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羊的那些故事

2009-08-01 16:21:00 来源:书摘 [日]陈舜臣 著 吴菲 译 我有话说

草原上的花甸

如果说骆驼是沙漠之舟,那么羊就应当是草原上的花朵吧。在绿色草原上,开着成片的白色花朵,近看才知其实是羊群。用看惯了日本盆景式景色的眼睛来看这一眼望不到边的原野和

草原的时候,眼睛的远近感会恍然失调。当你看清一头羊和一个花瓣大不相同的时候,只能自己哑然失笑。

见于古代铜镜以及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 “祥”写作“羊”的例子相当多。“羊”是“祥”的通假字,在此具有相同的含义。也就是说, “羊”不单是羊这种动物的名称,同时也有吉祥美好之意,羊本是吉祥之兽。

“羊”下加“大”为“美”,美好的也是吉祥的。

“羊”下有“言”为“善”,善者自然是美好的。

“义(羲)”是“羊”下加锋利的“戈”,表示断然决然之义。正义诚然是美好的。

“羡”为“羊”下加口涎之形,指代令我们垂涎艳羡的对象,那当然也得是美好的事物。

美好的鱼,应该是鲜活、艳丽的,所以才造出了“鲜”字。

像这样从字面来看,应该说至少在造字的阶段,羊在中国很显然是被当做一种吉祥喜庆的动物。

羊的分布范围覆盖整个中国,但南方极少有专事牧羊的人,而是以农耕为主业,同时饲养羊、牛、猪等;北方及西北地区则有很多专业牧羊的人。所谓游牧,正是这些地方特有的生活方式。

古代中国以羊为贵的思想难道不是典型的游牧民思维吗?一谈到中国,以农业为基础、定居村落共同体的印象总是很强烈。同时,把游牧生活看做是非中国式的,这样的观点也很常见。

从整体上看,的确如此,但是,以造字角度来说,从“羊”字中,可以感觉到浓厚的游牧气息。

占据土地,建立剥削统治的“国家”,这的确是游牧民式的行为。他们或许是少数派,但在四处迁移的游牧生活以及时常进行的狩猎活动中,得到彻底的团体训练,因此自然而然地形成精锐部队。

无需搬运粮草是这支部队的最大优势。他们的主要食物是羊肉,而羊可以自己用脚走路而无需运送。

肉袒牵羊的典故

商朝灭亡于公元前1050年前后。据《史记》记载,当周军从西方来袭的时候,据守于牧野的70万商军,纷纷倒戈。虽说商纣王暴虐无德,不得人心,但是,在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之间,原本就存在着的人种及生活方式的巨大隔阂也不可忽视,否则很难解释纣王70万大军倒戈的原因。

商朝灭亡时,纣王的庶兄微子开手持祭器来到军门

――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这是《史记・宋微子世家》描述的景象。“肉袒”即脱去上半身的衣服, “面缚”是指把双手捆绑在身后。

――肉袒牵羊。

这个词形容投降之态。裸露肌肤大概是为了表明裸身为奴,为主人效力之意吧。然而为什么要牵着羊去呢?这表示愿意做对方的厨师,甘愿臣服的意思。 “茅”在祭祀时用于引导神灵降临。茅枝干笔直,似乎也可表示绝无二心、绝对服从之意。牵羊过于现实,而“把茅”则具有精神上的意义,两者并不协调。茅也可用来盖屋顶,如果表示臣服于主人,愿为主人家修缮房屋之意的话,倒也与做厨子般配。

不可思议的是,两手缚在背后,如何左手牵羊,右手把茅呢?或许这只是仪式的形式,不过是一种象征,所以无须追究细节是否合情合理。《左传》有郑国被楚国包围时郑伯“肉袒牵羊”的记述。从时间先后来看,带着羊前去投降,商朝灭亡时的记录是最早的。商朝是游牧民族国家的可能性愈加变大。

