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CTV新楼:一场浮华的盛宴

2010-01-01 11:19:00 来源:书摘 王博 我有话说

央视新楼大肆“挥霍钱”的行为受到各方批评。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认为,央视新楼用1/10的钱,就可以建造出和其同样功能的建筑。新央视大楼在西方是不可能建的,在中国却找到了市场。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央视新址仅仅是这个挥霍时代的一个代表而已。这个“城市景观的怪胎”最终只能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家背上沉

重的包袱。

CCTV新楼效果图

2002年12月,备受关注的中央电视台(CCTV)建筑设计方案终于尘埃落定,中标方是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率领的荷兰大都会(OMA)建筑事务所。有人批评说库哈斯的这个方案是一个“跪地而卧”的屈辱设计,有人说它是一个不卑不亢的精神图腾。比较起来,人们对这座建筑外观的批评程度比国家大剧院小得多,他们似乎更愿意知道这座建筑的造价是否也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按照规划,CCTV新楼的预算是50亿元人民币,约等于每个中国人分摊了5块钱的经费。

也许5块钱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但是5块钱乘以10亿将会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在获知中标的消息后,曾经做过记者、拍过电影、当过“教书匠”的库哈斯兴奋地打开了香槟酒,和同事们一起举杯痛饮。这次中标是库哈斯的骄傲,更是欧洲建筑师的荣耀。也许是因为摩天大楼起源于美国,并在那里得到广泛发展的原因,中国近年来崛起的许多大型工程项目大都由美国人设计,而CCTV工程项目则是欧洲人在这个东方国家获得的第一个大型公共建设项目。这就意味着,欧洲人不但用一座从来没有在富裕的欧洲国家建造的大项目打开了神秘的东方国家的大门,而且他们可以通过这种地标式的建筑自然地讲述欧洲的文化和思考方式了。

伟大的创意来得总是如此简单,库哈斯的这个设计方案其实是一个简单明了的设计:两栋摩天大楼,斜歪着身子在地面和高空连接起来。它的创新之处就是没有重复通常摩天大楼作为单栋塔楼,单纯向高空追求绝对高度的老套做法,而是将摩天楼设计成一个“巨环”,就像搭积木一样搭建起来。

为了使地面、空中相连的“双塔”在形象上成为一个富于动感的“连续的巨环”,库哈斯将两座主体塔楼设计成倾斜状。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座塔楼是通过顶端悬挑而出的“空中拐角”相联结,而非传统的直线连接。两座塔楼的地面部分与“空中拐角”相对应,通过“地面拐角”相联结。“空中拐角”与“地面拐角”彼此照应,又错落有致,它们与两座塔楼的截面粗细程度相近、立面处理一致,因此“巨环”的形象就成了一个连续的、极富动感的“积木”组合体。善于批判的库哈斯对于这个方案的解释是:遍布全球的摩天大楼,通常是简单的塔楼形状,这种单调的造型是都市生活毫无创造力的表现,令人感到空虚,而将几栋建筑物合成为一座整体,则是一种塑造未来都市生活的全新方式,此时摩天楼不再是巨大的城市寄生虫。专家评委会认为,库哈斯的这个方案既具有鲜明的个性,也没有排他性,结构方案新颖、别致,不仅能树立中央电视台的形象,也将推动中国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和结构思想的创造。

美好的理想是一回事,理性地面对现实是另一回事。实际上,这个看似乖巧的中央电视台建筑方案建成后将成为一个体量庞大的建筑物。据称,新台址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建设的最大的单体公共文化设施,并将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的文化景观。

按照规划,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地处中央商务区(CBD)核心区,占地197000平方米。这座中央电视台新的大本营由主楼(CCTV)、电视文化中心(TVCC)、服务楼及媒体公园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CCTV主楼位于园区西南侧,外形呈“Z”字形,电视文化中心(TVCC)位于西北侧,服务中心位于园区东北角。整组建筑群建成后,最高处达234米,比目前北京市最高的建筑京广中心高出二十多米。

