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国在缅甸如何扼制中国

2009-12-01 17:43:00 来源:书摘 [美]威廉•恩道尔 著 吕德宏 赵刚 郭寒冰 单立 我有话说

美国决定以武力更迭伊拉克政权的决策实际上在2001年9月11日之前就已做出,同时美国已经在改变对华政策。然而,与美国对当时经济脆弱但军力仍很强大的俄罗斯的政策不同,美国对华政策所采取的是某些人所谓的“软实力”选择。

美国用“人权”破坏中国稳定的行动开始于2007年10月的缅甸,它是位于中国南方

的前英国殖民地,美国此举是为了扼住中国的咽喉。

CNN新闻图像展示了穿着黄色长袍的佛教僧侣涌上缅甸首都仰光街道游行,要求获得更多民主自由,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是具有重大地缘政治影响的战斗。

缅甸这个国家的大小相当于小布什的家乡得克萨斯州,它的悲剧在于它的民众被他人利用,成为一出大戏的人体道具,而剧本都是别人写的。写剧本的是位于华盛顿的国家民主基金会、索罗斯的开放社会研究所、“自由之家”、夏普的爱因斯坦研究所,后者是与美国军方和情报界有联系的机构,用来训练骨干,在世界各地按着美国的战略议程以“非暴力”方式进行政权更迭。美国政府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塞尔维亚发动颜色革命所使用的就是这些非政府组织和机构。

与乌克兰的“橙色革命”、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或在俄罗斯周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国家所煽动的各种颜色革命一样,缅甸的“袈裟革命”也是在华盛顿操纵下经过精心策划的政权更迭行动。美国政府对行动的指导具体到穿袈裟的僧侣“蜂涌”的方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闹事细节,互联网博客,各抗议团体之间的手机联系以及能快速分散和重组的组织精良的抗议小分队。但在2007年9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犯了个大错,在新闻中提到国家民主基金会积极参与了缅甸的抗议活动。

实际上,美国国务院承认支持了国家民主基金会在缅甸的活动。如前所述,国家民主基金会是一个美国政府出资的实体,设立这个机构的目的就是支持美国对外政策目标,做中央情报局在冷战时期做的那些事,是以非政府组织的面目出现,国家民主基金会资助索罗斯的开放社会研究所策动缅甸政权的更迭。

那么美国在东南亚的优先政策目标究竟是什么呢?它听上去很高尚,并让美国国务院显得无足轻重。然而,它们的“民主促进活动”却有着恶毒的隐蔽议程,它的目标直接指向北京的地区稳定,包括能源安全。

如同在巴尔干和中亚,美国国务院在缅甸大量的反政府机构中招募和培训重要的反对派领导人。至少从2003年起,它每年向国家民主基金会注入二百五十多万美元巨资用于开展在缅甸的活动,以实现政权更迭。美国在缅甸进行的政权更迭行动――袈裟革命,主要是按照国务院的授意,在靠近缅甸的泰国清迈美国总领馆进行,泰国政府对美国在泰国的军事和情报存在很友好。

据报道,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活动分子直接在美国进行招募、接受培训,然后送回缅甸国内组织抗议活动。美国国务院和国家民主基金会出资赞助缅甸境内的主要媒体,其中包括《新时代》杂志,伊洛瓦底和缅甸民主之声电台。

夏普是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爱因斯坦研究所所长。这个研究所的名称完全是欺骗性的,他是缅甸僧侣领导的非暴力抗议活动实施政权更迭的组织协调人,更准确地说,是这场活动的战术理论家。如前所述,夏普的爱因斯坦研究所本身,也是美国国会国家民主基金会的一个延伸,其使命是在世界关键地区促进有利于美国的政权更迭。

自从1989年以来,夏普的研究所在缅甸一直很活跃。此前不久,缅甸政府屠杀了约3000名抗议者以平息反对运动。美国中央情报局特种行动人员、前驻仰光武官、秘密行动专家罗伯特・赫尔威上校,于l989年介绍夏普来到缅甸,训练这里的反对势力如何运用非暴力战略。

这个研究所在推介夏普的著作《从独裁到民主》时声称:“最初l993年在泰国出版,分发给缅甸的持不同政见者。《从独裁到民主》这本书很快扩散到世界许多地方。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非暴力行动推翻独裁者。”

