台湾做出贡献,由江丙坤组成一个好的财经团队,阿扁相信今天台湾经济绝对不是只有这样而已。”

江丙坤只是淡淡地回应:“我不相信自己有那么大的能力,何况台湾当前经济问题并不纯粹是经济因素,一部分是非经济因素造成。”

回顾江丙坤的公务员生涯,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对外贸易领域,但即便在他最风光的年代里,也因为两岸对峙的现状,无法到大陆这个大市场发挥自己的才干。

不过世事难料,他在公务生涯的末期出任海基会董事长,全面负责台湾对大陆的半民间半官方的交流工作,弥补了人生的一大缺憾。

青年:另一版本的“台湾之子”

江丙坤是一个严谨的人,不过这不意味着他是一个无趣的人。担任海基会董事长后,他在北京和国台办主任王毅见面,他对王毅说:“王主任,你知道吗?我们曾经在同一个地方上过班啊!”

此言一出,震惊四座。论年龄,论职务,两人完全没有在一个地方上班的可能性。江丙坤接着慢悠悠地说――我们都在驻日大使馆工作过啊!

新中国和日本恢复邦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大使馆就全面接收了蒋介石的“中华民国驻日大使馆”。王毅曾任驻日大使,而江丙坤更早前则在这里担任过翻译。

江丙坤去日本是为了读大学,他在日本最优秀的大学――东京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从此开启了自己人生的航程。

其实,江丙坤和陈水扁的经历特别相似,两个人都是穷苦出身的本省人,都是靠努力读书、工作赢得了人生的成功。

陈水扁竞选时打出“台湾之子”的口号,连战则说江才是真正的“台湾之子”。

陈水扁是三级佃户的儿子,而出生在南投的江丙坤,家里穷到他一出生就被父母送给别人。

他是家中的第八个孩子,母亲在生下他之后奶水不足,买奶粉的钱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江丙坤就这样被父亲送走了。

好在二哥的积极争取,江丙坤才又重新回到家庭的怀抱。

因为家里出了两位老师,江丙坤才有机会去读书。小学毕业后,他读台中农校。为了上学,每天清晨4点钟起床,走40分钟到南投火车站,坐两个小时的火车到台中,然后再走半小时到学校。

当时的一般家庭都没有闹钟,大家完全看天作息。如果母亲起晚了,就要等到同伴经过家门口,大声吆喝:“阿坤仔上学喽。”这时候的江丙坤急忙爬起来去上学,不吃早饭,也来不及带便当,要整整在学校饿上一天。

每天花6个小时在路上的中学生活,他整整过了6年。

以后江丙坤通过了专科考试,考取了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家庭窘迫的他直到开学前一天,才敢和父亲说自己考取了,需要父亲借钱供自己上学。

专科毕业后,江丙坤一样要去服兵役,但这个时候他通过了公务员高等考试,开始了他漫长的“吃公家饭”的历史。

不过这个无权无势的孩子又被分回老家南投,在地政科当科员。此时正值国民党在台湾施行土地改革,用赎买的方式将地主的土地交给农民。江丙坤此时就负责南投老家乡亲们土地的具体测量与评价。

总结自己的人生时,江总喜欢说,穷苦人家的小孩子,如果不去读书,怎么能够出头呢?

事实上,即便是回到家乡担任基层公务员,在乡亲眼里已经是出人头地,可他还是不放过每一次考试的机会,先后通过了高考普通行政人员考试、律师检定考试。

1960年,国民党出台了中山奖学金政策,这是为了鼓励党内优秀年轻人才赴海外留学的专项奖学金。马英九、许信良等都是受益人。

江丙坤就是第一届的学员。放榜那天,江丙坤和太太在房间里听收音机,当听到中山奖学金里有自己名字时,江丙坤忍不住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大叫:“我考取了,我考取了!”

他考取了自少年时代就是心目中最高学府的东京大学,而且获得中山奖学金也意味着已经被台湾的高层注意到,甚至可以说已经拿下了未来光辉前途的敲门砖。

壮年:台湾经济起飞的见证者

江丙坤是以财经大佬闻名台湾政界的,但外界无法想象的是,江丙坤的外贸生涯是从几篓香蕉开始的。

从基隆港坐船去日本读书时,码头上的香蕉贩子向他推销,说是日本香蕉价格很贵,如果利用海关对游客免税的政策,可以赚不少钱。

看到周围游客大都买了几篓,江丙坤也学着买了三篓。下船后,居然以每篓10美元的价格卖了出去,一下子就把自己第一年的学费给解决了。

在东京的日子是清苦的,而且读到博士阶段,中山奖学金不再支持,只好靠在大使馆打工赚钱来养活自己。江丙坤在大使馆做翻译,负责陪同岛内重头人物来日的行程安排与接待,得以结识了一大批政商要人,汪彝定、李国鼎、蒋彦士、王作荣、李登辉、辜振甫……这也为他日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脉关系。

