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自媒体时代

2009-09-01 17:25:00 来源:书摘 东鸟 我有话说

  互联网的几个标签,首先是博客,它将产生内容的权利从权威人士那里交到大众手中。其次,互联网带宽的发展、存储的廉价化,为人们提供了多样的表达形式,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使人类进入了沟通无阻力的社会

。最后,搜索引擎使全人类共享一个“大脑”,而每个人都是大脑中的神经元。这些都是“自媒体时代”的特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自媒体时代”一定会到来。全球的人们像使用大脑一样,共享一个信息平台。

――张朝阳

互联网是自媒体的

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使全球“共享一个信息平台”,人们开始习惯以网民身份参与并且干预公共事务。美国《时代》杂志继1982年把“计算机”评选为年度人物之后,2006年又把年度人物评选为“YOU(网民)”。《时代》解释说,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这是一个事实:当更多人突破了传统媒体参与形式,自主地投身于公共表达的传播之时,它就成为一种独立媒体形式。

在网络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媒体,每个人都是话题中心,数十亿网民共同缔造了自媒体时代。所谓自媒体(We Media,我们即媒体),是以博客、播客、维客、新闻聚合、论坛、即时通讯等新媒体为载体的个人媒体的统称。美国《连线》杂志给以博客为代表的新媒体下的定义很简单: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的“We Media”研究报告认为,“We Media”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新闻传播模式,以往媒体由上而下传播新闻给受者的“广播”模式,开始向传者与受众改变角色的点对点传播模式改变,可称之为“互播”。可见自媒体的核心是基于普通民众对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分享。中国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将这概括为“全民DIY”。

传媒发展经过三个阶段:(1)精英媒体阶段――农业时代,主要特征是信息由少数人生产,少数人消费,传播模式为小众传播;(2)大众媒体阶段――工业时代,特征是信息由少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传播模式为大众传播;(3)个人媒体阶段――信息时代,特征是信息由多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生产和消费界限模糊,传播模式为个人传播。

传统媒体是一对多的传播,新型媒体是多对多的传播。中国博客研究者方兴东有一个形象比喻: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大教堂式的传播,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像是大集市式的传播。研究报告“We Media”中,还有几个同义词:“participatory media”(共享媒体)、“social media”(社会媒体)、“collaborative media”(合作媒体)。这些词语的内涵都说明,新媒体已不再是媒体公司和专业记者自上而下的“广播”过程,而越来越成为一种受众、编辑、记者等一起互动的自下而上的“网播”过程。受众不再是被动的角色,而是新闻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受众作为主角,参与到新闻和信息的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过程中。

从博客说起

“大约五年前(1997年),一些程序员尝试在网上推出超链接形式的日记,在网上张贴他们自己的技术层面的思考心得与个人生活方面的休闲内容。这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后,他们为那些技术门外汉兼网络热衷者开发了现在广为使用的博客网站简便维护工具,形形色色的博客网站就此悄悄繁荣起来。”

――《纽约时报》大卫・格拉格这样描述博客的诞生

博客是一种相当纯粹的自媒体。强调自我的博客天生就是自媒体的最佳载体,是最能代表自媒体时代的典型形式。有专家预测,若干年后,世界上50%的新闻将来自个人博客。

什么叫博客?到目前为止,业界还没有一个明确定义。按照维基百科解释是:Blog是网路日志(WebLog)的简写,也有人从英文音译为部落格(台湾译名)、博客(大陆译名)、朴(香港译名)等。基本含义是“网络日志”,后来又延伸出如“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内容不断更新的个人出版方式”;“媒体的开放源代码运动,是‘零成本、零技术、零时差、零许可、零编辑’的个人意见平台”等解释。无论作何理解,有一点可以肯定:博客是一种新兴的、个人化的、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传播目的的自媒体。《华尔街日报》记者佩姬・努南解释为:“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博客就是个人网上的家,就是一个个人作为主体的网站。”“博客网”认为,博客是一种“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零进入壁垒”主要满足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的“四零条件”。网上还有很多形象的说法和比喻,如:博客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等。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版”:旧媒体(old media)→新媒体(new media)→自媒体(we media)。