“Z”字形的CCTV主楼分别由高234米的51层塔楼和高194米的44层塔楼(塔楼纵、横方向均倾斜6度)、连接两座塔楼顶部的14层高层悬臂结构以及9层裙楼与大楼底部的3层地下室组成。行政管理区、综合业务区、新闻制播区、播送区和节目制作区等五个区域分布在其中,另有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用房。该建筑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为38万平方米,预计2009年年底完工。

CCTV主楼将五大功能区结合在一起的做法是一个大胆的决策,这与国外传媒建筑的布局是完全不同。西方各单位是作为不同个体存在,CCTV则是将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个空间。按照OMA的最初设想,他们原本是要将CCTV建成像大学校园一样分散的建筑,这样一来每个部门会有一栋自己的楼,节目制作一栋,行政管理一栋等。这样的话,每一部分都能发挥很大作用,互不干扰。这种集合式的功能分布是否让这座建筑物发挥最大效能,还有待观察。

透过CCTV主楼的“Z字门”,可以看到建筑造型独特而新颖的电视文化中心TVCC,这个建筑建成以后完全对外开放。该建筑外部由金属表皮幕墙结构包裹着一系列各具功能的元素,具有较强的现代气息。与气势恢弘的主楼相比,TVCC显得内敛了许多。为了保持路面建筑的纯洁性,CCTV主楼和TVCC将由地下通道连接。TVCC高159米,地上部分由5层高楼群及30层塔楼组成,地下部分有两层,总造价约9亿元人民币左右。

TVCC内设置有录音棚及附属控制室、1500个座位的剧院及附属服务用房、数码影院、多功能厅、视听室和数字传送机房、新闻发布厅、展览厅等,两层地下室主要用做车库及设备用房。TVCC在2007年年底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务。除此以外,为2008年奥运转播服务的还有两处:一处是设在央视旧址的演播室,另一处是设在奥运现场用于现场转播的奥林匹克中心。

TVCC内剧场的空间设计与众不同,富于变化,不仅能够满足大型歌舞表演,而且能提供更多的空间组合,满足不同需要。紧邻剧场的是一大一小两个录音棚,位于TVCC主体建筑的西端。数码影院紧邻剧场后台辅助用房的东侧,两个20人的影院叠落布置在一个方盒子中。TVCC塔楼底部中心是高达两层的多功能厅,四周空间以水环绕,平面下沉1.2米。多功能厅上部横向伸出的是标准视听室,与建筑南侧的信息传送机房、北侧的酒店设备用房及西侧的辅助用房连接在一起。此外,TVCC内还建有五星级的豪华酒店。酒店大堂、餐厅、商店、游泳池等公共活动场所设在了第五层。大堂上部南北两侧为300间客房合围成的中庭,主楼顶部为酒店的风味餐厅。

从规模上看,新的央视大楼建筑面积比旧楼扩大了四倍多,能够适应央视未来制作更多、更好节目的需要。新央视大楼也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建筑,有近l/4的面积是面向公众的,允许公众参观。央视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拉近和普通民众的距离,以发挥这个公共传媒机构的作用。库哈斯还在CCTV主楼和TVCC旁边设计了一个景观公园,将二者连接起来,为公众创造了一个公共的活动空间。此外,技术部的大楼也同样能对外开放,人们可以看到各个节目制作的过程,甚至可以亲身体验,这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美国和欧洲的大多数媒体很少照顾到公众的需要,他们彼此很少交流,建筑方式也很单。

有趣的是,在CCTV新楼悬臂处有一处“透明地板”的设计,为的是让公众直接看到地面上的风景。公众会有很多选择,他们可以站在玻璃四周,也可以尝试走在“透明地板”上,当然也可以选择避开。难以想象,如果从二百多米的高空直视地面,将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尽管库哈斯力图让这座巨大无比的建筑充满更多的人情味,但是仍旧不能平息反对者的声音。实际上,库哈斯的设计方案中标以后,迟迟没有动工,其中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反对库哈斯本人,因为作为建筑师的库哈斯,只能像个规矩的小学生一样,按照业主的意愿设计一座标志性建筑。但是,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作为业主的央视为何选择在CBD中心,建造如此一座代价昂贵的建筑物。

