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付出是没有存折的储蓄

2009-08-01 16:42:00 来源:书摘 【日】新渡户稻造 著 王成 陈瑜 译 我有话说

我等凡夫俗子应该如此储蓄德行

一点一点储蓄的善行,到何时都不会腐烂,所以

能够无限制地储蓄。不过,要是稍不留神,也容易消逝或者后退。虽然行一件善事,就会积下相应的德行,但若是第二天又做了破坏这件善事的行为,昨天的善行也就随之消失,积德行善也就化为泡影。假如右手行了四分善,左手行了六分恶,一相减还堕落了两分。就像这样,对我们凡夫俗子来说,积德行善到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反而作恶很容易。所以,要是今天行五分的善、作三分的恶,一相减还能剩下两分的善。第二天再行五分的善、作两分的恶的话,一减剩下三分的善,两天相加就行了五分的善。很多人都是每天多多少少行一些善,再作一些恶,即便一相减剩下的全是恶,也不要因此而失望,而是要有积德行善的意愿。孟子说过“我四十不动心”,我不能完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心不再为恶而动”的意思。要是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就非常理想了。但在达到这种境界之前,往往是想去行善,但马上又会涌起相反的念头,从而妨碍善行的实施。使徒保罗曾经叹息道:“在我的思想中,常常都有两颗心在争斗。往往在我想行善的时候,立即又会升起作恶的念头来破坏它们。”这犹如堆砖一样,并不是日复一日地越堆越高,总存在有不断破坏它的力量,削减这个高度。就像孩子们在河边玩的堆石子的游戏一样,好不容易堆高了,在一瞬间又会全部倒塌。在倒塌的时候,他们会非常失望,叹息道:“哎,不行啊!到底还是不行啊!”而他们是否会为此变得自暴自弃,正是关系到他们将来命运的分歧点。

有一些人生来天性就很纯真,他们没有妒忌、羡慕之念,基本上也没有恶的观念。只不过,这样的人非常少。在十个人中大概有八九个人是与此相反,如果他们不潜心修养,善就会停滞不前。兼有善恶两面的人,应该不松弛、不绝望,努力积德行善。正如我们储蓄一样,如果今天能存十块钱,明天再继续存一些,多多少少用一些,到了第二个月,至少也还能剩下一块钱。然后再一厘、两厘地存,渐渐地就会积蓄一些财产。德行的积累也是一样,如果能从注意最细小的事情、改正小缺点小毛病开始,渐渐地就会积累起巨大的德行。储蓄德行是所有的储蓄中最重要的事情。

德行带给人的愉悦之感

储蓄德行犹如储蓄财富和知识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保证永远的荣华富贵,那么也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好的名声,挣到很多薪水。挣工资的人相当于卖了自己的知识,得到了金钱,但是,道德却不能像知识一样买卖。不会因为某个人品行好,公司或单位就会多给他工资。但是,假如德行能够换算为金钱,一百元的道德,一千元的道德……德行也就失去了德行的特点。不过,德行的保存力和带给人的愉悦之感却是黄金、名誉不能比的。有钱的人,也许会因为一次失败,在一夜之间失去所有财富;有知识的人,在生病以后可能会忘记以前的知识。有时也许还会被人妒忌或者羡慕。但是,有德的人却不会忧虑因为火灾而失去德行,也不会遭人妒忌。即使会遭到妒忌,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毋宁说,他们反倒拥有教化妒忌之人的力量,并且,他们还能体会到不为人知的愉悦。他们从来不会畏惧黑夜,每天早上起床以后会迎来灿烂的朝阳。其实阳光已经映照到他们的心中,即使刮风下雨,他们心中都洋溢着喜悦之情,仍能感受到犹如晴空万里的欢喜,在他们心中,到处都犹如乐土,能够体会到常人体会不到的快乐,可以说,就像和别人吃不同的食物一样。因此,他们既没有必要和别人竞争面包,也不用嫉妒、陷害别人,可以平和安宁地处世度日。他们即使遭遇了灾难,心灵受到了伤害,仍然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喜悦。这样的有德之人既没有聚集数万财富,也没有很多学位证书或者荣誉称号,抑或是加官晋爵的任免证书,但他们能够得到无与伦比的满足和快乐。所以,能够从这一点着眼的人,既不会对社会感到不满,也不会对职业抱怨不休。

积德不论人和时间

只要有积德的意志,无论什么人,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都能够实现这一点。“卖纳豆”的若是决心储蓄,存下的金钱也许数量会很少,挑粪桶的农夫即使想储备知识,也许会难免狭隘浅薄,但若是储蓄德行,则不分职业的贵贱,财力的多寡,社会地位的高低,体格的强弱。而且,每个人都拥有最初的种子,可以立即开始,甚至可以从今天晚上就开始。一个人若想要储蓄,首先至少要有哪怕是一厘钱,没有资本就不能进行,要增进健康也必须以病愈作为契机,所有的这些事情都需要最初的种子,而德行的储蓄却能随时开始。我常常想的是,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任何人都能够做的事情。德行的储蓄也正是这样。每个人都拥有作为人不可欠缺、生命所必需的东西。当然,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每个人都各自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比如,为了适应空气环境,我们拥有能够呼吸的肺,为了进食,拥有进行消化的嘴和胃。和这些事情一样,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根据个人的努力,经过勤奋修养之后才得到的。如果没有努力,即使是进了宝山也会空手而归。我们应该善用境遇,留意平日的所见所闻,利用所有的人生经验,将此作为前进的工具,只要有这样的意志,改变“境遇”就不在话下。

如此能得到人生幸福吗?

虽然每个人都能够锻炼出适应境遇的能力,但是人很容易懈怠,在达不到自己的目标的时候,往往将原因归咎于自己以外的事情。回顾过去,总觉得再没有比自己不幸的人了!某某人真让人羡慕啊!但是,我觉得在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细细品味种种所谓的“不幸”之时,其实其中也包含着难以言传的甘甜。梅特林克(比利时剧作家、诗人)说过:“比起过去,我们总是在不断进步。”也许我们曾体味到各种艰辛,但也能从中得到别人所得不到的经历。道路近在眼前,说是近,是因为路就在每个人自己心中,求助于他人的做法本来就是错误的。

有的人会埋怨天道不公,这样的人其实是看着地,在抱怨天。若是心能放在地上,眼睛凝视天空,就不会怀疑天道的是非。对每个人的人生最重要、最不可欠缺的东西,其实每个人早已经拥有。所以,我们既没有必要埋怨天,也没有必要诅咒地。

  (摘自《修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5月版,定价:3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