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音乐治疗与心理健康

2009-04-01 14:31:00 来源:书摘 高天 我有话说

你了解音乐的心理治疗吗?根据音乐舒缓、激烈、忧郁、高昂的不同特点,组成各种配方,对不同的心理症状进行治疗。音乐走进健康人的心灵,带来的是心灵的丰富,而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来说,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是心灵的

修复。

说起音乐治疗,在中国还比较新鲜,但在美国已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了。用音乐治病的历史,从人类文明诞生的第一天就已经存在了。过去很多宗教仪式,包括原始部落很多舞蹈和音乐仪式,虽然如今可能被看作迷信,但在当时确实具有很多神奇的效果。

真正说到学科建立应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普遍在大学里建立了这个学科。二战中,美国士兵很不习惯东南亚的气候,当时战争进行得很残酷,生活条件、医疗条件都非常差,据记载,有一个野战医院满地躺的全是伤兵,由于缺医少药,加上天气炎热,蚊叮虫咬,手术感染率非常高,死亡率也很高,战士们一片叫骂声。为了使伤兵的情绪有所改善,有个医生拿了一个留声机,放一些大家喜爱的美国流行音乐。伤病员们听到音乐,很快情绪就平静下来。有趣的是,后来这位医生发现,伤员感染率、死亡率大大下降了,而且外科手术愈合期明显缩短。于是他将这一现象报告给国防部,美国国防部马上给各个野战医院配备了留声机。

为什么听音乐有这么好的效果?初始的研究发现,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心率减慢,后来用更先进的仪器观察,发现听音乐使人的肌肉放松了。更深一步研究发现,人的内分泌发生了变化,肾上腺素的分泌明显下降,脑垂体会分泌出一种物质“内腓肽”,类似于吗啡。而人们在心情愉悦、欢欣状态时血液中内腓肽的含量一定是升高的,也就是说音乐能在机理上给人心情上愉悦的感觉。毒品实际上是类内腓肽的一种东西,当外援性的内腓肽进入血液以后,脑垂体本身的内腓肽分泌量就会下降,如果越来越多地依靠外援,最后脑垂体可能就不分泌了。这时候,你就浑身难受、四肢无力。而音乐在机理上能刺激人的脑垂体,促进人的放松、内稳。

后来,一些医院雇用音乐家到病房给病人演奏,发展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包括放音乐聆听、一同合唱、跳舞、演奏等等。音乐家的介入使这一学科发生了质变,音乐治疗就渐渐成熟了。音乐不再是一种单独地被听,而是要病人主动地介入。

让纯粹的音乐家来医院做这些事是不够的,于是,美国的堪萨斯州大学等几个大学开始设立了这个专业,到现在已经发展六十多年、有八十多所大学设立了这一专业,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由于它受到心理学各种流派的影响,又涉及到音乐的不同风格,所以,音乐治疗的流派是非常多的。

在美国,音乐治疗的使用面非常广。首先,是运用在精神病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领域就是儿童,比如说弱智儿童、孤独症儿童、学习障碍儿童,还有社会行为障碍儿童。对于弱智儿童,你用正常的教育方式是不行的,然而他在快乐的音乐中去学习,效果会非常好,说白了就是寓教于乐,因为绝大多数儿童都非常喜欢音乐。孤独症儿,也就是常说的自闭症儿,他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患这种病的人情感淡漠,和家人甚至母亲都没有亲情的联系;此外就是语言发展障碍,不爱说话或者说话也是无目的的,可能嘴里不断地背电视上的广告词,语言只是他用发音对自我的一种刺激。用音乐的手段交流,这些儿童变得易于沟通,让儿童和音乐治疗师逐渐建立良性的联系,然后再把这种联系泛化到和父母建立亲情,是一个很自然的转化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音乐活动让他来学习表达,包括通过唱歌来学习语言。

综合医院也大量使用音乐疗法,如外科手术过程中和恢复期使用音乐。还有妇科的分娩,音乐可以减痛,因为内腓肽还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我曾经参观过在音乐陪伴下分娩的过程,那些孕妇脸上一点痛苦的表情都没有,很顺利地就把孩子生下来了。