尽管不少人认为博客开始盛极而衰,但从市场研究公司Universal McCann最新数据来看,博客仍然在飞速发展。2008年4月,Universal McCann共调查了1.7万名有代表性的用户,发现博客仍然在增长,有45%的被调查者创建了自己的博客,这一比例比2007年6月高出了14个百分点。多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博客普及率方面处于领先。例如,70%以上的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韩国用户都创建了博客,而这在美国仅为26.4%,英国为25.3%,加拿大为22.5%。被调查者大多给予博客积极的评价,认为它可以帮助用户表达自己,帮助企业与客户交流,以及用作与朋友社交的工具。在接受调查的博客中,有63%创建了只用于讨论日常生活的个人博客。博客还经常谈论热门话题,包括时事、音乐、计算机技术、电影电视以及旅游等。随着宽带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博客开始使用多媒体。例如,有60.6%的博客曾经上传图片,28.8%的博客曾经上传视频,24.3%的博客曾经上传音乐到自己的网站。

自媒体的力量

一场由web2.0引发的革命,让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影像、歌曲、小说、文章的创作者,网上迅速走红,培育出成百上千万的fans。中国甚至比欧洲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更早进入“新媒体和自媒体时代”。

在自媒体时代,“新闻发布”的技术门槛和“准入”门槛降低,不需要成立媒体公司或政府部门审批,不需要报刊书籍的“刊号”和“批号”,任何人都可以在博客里做“报道”,最具价值的信息会很快通过传统媒体再次传播。

自媒体作为真正属于大众的、自产自销的共享媒体,有着积极的巨大潜在力量。它的最大的优势正在于技术保障下无限发展的可能,并深刻影响着媒体形态的演变进程,冲击着传统媒介形式。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对话”比“宣讲”更具有效力。

2001年9月11日,当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向世贸中心时,世界震惊了。由于公众急需了解具体情况及内幕,汹涌而至的访客导致美国乃至英国主要传播媒介服务器瘫痪。在这种情况下,亲历现场的网民开始用相机、摄像机拍摄下图片、图像传到网上,或迅速到网上书写亲身经历和感受,把随后赶到的记者在第一时间内无法看到的最鲜活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在众多的“9・1 1”事件报道中,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不是在《纽约时报》,而是在博客日志中。美国专栏作家安德鲁・沙利文说:“博客正在改变媒介世界,它可能酝酿出一场有关新闻在我们的文化中将如何发挥功能的革命。”

草根媒体的力量在于,它颠覆了以往大众媒体或专业报道机构垄断新闻源的局面。1998年1月17日深夜,美国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率先揭开莱温斯基丑闻,发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大新闻《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很快,有人将这则报道转贴到很多个网站,数天后,《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才低调报道,CNN及美联社等才开始全力追踪。“德拉吉报道”一炮而红,成为全球最有名气的博客,开辟了美国网络对政治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先河,并在整整半年时间内引领美国政治舆论导向,在新闻史上创下了一个个人网站长时间设定社会焦点话题的先例。德拉吉报道预示了未来互联网的变革。1997年8月31日,“德拉吉报道”率先发布了戴安娜王妃魂断巴黎的消息,比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报道整整早7分钟。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中国汶川发生8.0级地震。5月12日14点30分,地震发生两分钟之后,第一条关于地震的视频就上传到优酷网,这条短短51秒的名为《实拍朝阳门地震现场》的视频,记录了北京朝阳门地区高层建筑的明显晃动以及有序疏散的人群。从地震发生的14点28分到国家地震局通过新华社正式发布地震消息的14点46分,这中间的18分钟是一个权威信息缺失的盲区,而四川的对外通信又陷入中断,这时互联网就成为信息披露和传递的唯一渠道,第一时间传播和汇集了各地信息。Web2.0又一次彰显了“自媒体”的力量。灾难面前,人人都是记者。