各式各样的羊肉料理

不喜欢吃羊肉的人很多,因为羊肉有股招人讨厌的怪味,那味道是膻味。“膻”这个字在《说文》中的解释是: “羊臭也。”与“腥”大致同义, “膻”“腥”连用,可形容腥臭之味。对于不能忍受膻味的人来说,丝绸之路的旅行会是苦难的延续。即便避开肉类,只吃炒鸡蛋和炒菜,也很难避开炒菜油里的羊膻味。丝绸之路的大部分旅程都在伊斯兰教区域,猪肉是绝对禁止的,所以从肉类到油类都出自羊身上。

不过丝绸之路正日渐成为观光地。大家都知道观光客,特别是日本人讨厌膻味,所以酒店提供的餐食与北京、上海相比,也没有太大的不同。

若是烤着吃的话,羊肉上抹了香料,也觉不出膻味。只因香料的味道能盖住膻味,但并不是说膻味就此消失了。丝绸之路上的任何一个城镇都能见到烤羊肉。烤羊肉上桌的时候,依旧插在铁串上,非常壮观。主客必须接连吃三根羊肉串,晚到的人也一样。日本有“晚到者罚酒三杯”的习俗,而这里是罚肉三串。

我在露天市场上见过的羊肉串跟日本的鸡肉串一样,是串在木棍上烤的,比上桌的羊肉串个头小。北京烤鸭同样是烤,但燃料必须是上等的果木(枣木之类)。据我所见,烤羊肉都是用木炭做燃料。用一个白铁皮制成的长筒形容器,里面装入木炭引火,然后把成串的羊肉摆在上面烤,夹着香味的烟雾弥漫四周。露天的摊子似乎很受欢迎,总能比别的店聚集更多的客人。即便在同一地点,大概也会因店家不同而口味各异。我最喜欢的是乌鲁木齐的烤羊肉。乌鲁木齐汉族比较多,很可能烤羊肉的味道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战后,日本出现一种名为“涮涮锅”的料理。据说“涮涮锅”借鉴了中国“涮羊肉”的做法,连名字也多半是模仿中国的发音。不过日本这边涮的是牛肉,中国的正宗则名副其实是用羊肉来涮(“涮”即在锅里稍微煮一下之意)着吃的。蘸料里放了各式各样的香菜,所以觉不出膻味。我其实不曾在涮羊肉诞生的丝绸之路上品尝过它,而是在北京东风市场的“东来顺”(“文革”时期曾更名为“民族饭庄”,现已恢复原名)品尝到的。东来顺是一家回民餐馆(即伊斯兰教徒的餐厅),据说仅北京一地就有伊斯兰教徒五十多万人,所以同类餐馆很多,东来顺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家。羊肉必须切成薄片,用冻肉最为适宜。中国所说的“火锅”,夏天吃则过于燥热,或许也因为在热天肉容易变质,所以在夏季这道菜通常不上菜单。

膻味最重的做法大概要数水煮羊肉块。水煮的做法应该有很多种,我是在拜访哈萨克族的毡包时吃到的,地点在乌鲁木齐近郊的南山。因为可以当天往返乌鲁木齐,这里也成为观光景点之一。

名曰水煮,其实就是煮羊肉,佐料只放盐,就像是为了尽量强调膻味而想出来的做法。吃的时候要用手抓。主人从锅里拿出羊肉块给客人,客人就用手揪着吃,连手指都会染上膻味。

执牛耳

在哈萨克族的毡包外举行宴会,大家围坐在一起,首先端来的是盛在一个大盘上的羊头,羊眼直视着我。羊头应该是清洗过一番的,但仍然稍带血迹。盘子里还放着一把刀。毡包的主人告诉我说,主宾必须用刀切下羊的耳朵,宴会才算正式开始。我别无选择,只好左手抓住羊耳朵,右手执刀把它切下来。

这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画面。诸侯聚会,被称为“盟”。议长也就是盟主的交椅,是诸侯们争执的对象,最终只有根据国力来决定谁当盟主。最有实力的诸侯成为盟主,在结盟的宴席上,则要宰牛割取头部呈上。牛和羊大小不同,但把耳朵切下来以示主导地位的意思是相同的。因为这个仪式,后来就把在会议以及其他活动中执掌主权称为――执牛耳。