在2007年试图进行的袈裟革命中,权威的伦敦《金融时报》描述了夏普在缅甸事件中的作用。夏普的研究所觉得这篇报道值得登在该所的网站上。它的内容是:“在过去三年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所)流亡运动的‘政治抵抗委员会’的活动家们培训了约3000名各阶层缅甸人,其中包括数百名佛教僧侣,教会他们非暴力抵抗和社群组织的方法和战略。在边界地区举行的这些培训,面向从缅甸各地来的人。那些接受过培训的人将返回自己的地方,与其他渴望变革的人们分享这些观念。”

伦敦《金融时报》继续报道称:“这些准备――连同移动电话之类的物质支援――帮助奠定了持不同政见的佛教僧侣在9月掀起反对军政府的宗教抵制运动的基础,发动了20年来最大的反政府抗议。在动荡不安的10天里,被不断恶化的贫穷和广泛的压制所激怒的僧侣和普通市民,涌上街头,在被政府镇压之前最多时约有l0万人上街,政府的镇压至少打死了15人,逮捕了数千人。”

报道继续称:“培训是按照夏普先生的著作《从独裁到民主》进行的,这是一本薄薄的有关对压制政权采取非暴力斗争的理论小册子,1994年用缅甸文出版,并开始在这个国家的流亡者和持不同政见者中悄悄传播。有些人因为持有这本书而被关进监狱。”

英国《金融时报》进一步指出:“夏普是牛津大学毕业生,是与哈佛大学有密切联系的对压制政权进行非暴力抵抗的理论家,敦促反政府人士采取非暴力手段对抗军政府。他的追随者、退役的赫尔威上校,是20世纪80年代驻仰光的美国武官,阐述了如何将军事风格的规划运用于和平的反抗活动,怎样将这些活动上升为战略性活动。”

问题是,究竟为什么会在缅甸这样一个遥远的地方进行这种活动呢?

显然,答案是地缘政治控制。美国的目的是最终控制从波斯湾到中国南海的战略性海上交通线。缅甸的海岸线提供了通过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狭窄的海道)――的海军支点。

“9・11”以来,五角大楼一直以防备可能的恐怖主义袭击为借口,试图将该地区军事化。当这个计划流产后,他们转向防御海盗。美国设法在印尼最北部的班达亚齐获得了空军基地,即苏丹伊斯坎德尔・穆达空军基地。然而,包括缅甸在内的该地区国家坚决反对美国将这个地区军事化的努力。看看地图就知道缅甸的战略重要性。连接着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是波斯湾与中国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它是亚洲的关键交通枢纽。

80%以上的中国石油进口用油轮运输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个海峡最窄处是位于新加坡海峡的菲利浦水道,最窄处只有l.5英里宽。每天有一千二百余万桶装载在超级油轮上的原油通过这条狭窄的海峡,其中大多数都驶向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市场――中国。

如果这条海峡被封锁,近一半的世界油轮船队需要绕行相当远的路程,从而立即引起世界范围内运费的上涨。每年有5万余艘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从缅甸至印尼的班达亚齐是世界上最具战略性的要道,谁控制了这些水域,谁就控制了中国的运输生命线。

自从中国认识到2003年年初美国开始将中东油田进行了单边的军事化,北京便很快开始合法地加快对缅甸的经营。促使中国采取这个政策的是能源和军事安全,而不是人权关切。

北京向缅甸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其中包括战斗机、地面攻击机、运输机、坦克、装甲车、海军舰艇和地空导弹。中国在缅甸帮助修建铁路和公路,并获许在缅甸驻军。据印度防务消息来源称,中国在缅甸的可可群岛设置了大型电子监听设备,并正在修建通向印度洋的海军基地。

五角大楼的某些人认为缅甸是中国“珍珠链”战略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他们认为,中国的战略设计是在缅甸、泰国和柬埔寨修建军事基地,以反制美国对马六甲海峡要道的控制。中国在缅甸陆地和海域也有大量的油田。