每一位公民都是记者

  “在人人都可以当记者或评论员的网络时代,新闻事业迈向‘双向新闻学’,记者变成讨论会主持人(比较像中间人而非老师或演讲者),阅听人也不再是消费者,而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混合体。”

――全录公司首席科学家John Seely Brown在“The Elements of Journalism”中说

“We Media”对参与式新闻的定义是:一个或一群公民,搜集、报道、分析、散播新闻和信息的积极行动,目的在提供民主所需的独立的、可信的、准确的、广泛的、切合需求的信息。当人人都可以书写网志、拍摄照片与DV,他们也都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记者”。

近几年来,“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成燎原之势迅猛发展。《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丹・吉尔默在论著《We The Media》中以“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作为副标题,诠释了自媒体这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人人都是爆料王”,无论是博客、BBS论坛、电子邮件、QQ、MSN,都可能成为即时新闻的消息源。

在伊拉克战争报道中,有些战地记者无法触及的地方,网民记者为受众甚至主流媒体提供信息来源。Salam Pax的化名由阿拉伯语和拉丁语中的“和平”组成,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搜索他的网络日志,因为那儿记载着战火之下、围城之中的巴格达最真实的生活,从西红柿价格到炮火的威力,应有尽有。他从巴格达家中向世界发送的鲜活的独家报道,既鲜明地批判“萨达姆的独裁统治”,也强烈反对美英对他的祖国发动的这场非正义战争,几乎世界主要媒体都在转载他发布的亲眼所见的新闻消息。

重大新闻事件大多具有突发性,当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市民人数众多,只要手中有一定的工具,随时都可以成为一个现场“新闻记者”。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者都是业余的,比如“9・1 1”撞机录像是路人用家用摄像机拍摄的,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赤身裸体、被上了脚镣手铐的狱囚的照片和影像是美国大兵用个人数码相机拍摄的,2004年亚洲大海啸时第一批现场实况及泰国政变的现场实景也是由带着手机的游客披露的。2005年7月7日16时,英国伦敦地铁发生大爆炸,第一个拍摄照片和报道该事件的已不是传统媒体而是“个人媒体”――博客。这被伦敦《卫报》称为“新闻程序的民主化”,袭击中摄像头手机的使用标志着“‘平民记者’的真正诞生”。

互联网给了普通公民写作、编辑和发表新闻的机会,并且可以得到众多读者的回应。博客披露一条新闻后,成千上万的评论者你一言我一语进行补充,使更多的新闻线索被发掘出来,事情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传达给更多公众。2004年9月 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节目播出关于美国总统布什捏造服役记录的报道,次日即遭到博客强力质疑,最后迫使威震业界二十多年的主播丹・拉瑟道歉并退休。

2006年9月1日,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草根新闻网站“直播中国”(www.molive.cn)正式亮相。这家网站鼓励每一个普通百姓担当传统记者的角色,用数码相机和拍照手机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在直播中国网站上,很多普通人通过手机、照相机记录下社会每天发生的各种事情。

世界第一家成功的公民新闻网站是2000年初成立的韩国新闻网站Ohmynews。之后,各国相继涌现出很多公民新闻网站,比如我们的媒体(www.Ourmedia.org)。Ohmynews在发刊词中阐述了新理念:记者不是异形,他是拥有新消息、想要把它转述给其他人知道的所有的人。但是这个平凡的真理,却被“视记者为特权的文化”所蹂躏。特权化的记者齐集的集团,成为庞大的媒体,不只掌控了新闻的生产,也操纵了整体流通与消费结构。因此我们决心高举旗帜,跟他们展开游击战。我们的主要武器是“所有市民都是记者”,我们要组成“新闻游击队的新闻联盟”,展开第二次“NGO”(News Guerrilla Organization)运动。我们的主要战术有三:一是打破当记者的门槛;二是打破新闻稿的写作格式;三是打破媒体之间的障碍。

  (摘自《网络战争:互联网改变世界简史》,九州出版社2009年5月版,定价:3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