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开国大典

2009-09-01 15:07:00 来源:书摘 李颖 编著 我有话说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30万军民在天安门前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伴随着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那激昂奋进的旋律,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接着,毛泽东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声音传遍天涯海角,震撼神州大地

。从此,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关于新中国国名的讨论

为了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这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的诞生,中共中央拟于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中共中央对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十分重视。1949年7月1日纪念党的第28个生日后,就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彭真、林伯渠、聂荣臻、李维汉任副主任。经过充分讨论研究,拟定开国大典由三大议程组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人民群众游行。

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了极其民主、和谐的气氛。从《共同纲领》、政府组成,到国名、国旗、国歌、国徽,无不是经过反复的讨论,按会议程序表决通过的。

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中原本提出的是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直到最后一天的讨论,清华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张奚若提出置疑。他说,他和几位老先生都觉得这名字太长,不如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好。有了“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何况,“民主”一词democracy来自希腊字,原义与“人民”相同。于是,经过层层讨论和表决,终于采纳了这个提议,确定新中国的国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不能简称“中华民国”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政协筹备会第三小组在起草《共同纲领》时,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的表述方式。周恩来对此作过解释,说主要是考虑到“中华民国”已经叫了38年,一下子,怕有人不能接受。

对“中华民国”这一简称的使用,大家有不同看法。考虑到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周恩来和林伯渠极为慎重,联名设午宴邀请30位辛亥革命时期的前辈征求意见。这些都是追随过孙中山先生的老人。反复交换意见以后,大家终于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中华民国只能代表旧民主主义,二者不能混淆,因此不能用其作简称。

这样,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所有大会文件中,统统去掉了“(简称中华民国)”几个字。

阅兵式的各项准备

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是这支走过22年光辉战斗历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打败了国内外反动派的人民子弟兵,在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这是全军将士的共同荣耀。

朱德总司令担任阅兵司令员,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担任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杨成武、华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唐延杰、华北军区司令部作训处处长唐永键、中共北平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北平市总工会主席萧明、共青团北平市委秘书长萧松六位同志任副总指挥。正副总指挥下设阅兵指挥所,从华北军区和平津卫戍区以及有关军兵种抽调人员到指挥所工作。

正规的阅兵式由检阅式和分列式两部分组成。开国大典将要举行的就是这样正规的阅兵式,这是人民解放军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对全军上下都是一个新课题和新考验。

阅兵指挥所的同志们大量翻阅书籍,向我军中有过这方面阅历的高级将领请教。比如,杨成武就找到刘伯承,他当年在苏联留学时看过莫斯科红场阅兵。刘伯承回忆了他所见的阅兵式的许多细节,最后概括指出:阅兵无非是展示一种特定内容的仪式,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

秉性豪放的陈毅说得更精彩。他说:“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大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嘛!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中国的老百姓看看,这就是自己的军队,这就是新中国的军队!”

在首长们的指示和鼓励下,指挥所的同志们很快拿出了《阅兵典礼方案》,获得中央军委审批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毛泽东在批示中强调:“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按阅兵方案要求,开国大典的受阅部队官兵总数为1.64万人,序列是:一,海军代表部队,由海军学校和东海舰队各一个排编成;二,陆军代表部队,编队由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各一个组成,其中战车师包括摩托化兵团、装甲车团、坦克车团各一个组成;三,空军,飞机17架。受阅的陆军大部分是二?兵团和平津卫戍部队派出的,海军空军组建时间短,是由有关部队的首长指定的。

7月底,艰苦的阅兵训练正式在北平郊区几个地方同时展开。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多次对阅兵部队讲:我们是一支有光荣传统和英雄气概的部队,在这次阅兵中,一定要把这种精神面貌展示出来。他对阅兵式各个环节和当天可能遇到的情况,都考虑得十分周到,并提出应对措施。在谈到阅兵式上的防空问题时,他下了一道严格的命令:万一在阅兵进行时遇到敌人空袭,全体受阅部队原地不动,保持阵容和队形!就连分列式进行中,如发生车辆熄火,骡马失蹄或拉屎拉尿,采取什么应对措施,他都一一问到。

海陆空三军部队,经过一段时间各军种单独训练后,再集中到一起进行合练。在训练后期,阅兵指挥所组织受阅的三军部队,夜间在天安门广场进行过两次合练,也就是正式阅兵前的实地“彩排”。

9月30日午夜,受阅部队开始入城集结。阅兵指挥所设在天安门东侧的城墙根,用有线电话与各分所联系。

开国大典隆重举行

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伟大的中国革命的胜利,新的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举世所瞩目是理所当然的。