1967年,他获得东京大学农业经济系博士学位。之后,出任“驻日使馆经参处助理商务专员”。1974年任“驻南非大使馆商务专员及经济参事”,一驻8年。

在南非的8年,对江丙坤是一个极大的历练,他本来想去美国,但是没人照应,只好去了远在天边的南非。

从日本来到英语系国家,日语很好的他,第一关就要克服语言障碍。42岁的他不得不重拾英语,从猛背单词开始。

在他的任内,台湾和南非的贸易额在8年内跃升了11倍。

江丙坤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首长的认可,50岁时,回台升任国贸局副局长。

这次提升,固然是和自己的勤勉工作与优秀的工作成绩密不可分,但大的背景也不容忽视:

政治强人蒋经国很早就开始注重对台籍青年人的培育,不惜破格提拔,这一政策被称作是“催台青”。

到了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台籍精英走上政治舞台,李登辉、连战、萧万长、吴伯雄都是重要代表。

陈云林与江丙坤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谈。

在此之前,蒋经国已起用了一大批优秀技术官员,江丙坤正是技术官僚精英传统的延续者。直到今天,尽管他历任党国要职,但只有2003年的立法院副院长一职是竞选来的,其他所有高级职务都是被任命的。

江丙坤重新回到台湾后,50岁才担任国贸局的副局长,但随后平步青云,平均两年升官一次,60岁担任经济部长。此后又担任了经建会主委、政务委员,还曾经代表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两度出席APEC会议领袖峰会,在2000年前登上了人生的顶峰。

江丙坤的最大爱好就是工作,他不抽烟,应酬时才喝酒,不跳舞,唯一的爱好是打高尔夫。当年在日本为了把球打好,还专门请老师指导。江打球的风格就像他做人一样:一板一眼,认真打好每一杆。

他的球友,台湾“中国信托金控”辜濂松(辜振甫之侄)评价说:“PK球打得很好,可是我们俩一起打球的话,大都是他输球,我赢他钱的几率比较高,因为他是一位清官,不愿意赢球,赢钱。我则是不愿意故意输球,否则他会看不起我。”

江丙坤的认真严谨和高效为他赢得了卓越的口碑,陈水扁当立委时,称赞他是“中华民国最负责认真的官员”。

正式接任经济部长两个月后,江累倒在立法院,成为第一个累倒在立法院的阁员。

他的老长官萧万长对他的总结是:“江丙坤的态度诚恳,做事认真又细心,即使再繁琐的事情,他都会耐着性子,把事情有条不紊处理完成;即使是有委屈也不轻易发脾气。他这种喜怒不形于色的修养,使他的人缘非常好,几乎没有任何敌人,所以政通人和,有助于政务的推动。”

今天:江氏海基会前途几何?

2008年,江丙坤接任海基会董事长,再次吸引了外界目光。尤其是他邀请对岸的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来台访问。

这是海协、海基两会历史上第一次在台湾举行磋商,陈云林也是台湾历史上到访级别最高的对岸官员。

历史把江丙坤这位老人再一次推向舞台的中央,在他的任内,有幸成为签署两岸直航协议的董事长。

在1993年首次“汪辜会谈”时,辜振甫听到汪道涵谈到三通,只能紧闭着嘴,半字都不能回应。

在接任海基会董事长后,江丙坤接受记者采访,怀念这位前任和前辈时,谦虚地说:“我追随辜老很久了,我大部分的工作跟日本分开不了,那他又是日本问题的专家,当你听到他讲日语,跟我们讲日语完全不一样,他是讲上流社会的日语,我们是讲类似一般公务人员这种阶层的一个日语。他对于事情的了解,看得很透彻,个性又很温和,所以他会在谈判的过程当中,给你很多的启示,这个风范,是我们学不到的。”

国民党2008年全面执政后,看似平坦的两岸协商依然暗流涌动,至少对于江丙坤而言,要面对的困难还非常多,但也迎来了一线曙光。11月初陈云林赴台访问,两岸之间将迎来再一次的互动高峰。

两岸未来的走势如何,也许就像江丙坤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一样――七分靠努力,三分靠机缘。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第32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