央视新址是否是一个科学的决策呢?根据有关人士的说法,中央电视台选定这块地方是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之后的决定。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了CBD商圈这块“宝地”。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是一个金融、商业、贸易、信息机构集中而活跃的地区,所以选定在这里将能更直接地感受到整个中国经济跳动的脉搏,并能最迅速、直接、准确地传递出去。但是这样一个看似合理的推理,实际上是一个激情化的盲动。

首先作为中央商务区的CBD,未来的交通流量必然会增加。有关专家多次强调,CBD的建筑密度过高,导致交通压力超负荷,央视大楼的进入势必导致更紧张的状态出现。但是也有人认为,由于中央电视台是一个24小时播出的传媒机构,其交通吸引量在全天比较均匀分布,不会单独引发较明显的高峰时段,故交通流量曲线将较为平缓,反而缓解了CBD早、晚高峰时段的交通紧张状况。现实的情况是,国贸桥、京广桥、东大桥的交通压力已经不小,加上未来央视一万名工作人员以及依附在这个中国最大媒体身边的上千家各类广告公司、文化公司、策划公司、制作公司和技术公司等,未来的CBD必将会呈现出“赶集”式的繁忙景象。

为了避免这块地方再次出现“西直门桥现象”,规划部门一直在寻找着让交通得到合理组织的最佳方案。根据规划,将来国贸桥一带会通过建设地下交通设施及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加以解决,央视大楼与地铁直接连通,因此不会出现最可怕的拥堵。这种做法和美国纽约的规划类似,就是修建地下交通网络。其特点是虽然增加了市中心的压力,但可以通过大规模投资,加以解决。

再者,CBD作为中央商务区能够为中外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但未必能创造出一流的电视节目。现在世界上一流的工作环境大都选择在空气新鲜、花红柳绿的郊区,而我们呢?

央视是否确实需要一个可以容纳约250个频道的大楼呢?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频道的增加也是正常的,但是仅仅依靠一个超大型的巨量建筑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据说,凤凰卫视只是租了大厦的两层楼,办公室都是合用的,但产出和节目质量并不比央视差。而在英美等国,主要电视台均为私人所办,如BBC,CNN,FOX等。它们的节目来源很大部分是专业制作公司,实行“电视台+公司”,即播出与制作分离的模式,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电视台的投入和负担。央视在国内可以说是垄断地位,频道越开越多,对节目的需求不断增大,这是一种盲目的扩大。二百五十多个频道到底有何用呢?

结构是否安全是贪大求异的新大楼本身最令人忧虑的地方。从外观上看,央视大楼由两栋倾斜的大楼作为支柱,在悬空约180米处分别向外横挑数十米“空中对接”,形成“侧面S正面O”的特异造型。从结构设计角度来讲,新央视大楼的结构设计不甚合理,超长悬挑是一个严重扭转不规则的造型,整体结构倾覆力矩超大导致基础设计难度极大。即使这种造型论证多少次,也不可能比中规中矩的造型更安全、更稳定、更可靠。增加用钢量以及增加预算只是为了弥补追求怪诞而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至于更安全、更抗震之说恐怕也站不住脚。

为了解决结构问题带来的隐忧,新央视大楼在方案出台以后,一度搁浅。直到2004年1月7日,CCTV大楼的设计才通过了由13位中国顶级结构专家组成的评审,建筑设计的安全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库哈斯标新立异的不规则设计使得楼体各部分的受力状况有很大差异,为此,结构工程师们根据大楼受力不同来设置结构杆件,受力大的部位,将用较多的网纹构成很多小块菱形以分解受力,受力小的部位就用较少的网纹构成大块的菱形。我们从外表看来,那些菱形渔网状金属脚手架是不规则的,没有规律,但实际上却是经过了精密计算。结构的菱形网格真实地表现了大楼结构的受力状况,同时形成幕墙的建筑表面图案。

对于造型制约建筑合理功能的问题,设计方给出的解释是,大楼的形体和功能有着恰当的关系。环线的设计是新央视大楼的灵魂,它连通建筑的地面部分和地下部分,6米高的平台以及地下3层是演播室集中的地方,央视运转所需的节目制作、播出、办公等功能因环路的存在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结构是合理的,不存在功能上的障碍。