在康复医院,术后或事故造成的肢体残障,其生理功能的恢复也在大量地运用音乐治疗。比如说脑中风以后遗留的普遍问题是一侧脑瘫,在恢复期有些人是可以慢慢恢复过来的,但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有些人可能终生不能恢复。功能恢复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训练病人走路,这是神经系统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人在走路的时候,大脑是在进行着一个计算过程――从一步到下一步,两脚之间的距离有多少,我需要花多长时间、多大力量,来完成这个动作。但是,通常脑偏瘫的病人缺乏这种能力。如果这个时候给他们放进行曲这种节奏感比较强烈的音乐,而且是按照他当时的步伐速度来制定,病人就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到他的步点。当他逐渐找到自己的步点时,再把音乐的节奏逐渐加快,一直到他恢复正常速度为止,这种音乐治疗的效果非常不错。

音乐能够治病,除了听音乐产生的生理功能外,还有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是要和别人互动的。我第一次从美国回来,看到很多老头、老太太在大街上扭秧歌,穿着红红绿绿的衣服,脸上抹着五颜六色的粉,边上有那么多人看着他们,老人们非常喜欢这项活动。这是因为老人一退休,同原来的社会联系发生脱节,于是产生孤独,孤独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是第一杀手,他会想我现在是一个废人了,成了别人的包袱,结果生理健康状态会急剧下降,身体也会觉得不灵便了,出门也不方便了。而这种活动给老年人提供了建立新的社会联系的环境,活动筋骨倒是次要的,主要是心理需要。

音乐是能够影响人的情绪的,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找点好听的音乐来听听,心里就舒服多了,但这不是音乐治疗。如果说失恋了,遭受什么打击了,亲人去世了,你很痛苦,我给你一个处方你回家听去,或在诊室放一个什么音乐,让你的心情暂时好转,那是骗人的。他出了门,一切烦恼痛苦的东西就都回来了。现在很多医院的音乐治疗基本就是这一类型,给病人放点音乐,认为音乐这个东西他听不好,至少听不坏(笑声)。其实就跟吃药一样,你听不好有时就会听坏,会出问题的。我们在治疗时有一个原则叫“同步原则”,是说你的音乐要和病人的情绪同步,病人一定是心情不好时才来的,而我至少一开始使用音乐一定是悲伤的、愤怒的、烦恼的。和病人的情绪同步,产生共鸣了,这时候他才能真正进入音乐,然后才可能用你的音乐去影响他。之后我会用更痛苦、更悲伤的音乐来促进他,让他的情绪被充分挖掘。一般人心理出现问题,基本就是压抑,压抑是人的自我保护功能。你要是碰上倒霉的事,一天到晚都哭丧着脸,不分场合,不分时间,所有的人都认为你不正常,有毛病,所以人总是尽量压抑自己的痛苦。我们在音乐治疗中不断强调宣泄,把你所有痛苦的情感要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宣泄到什么程度呢?宣泄到你最初所压抑的痛苦。很可能现在你失恋了、离婚了,你痛苦,但我要一直向前追溯,甚至让你宣泄你童年时的痛苦。小时候妈妈打你,你很痛苦。你可能说我早就忘了,实际上这是忘不了的,它们都附在你内心深处,会跟你走一辈子。所以说童年经历不好的人,往往他的人格结构、性格就被扭曲,心理健康状态就有明显的障碍。人是有自救力量的,只是这些力量上面压了很多包袱,从小背到大的包袱。你把它扔出去,你内心深处积极的力量、本能的力量、生命的力量自然就会抬头。我发现,当我放悲痛的音乐已经不能再引发你痛苦的情绪体验时,相反它可能引发你的积极体验,这时往往就是你自救力量起作用的时候。