自1871年英国设立仰光石油公司以来,缅甸一直出产石油和天然气。仰光石油公司后来更名为伯马石油公司。缅甸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生产天然气,在20世纪90年代它向外国公司,如法国石油公司、英国的Premier石油公司发放了在马达班湾的开采许可,后来德士古和优尼科公司(Unocal,即现在的雪佛龙)也在耶德那和耶德贡获得了开采权。据估计,仅耶德那一地的天然气总量就超过5万亿立方英尺,预计可至少持续开采30年。据估计,耶德贡的天然气储量是耶德那气田的1/3。2004年,又在阿拉干沿岸水域发现了一个新的大型天然气田――瑞气田。

2002年,德士古和优尼科石油公司迫于英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压力从耶德贡工程撤出,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购买了27%的Premier股份。到2004年,缅甸政府通过输气管道向泰国出口耶德那的天然气,每年获得10亿美元。

2005年,中国、泰国和韩国进行投资,扩大了缅甸石油和天然气的产能,向泰国的天然气出口增加了50%。至2007年,天然气出口成了缅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耶德那由法国石油公司、美国优尼科公司、泰国的PTT―EP公司和缅甸国有的缅甸油气公司(MOGE)联合开发,由法国的法国石油公司运营。耶德那气田的供应占泰国天然气总需求的约20%。

耶德贡气田由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缅甸油气公司和日本的日本石油公司和PTT―EP运营。天然气从岸上泵出,并与耶德那输气管相连。2009年开始,产自瑞气田的天然气也连入管道。中国和印度曾围绕瑞天然气田的储备进行过激烈竞争。印度输了,中国赢了。

2007年夏天,华盛顿在缅甸发动“袈裟革命”不久,缅甸很快与中国石油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从孟加拉湾的瑞天然气田向中国提供大量天然气,合同期限为30年。这表明,已经成为美国军事合作者的印度成为了输家。

较早些时候,缅甸曾将沿岸水域两个区域的主要份额给了印度,开采出来的天然气通过孟加拉的输气管道供应给急需能源的印度经济。印度与孟加拉之间的政治争吵导致印度的计划搁浅。

中国利用了这个僵局。通过向缅甸投资数十亿美元建造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中国高明地战胜了印度。这条管道横跨缅甸,从孟加拉湾最深的港口到中国云南的昆明,全长超过2300公里。中国还计划在昆明建一个炼油厂。

中缅管道可以做到:产自苏丹等非洲国家和中东特别是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和天然气,可以不依赖于脆弱的马六甲海峡咽喉要道运抵中国。

缅甸将变成中国连接孟加拉及该国以西的国家与中国大陆的“桥梁”,在将来某个时候美国控制马六甲海峡的情况下,这种联系也将不受干扰。因此,华盛顿不惜采取任何手段,决意阻断这一“桥梁”。

2007年的“袈裟革命”就是这种尝试。不过,它没有完全达到目的。2008年5月,当破坏性极强的气旋风暴纳尔吉斯飓风肆虐缅甸、导致数千人死亡时,美国进行了推翻该国政府的另外一次尝试。以运送国际救援物资为借口,布什政府威胁强行将军队开入该国,以人道主义为理由对缅甸政府施加了最大的压力。不久后,在2008年7月,布什总统再次呼吁缅甸政府将反对党领导人昂山素季从软禁中释放出来。布什对媒体说:“我深深地关切那个国家。”

只要世人看看他无视世界的批评,看看他在伊拉克和支持关塔那摩虐待囚犯的那些记录,布什这番话的真诚度就会受到质疑。然而,这却是华盛顿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使用人权作为武器来进行政权更迭,并扩展美帝国主义。

值得注意的是,正当穿着袈裟的僧侣们走上缅甸街头时,五角大楼开始实施代号为马拉巴尔07的美印联合海军演习,参加演习的还有澳大利亚军队、日本自卫队和新加坡军队。美国展示了第七舰队的实力,部署了“尼米兹”号和“小鹰”号航空母舰以及“考彭斯”号、“普林斯顿”号导弹巡洋舰,还有不少于5艘导弹驱逐舰。

美国支持下的缅甸政权更迭、华盛顿通过印度和本地区其他盟友越来越多地向本地区投送军事力量,这些显然都是北京考虑对缅甸军政府政策的影响因素。

(摘自《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8月版,定价:43.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