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需要转变的思想观念

2009-09-01 17:25:00 来源:书摘 [美]约翰•米勒-怀特 戴敏 [中]刘曼红 江 浩 我有话说

  我们如何尊重对我们不甚了解的人民?

对于有别于自己,可能是敌人,也可能是朋友,还可能既是敌人也是朋友的人,我们如何理解或尊重呢?无论破坏还是发展正在兴起的美中合作关系,也不管支持还是阻止两国精英和解,美国政治、商业领导人都必须意识到并尊重中国政府、人民和文化的非凡能力

,因为他们如此迅速地把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体制如今正在重塑整个世界。

  谈判和合同的执行:意思表示一致?

在美国的契约理论中,只要当事人双方都有签订一份合同的意愿,在要约和应约同时具备时,合同即视为成立,这也被称为“意思表示一致”。在美国契约理论中,这种合同是可执行的。那么当合同当事人进行了要约和应约,但没有达到意思表示一致并且没有执行合同的意愿时,该怎么办呢?在中国观念中这不是合同,它只是谈判的一个阶段。

我们所说的“中国思维模式”是指中国内地的观念。当然,这个提法难免流于含糊,但可以通过它同“美国思维模式”之间的区别来定义,尽管“美国思维模式”本身也是一个含糊、有歧义的说法。

二十多年来,中国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和国际商务。在此期间,“中国思维模式”并没有因同外国人打交道而发生根本改变。“中国思维模式”在吸收西方技术、工作方法,但自身的变化却没有保持同步(坦诚讲确实有一些改变)。外国人同中国内地人做生意不仅要面对一整套不熟悉的游戏规则,还要面对一整套不熟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由于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是21世纪的主要经济力量,“中国思维模式”可能比“美国思维模式”更具刚性。“中国思维模式”和“美国思维模式”是在不同的背景、经历、期望及对各自利益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这种“不相连”,可以做两种反应:要么接受失败,要么改变观念。第二种比第一种更有出路些,但它要求“美国思维模式”了解“中国思维模式”。

忽视“中国思维模式”和“美国思维模式”的差异,就不能了解中国人和美国人各自根据自身利益的所作所为,是中美双方既不能理解对方利益所在,也不能理解自身利益所在。

我们把中国称为“宏观调控社会”而非“美国式权益社会”;称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而非“美国式的法制社会”。

中国人眼中的外国人

自打和中国人开始往来,美国人便努力去了解中国人。一位西方观察家总结说:

中国人看西方人,有一个古怪之处――自卑感和优越感在他们身上并驾齐驱。一方面,中国人认为西方社会在很多方面高度发达,在科学技术、生产、运输和农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济上的巨大成功都值得人们把他作为竞争、追赶的目标,令人羡慕、钦佩。另一方面,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它的文明和文化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西方世界在物质方面可能远远超过中国,但很多中国人认为西方世界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道德缺失。不然如何解释他们所读到或听说的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大量存在的吸毒、非法性行为及其他堕落的行为?从这一角度看,西方人在道德上无法和中国人相提并论。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西方人比野蛮人强不了多少――他们不懂礼节的细微之处,不必指望他们举止得体。上述情况突出说明了中国人往往以中国式标准来评价西方人和他们的行为。在得当或不得当的行为方面,中国人的选择相对较少。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把“对”和“错”分得清清楚楚,只有一种标准可循,难怪他们只用这一种标准去衡量别人,甚至于那些不是在他们的文化中长大的人。

  充满谬见的观念

在未来25年中,任何在谬见基础上对中国政策以及美国企业对中国政策的解读都不太可能成功。美国对中国在贫困中崛起所产生的认知失调的原因,究其根源是排外、敌意和自私自大。西方媒体上处处充斥着这些心态的气息和具体体现。这里就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可为佐证:在《经济学人》2004年所刊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先是赞扬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随后便提出了质疑:

  本文将揭开目前所有关于中国的夸张报道的真实面。诚然,中国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是巨大的,但是它仍然处于一种体制上的过渡阶段。

认知失调或否定、恶意攻击并不能为美国在“中国游戏”中所面临的挑战提供出路,中国在贫困中崛起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挑战在于他们资本主义游戏本身。美国商业领导人和美国企业需要彻底反思并转变观念,才能在美国资本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竞争中取得成功。

20世纪的美国主导世界,21世纪的中国正走向世界并已取得可敬的成功。对这样两个国家间关系的认知还存在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缺少经历上的交集,并且因此缺少观念上的交集。一个是两千多年前修筑长城进行防御的国家,一个是由移民组成的国家,而如今他们的联系日益密切。美国人是骄傲的,他们有自己的行为方式;中国人也是骄傲的,他们也有自己的传统习惯。这就好像双方都通过望远镜来观察对方,却没能正确使用这只望远镜,而且看错了方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使美国人和中国人正确使用望远镜,使他们能够看到虽然在远处,但却不难理解的东西。

美国人有意或无意地认为中国像美国,或应该像美国。中国人则通过他们五千年的历史经验来看美国。两种不同的观念如果没有足够的交集,就很难理解对方。

美国的政治制度使美国领导人形成了一种咄咄逼人的“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小布什政府便具有这种特点,他们用“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和态度看世界。很不幸,在他们眼中,国家间的竞争看起来像一场体育赛事,其中的侵略主义被视为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但是这样一来,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间的关系就有可能是“种族灭绝”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人类要承担最高的赌注和风险。

还有更深层次的一个原因:有些人喜欢和需要统治别人。这种人更容易采用“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双赢。比起攻击性不那么强、更看重共识的国家,喜欢或需要统治别人的个人或国家更容易把世界看成一种零和博弈的竞争。

美国人一直以来在《宪法》和其他相关辅助文件(一套依制约和平衡原则进行解释的书面规则)的约束下,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发展着。三个世纪以来这部《宪法》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当代美国人用“民主”的望远镜看世界。中国人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出现过不同的统治者,在过去称朝代,在如今社会里称政党。中国也有《宪法》,中国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重复“美国式经验”。美国和中国处在不同的国家建设阶段。美国到了我们称之为“现代科技国家建设过程”的晚期,中国则处于这个建设过程的初期,并且这个过程是在中国的历史经验、文化需要和目标背景下进行的。相对而言,美国已结束了这一时期的发展,而中国仍在发展之中。

1978年,中国开始了它历史长河中一种新的尝试,我们称之为“改革开放”。在这种新的发展道路上,中国人的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观念转变如今正改变着整个世界,也包括美国。现在轮到美国转变观念了,而且需要同样大的力度。

  思维模式的转变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中,中国发生了非同一般、令人瞩目的变化。

美国政治、商业领导人需要进行一次非同一般的、显著的思维模式转变,并进而改变美国的内外政策和美国企业的中国政策,这样才能使美国资本主义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繁荣,而不是单方遏制而遭受失败。

  (摘自《中美商务新战略:开创中美商务双赢的未来》,中信出版社出版,定价:3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