关于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问题。设计方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他们认为相比同样面积的摩天楼,环形连通设计要比一个塔楼或双塔更利于疏散。如果是单独塔楼,某层出现火情,其上的人就很难到达地面,而环路则提供了两个方向到达地面的可能性。

据介绍,为了满足大楼既可以供公众参观,又能够对央视大楼内各个部门进行保密,OMA公司在楼体内设计了一条双向环路的通客道。参观者进入后可以沿着这条双向环路从底部一直到顶楼。大楼底部将有一个大型的演播厅,演播厅内还将有一条贯穿整个楼体的通道。

2004年1月初,国家发改委通过央视新楼结构设计方案审批,此时距离采用库哈斯设计的央视方案已经一年有余。同年5月10日,央视新址工程的园林规划及交通规划两个项目获得批准。5个月后,央视新址奠基仪式举行,这说明围绕着造型问题的所有障碍都已解决,一座新的巨型建筑物开始矗立在北京东侧。

事实上,任何对于技术的挑战都是对于经济的挑战。尽管库哈斯所设计的那个庞大的悬挑而出的“空中拐角”令人惊叹,但是只要采取相当的加固措施,就能解决。也就是说,只要资金充裕,再难的技术问题都能解决。但是这样一个代价高昂的建筑的确不是一个成熟国家心态的写照,也并非是一座真正体现百姓利益的“里程碑”,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推动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建筑才是符合普世价值的“地标”。

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建筑并不是不考虑美观,但花多大的代价得到什么样的美观以及是不是只有惟一的途径才能得到美观,不能不考虑。他认为50亿元是个不得了的数字,中国现在还没有富到不在乎这50亿元人民币的时候。在吴良镛先生看来,国外的建筑师在中国进行各种大胆的尝试,并没有考虑中国的具体情况,那些张扬地位、扬名立万的建筑作品往往能备受青睐,而这类建筑基本上都有着国际上流行的时髦摆设,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设计前卫、夸张,给人一种“酷”的形象,尤其崇尚“奢侈”。现实的中国就像一部功夫片一样,各路英雄各显奇招,出奇制胜往往能击败对手。

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也对央视这种“挥霍钱”的行为提出了批评,他认为用l/10的钱,就可以建造和央视大楼同样功能的建筑。新央视大楼在西方是不可能建的,在中国却找到了市场。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央视新址仅仅是这个挥霍时代的一个代表而已。这个“城市景观的怪胎”最终只能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家背上沉重的包袱。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对“暴发户”的招摇行为感到不屑,然而当这样一座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单体建筑出现在中国时,我们又会有何感想呢?库哈斯在1995年的一本关于中国建筑的著作中说:社会压力导致中国建筑师的工作环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职业建筑师被大量的任务压迫着,学术界经常发表对城市现有建筑失望的讲话等等,这说明二者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中国的政府也是世界上最辛苦的政府,他们能够决定建筑的很多事,问题也就因此而来。从表面看来,库哈斯的这番言论反映了当前中国的一个现实问题,在外来者看来,错位的事情似乎是不应该发生的。但是库哈斯忽略了一个基本的现实,就是转型期的中国,责、权、利的界定不是那么清晰。外国的电视台是私人所有,中国的央视是国家所有,但是谁能代表国家行使“花钱”的权利就不知道了,执行过程中如何监督到位呢?这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是否一个超大建筑就能应付未来的需要呢?恐怕没人对此做过研究。早在央视之前,库哈斯曾经受邀为美国好莱坞巨头环球影业公司设计一座新的总部大楼。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使环球影业公司的管理发生了变化,集中式的管理变得不合时宜,一些下属机构和工作室开始搬离出去。这让环球影业公司的决策层认识到,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将巨额资金投入到一个规模庞大、运作缓慢的不动产行业是不明智的,于是他们放弃了建造新总部大楼的计划。环球影业公司的这个决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美国超大规模工程数量正在锐减,这反映了美国经济的转变以及人们对新的办公理念的探索。希望建成后的央视大楼不会是一座徒具其表的文化象征物。

  (摘自《北京――一座失去建筑哲学的城市》,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3月版,定价:4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