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咬嚼关键词,读懂《静夜思》

2009-02-01 12:39:00 来源:书摘 张教诚 我有话说

反复阅读马未都先生《“床前明月”之“床”》和谢德明先生《“床前明月”之“床”并非马扎,而是井栏》二文(二文先后刊载《书摘》2008年第6期和第8期),发现两位先生的立论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床”在户外,而不在室内;李白一上场就望月思乡,而不是一觉醒来,看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而后才“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

而在实际上,“床”在户外,则“床”无论是马扎,还是井栏,其床前、床后、床左、床右和床上都是“明月光”,而不只是“床前明月光”。“床前明月光”是“床”在室内的特有现象。据此特有现象,可以断定“床”应作眠床解释。两位先生的解释,无论“床”是马扎也好,井栏也好,都经不起实践检验,不能成立。而所以不能成立,乃因为“床前”的“前”,是这首诗的第一个关键词。两位先生释“床”,均避开“前”这一个关键词,而不是将他紧紧抓住。这说明研究方法不对头,研究结论必不正确。

其次,分析“疑是地上霜”。“疑”之由来,只有这样一种可能:深秋霜降时节的一个明月之夜,李白熟睡,门户未闭;夜晚寒风吹来,人不耐其寒而被冻僵;醒初睡眼惺忪,头脑还未清醒,骤见“床前明月光”,便因身寒肢冷而“疑是地上霜”。而如头脑清醒,身不寒肢不冷,则“明月光”就是“明月光”,李白不会莫名其妙而“疑(其)是地上霜”!显然,“疑”是这首诗的又一个关键词。

有这一关键词,不仅可知“床”在室内, 应作眠床解释;而且可知“静夜思”的“静夜”,是深秋霜降时节的一个更深人静的明月之夜。由这一个关键词,还可知李白“静夜思 ”的“思”,发生在“疑”之后;而在“疑”之前,李白在床上熟睡。熟睡者不清醒,以这半清醒,思者清醒。李白《静夜思》这首二十字诗,看似随口脱出,毫不经意,其实却将其从不清醒,到半清醒、再到清醒的人生发展过程,不露痕迹地表述得一清二楚。因此,“静夜思”的“思”,表面是“思故乡”;实质是思变,即李白途穷思变。

但是,作者有意,读者无心。试看两位先生的《静夜思》新解,其一曰:“李白那首《静夜思》,他说的‘床’就是马扎。”“李白拎着一个马扎,坐在院子里,在明月下思乡。”另一则曰:“《静夜思》……诗旨为望月思乡。”作者因看见井边似霜白色而忽然抬头望月,便不禁思念起家乡来。“不仅言必,诗味索然;而且时无特定,似乎夏夜也可以“静夜思”!然而真是夏夜“静夜思”,夏夜无霜,彼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岂非比喻不当?

凡此,有说明两位先生的解释,经不起实践检验,不能成立。而这一次不能成立,则是两位先生避开了“疑”这个关键词,而不是将其紧紧抓住。这又说明研究方法不对头,研究结论必不正确。

关键的本义是门闩。门闩一拨,门就可以打开。关键词是解读诗文的关键。解读诗文首先要咬牢嚼烂关键词。两位先生之失,失在意识中没有关键词,因而心想新解《静夜思》,然实际操作却不去咬嚼“前”和“疑”这两个关键词,结果导致新解不如旧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