为了这一盛典,各项准备工作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了。训练参加阅兵仪式的各兵种部队、准备好要放的礼炮礼花、城楼和广场的会场布置、保证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顺利升起以及组织30万群众参加庆祝,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上而下层层有专人负责,而且不断检查。在那时,对新生的共和国而言,这一切都是头一回,没有经验,但又不能出一点差错。为了这个开国大典,不知有多少人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也不知有多少才华出众的人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直到10月1日天蒙蒙亮,周恩来还亲自登上天安门城楼做最后的检查,然后又来到广场视察了整个布局。

这一天,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八盏宫灯,八面巨大的红旗迎风飘扬,使古老的城楼焕发出媚人的青春。显然,对她来说,从今天起,她将迎接一个新的时代。当时还没有电梯,登上城楼,得一步一步迈上那古老的台阶。每一个登上城楼的人,都是那么意气风发,心花怒放。特别是那些历经枪林弹雨的将领们,这时更是感慨万端。当毛泽东、朱德、宋庆龄沿着台阶走上来的时候,只是笑着举手和大家亲切打招呼,并没有组织什么夹道欢迎。

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正式开始。广场上军乐队奏起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毛泽东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与此同时,鸣礼炮28响。接着,毛泽东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所有这一切,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现场直播传遍了神州大地。这还是新中国第一次进行这样的现场直播,担任播音的是当时最优秀的播音员齐越和丁一岚。如今,重放当年的录音,还能听到丁一岚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国旗已经上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大地上。”

接着举行阅兵式,朱德总司令检阅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的受阅部队。10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记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一文,文中写道:

密林般飘扬在高空的红旗,无数红色的五星灯、圆灯、各种兵器与镰刀斧头,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巨幅标语下标志出人们一致的强烈愿望:要巩固自己的祖国与人民政府。所以,在朱总司令检阅人民的海陆空军部队与这些部队在会场中心举行分列时,群众中涌起了同样狂热的欢呼。整整两个半钟头的检阅,许多人连坐也没坐一下。电影机、照相机、望远镜和几十万双眼睛,一直集中凝结在受检阅的部队身上,生怕看不清或漏过任何一个可以看得到的武器与战士。

人民的武装部队两个半小时的检阅,给予人民的是更加坚固的胜利信心。我国年轻的海军部队与空军部队,第一次公开地列队出现在人民领袖和广大人民的面前了。海军陆战队整齐的步伐、焕发的精神,使人坚信它们既然从无变成有,必将从小变成大。随着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鼎盛,我们会建设起一支强大的海军。空军成列成队地飞过会场的上空,人丛中帽子飞舞起来,手巾挥舞起来,手里拿着的报纸和其他物件都飞舞起来。人们随着军乐队奏出的《解放军进行曲》的响亮节奏拍着手,合着拍子,发出这样那样的声音,几十万的脉搏同速地跳动。

步兵部队、炮兵部队、战车部队与骑兵部队以等距离、等速度整连整团整师地稳步行进,是检阅中历时最长的一段,一直顶到太阳西下。但是,人们不厌其多,不厌其久;人们互相询问着:“这是什么炮呀?”“这是什么人呀!”每个人都把别人当成全知者,想更多地得到对自己部队的知识。指挥台上久经战场的军官们向身旁的非部队人员不断地解答着:“头两辆并排的小吉普车是指挥员和政委,后两辆是参谋长和政治主任,后面一辆是旗兵,这队野炮是日式九零野炮,能打三十华里,这是美国的十五生的大榴弹炮,这是中型坦克,这是装甲车营,……”所有摩托车与战车、炮车……都是油漆了的,装上了红星与“八一”字样,轮子一圈白,颜色壮美而一致。这是人民的战士们着意装饰了的。

往西长安街看,不知部队已走出多少里;往东长安街看,不知还有多少里长的部队准备走进会场来,人们越看越振奋,觉得自己祖国的武装力量已是如此地强大。骑兵部队的许多连队最后以极整齐的五马并跑经过主席台前时,激起多次的热烈鼓掌。骑兵不仅跑得齐,而且马的颜色也是以各个连队为单位,要白全白,要红全红。最后一队骑兵跑过去的时候,天安门紫壁上的太阳灯、各色灯光在黄昏里开始发亮,人丛里的灯笼火把都点着了火,全场一片火光红浪;爆花筒向高空成群成群地放出红色、绿色、雪白色火球,拉着无数美艳的火丝,回头下降,劈劈啪啪响成一片。东西长安街上夹道的人群,开始围观提灯游行的漫长行列,交互地喊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的欢声。

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读者正清摘自《共和国历史的细节》,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定价:3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