执掌天下国家为“执牛耳”,那么普通人就谨小慎微地“执羊耳”。

盛盐的故事

在冲绳,山羊料理被认为是最高级的菜肴。我曾听人半开玩笑地说起过,每当选举临近,山羊料理店就会宾客如云。接受了山羊料理的款待,就不好意思不投一票给请客者。十多年前,坐车路过冲绳山间某地的时候,我曾在一处瀑布下见过宰杀山羊。那是冲绳回归后不久的事,据说现在有了法律限制,已不能随便宰杀牲畜。那处瀑布之下可以说是个绝佳的场地,血和污物之类都可冲得干干净净。1977年,我游览乌鲁木齐南山的时候,正逢游人如织的星期天,也是在一处有溪流的地方,我看见有人正在宰羊。若是宰牛,会麻烦许多;宰羊的话,两三个人就能轻易完成。

大小适宜,也算是一个优点吧。虽说大可兼小,但也有小可而大不可的时候。

比如宫殿的走廊不能供马车通行,而小型动物拉的车却可以顺利通过。报纸上曾报道日本引进的“果下马”也属小型,它体形矮小,可以穿行在低矮的果树下,所以多用于后宫。

还有一位亲自乘坐羊车的狂妄人物,他就是西晋武帝司马炎(265―290年在位)。司马炎极其好色,后宫佳丽三千仍不满足。他在位的时候,吴国降服,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结束。但最让司马炎兴奋的是,征服吴国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获取吴国美女。据说他的后宫聚集了两万美女。

人数如此众多,那真是不知何去何从。于是司马炎坐上羊车,转悠于后宫,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下车留宿。有个聪明的宫女为了吸引司马炎来访,就把羊爱吃的盐撒在地上,在门前插上竹叶。羊路过时自然会停下来,于是司马炎每晚必来过夜。

日本的餐饮店在门前置放盛盐的习俗即来源于西晋武帝的这段故事。

逃亡者的羊群

东汉有个仙人名叫左慈。他擅长方术,因此招来曹操的猜忌。曹操千方百计地想抓获他,但每次都让他逃脱了。

在一次追捕中,左慈逃进了羊群。追来的人对着羊群喊道: “左慈你出来吧。我只是想试探你的法术,不会伤害你。”这时有一只羊屈起前蹄说道: “遂如许?”曹操的手下正要捉那只羊,只见羊群里的羊一齐屈起前蹄说: “遂如许?”最终无法判别该捉哪只才好。

左慈是仙人,可以使法术变身为羊。现代却有人披上羊皮逃离不愿居住或不能居住的地方。据说霍梅尼的伊朗革命之后,许多逃亡者就是装扮成羊,混在羊群里爬过草原最后穿越过境。羊在这里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四脚着地的人正好跟羊差不多大小。绵羊皮应更加适合。

伪装成羊逃命,当然得收买牧羊人。跟随成百上千的羊一直爬到国境线,人混在里头膝盖一定会被磨得流血。

我在伊朗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

有个牧羊人把羊群赶到了国境线以后,对着羊群叫道: “可以出来啦!”一个逃亡者松了一口气,站起来,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原来一起走来的数百只羊也都同样用两脚站立起来。原以为逃命的只有自己,实际上整个羊群都是逃亡者装扮成的,真正的羊一只都没有。听了这个笑话我不禁想起左慈的故事。

笑话是针对权威发出的戏谑式的抵抗,我不认为真有其事。我想它的主题在于表现当时有多少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并试图指出原因所在。羊是草原上的花朵,羊还可以作船。越南难民乘船从海上逃生,就有人用羊皮代替小船。羊皮过去曾用来书写《圣经》和《古兰经》的经文,20世纪已过去四分之三,羊皮还可以用于包裹人身,这也说明了羊之吉祥吧。

  (摘自《西域余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定价:2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