我有一个病人,他童年有很多问题,总觉得大衣柜里有一个穿着黑斗篷的鬼。每次我给他治疗,引导他回到童年,都把他吓得半死。因为他讲的故事很恐怖,我使用的音乐也很恐怖(笑声),非常强烈的音乐。这个鬼到底代表着什么,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某种观念,或是体验等等。我始终弄不清,他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有一次,我刚一放音乐,还没引导他,他就说我又看见了。我说:“你勇敢一点,我跟你在一起。”我就捏着他的手,说你仔细看看它的眼睛,因为通常这时候会突然意识到这个东西是什么。但是我这一招没奏效。我说:“我们走近一点。”他说:“我不敢,但是它过来了,突然他到我跟前了……”然后又突然说:“他跟我合二为一了。”他本人变成穿着黑斗篷的这个鬼了。我也很意外。最后搞清了他这个鬼是什么东西,是内心中长期自己不敢面对、不敢接受自己的地方,自己觉得自己最阴暗的地方,所以他否认它的存在。实际上,所有人的内心人格结构都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我们总是把自己好的一面呈现给别人,得到别人的认同;而这时候有些不可告人的东西是要藏起来的,认为要是别人知道了可能会笑话或看不起我,认为我很肮脏。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这种心理。而心理健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自己能够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阴暗面。所以我当年学习的时候,课堂上有一个重要的训练,就是每一个人把自己的阴暗面讲出来,你从来不敢讲的事情,在集体中讲出来。结果我觉得自己最肮脏、最见不得人的东西原来大家都有(笑声)。然后你就发现你的心理不再阴暗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我们曾经认为生命中最见不得人的一面往往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力量,所以要把它转化为积极的东西。

音乐是一个美的东西。音乐是最抽象的,但是它给人带来的美的体验是最强烈的、最直接的,真正的音乐治疗之所以有效,而且要比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强大得多、快捷得多,就是因为音乐之美。

音乐之美究竟能对人的心理健康起什么作用呢?人创造音乐,不仅仅是为了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为什么所有的民族即使没有文字,但它一定有音乐,即使是最原始的部落。而人类在早期社会是非常封闭的,互相没有来往,不可能交流音乐,它一定都是自发地产生各种歌舞形式,而且越原始的文化中歌舞形式越发达。只是到了现代社会以后,这些东西慢慢专业化了,最后变成音乐家的特权。无论专业音乐也好,土生土长的民族音乐也好,它都是美的。人类永远不是傻瓜,也许人类不知道,就像有些动物一样不知道,但它会做很多对生命有益的活动,比如它生病会自己找草药吃。人类之所以从事音乐活动,一定是觉得它对人类的生存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我的导师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Life is beautiful,even it is pain.”生命是美丽的,即使痛苦也是美丽的。痛苦的事件一旦产生,给你带来心理创伤,它就是痛苦的,你不能改变这个事情本身,但是你能改变对这个创伤事件的体验,看到这个事情的积极方面。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考上北大也许是好事,考上北大可能你还跳楼了呢。(笑声)

怎么改变对这件事情的体验?让你重新经历你的创伤,这不是很糟糕的事情么?就像我刚才说的,音乐这个东西听不好的时候,能把人听坏,你可能造成二次创伤。已经回避了几十年的事情,可能早就忘了,你又用“搅屎棍”给他搅出来了,这个过程是很危险的。但是,因为他此时此刻不是真正的创伤心理,更重要的是陪伴他的是非常忧伤但是非常美的音乐。这种音乐首先给他提供安全;另外这段音乐是很美的,他会把你从生命的痛苦之中的消极体验逐渐转化为积极体验,这点是最重要的。你想想,如果看电影,有一个小孩子在那儿挨打、哇哇大哭,你就会看到你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幕,就像你没看到一样。但是如果这时候,电影上有一段非常忧伤的音乐背景,那么整个画面、故事就不一样了。它让你体会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挨打,还会让你体会到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对人的生命、对母子之间的那份情感最深刻的体验,非常复杂。但是你的体验逐渐发生转化,最后变成积极的体验。

美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如果你对生命不能感到美,那就完了。你的生活环境也好,人际关系也好,生活的一切都是提供美的感受的,就看你能不能体验到了。如果你的心理是快乐的、健康的,你会感到一切东西都是美的,朋友中性格好的人和你聊天,你会经常发现他觉得什么都美,随便说点什么他都觉得哎呀特好玩,这种人的心理就是比较健康的。所以我说美感和人的心理健康有非常深的关系。而音乐恰恰是能给你这种最直接的、最强烈的感受,再结合着你的创伤经历,音乐美感的意义就是重大的。

  (摘自《在北大听讲座》第18辑,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11月版,定价:29.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