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围城”中的悲喜爱恨

2010-04-01 16:20:00 来源:书摘 李维莉 我有话说

当我们还是小小孩童时,便开始背起重重的书包,走进学校,走进那知识的殿堂。到如今,在即将走出大学校门,踏上社会之际,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在这一刻,仿佛是要告别曾经的那个自己,仿佛是要对那漫长岁月里的求学之路画上一个句号。这个被我们称为“围城”的学校,纵然剥夺了我们很多快乐的权利,

纵然用分数和没完没了的考试折磨着我们,但她培养了我们在这个纯净的环境中成长,教授给我们知识和文明,离开之时,也是万般不舍无限伤感。或许离开后,再也无法回来。

十多年来,寒窗苦读,披星戴月。还记得天没亮,就在妈妈的催促声中早早起床,迷迷糊糊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走进学校的教室;还记得坐在书桌旁,写着那似乎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脑海里却浮现着电视里正播放的自己最爱的动画片;还记得大大小小的考试从不间断,成绩是衡量我们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我们什么都不是;还记得中考、高考前夕紧张地复习,淹没在无穷无尽的题海中,在千军万马中去拼抢走过那个独木桥,只为了能够升上父母和老师口中的那所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仿佛考不好,我们就将下地狱永世无法翻身……于是,我们年复一年地好好学习着,做个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

我们心怀简单的理想盼望快快长大,我们憧憬未来的自己成为国家栋梁,像课本里讲的那样“造福人类,做一个有用的人”。每当挑灯夜读,极度疲惫之时,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便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大学,才能成为人才”就是小小的心里大大的动力。

的确,我们80后是幸福的,相信童话故事的我们和祖国一同成长,点点滴滴的生活搭筑结实的臂膀;我们80后是快乐的,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健康生活,听他们讲各种版本的奋斗史,想要学着他们的样子开始人生的一段旅程;我们80后是幸运的,我们可以有更多自由的选择……

然而,我们长大后,走在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里,走在初入社会的道路上,却又充满了彷徨和疑惑,这个世界似乎变得那么陌生,自己走过的那么多年求学路到底有多少价值?我们又该继续朝着哪个方向走去?

我们幼时脆弱的肩膀顺其自然地继承了父母那一代在“文革”期间失去的“理想”,父母常常教导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咱家要是能出个大学生,那可就是咱祖祖辈辈修来的福”,“爸爸、妈妈那会儿没上成学,现在就指望你了,你一定要争气啊”……我们只能默默承受。但是,我们想知道,难道我们生下来就是为那些我们从未见过也不会见到的祖祖辈辈们活着吗?难道上学读书就是为了要“争气”吗?

这也就罢了,谁让咱是这“祖祖辈辈”里的一员呢?可是,上路了,这路也够崎岖的!想想看,咱80后这一代是名副其实“被改革”的一代,十分“幸运”地赶上了这场社会大转型。于是,我们不断地被当做试验田来作研究:教学方式改革我们赶上了,考试形式改革我们赶上了,就业分配体制改革我们赶上了……我们不敢说这个改革不是为人民服务,我们不敢说改革不会有成效;我们不敢说我们“赶上了”不是我们的幸运,但我们想说,我们没有享受到很多“改革”带来的甜头,却无奈地承担了太多“被改革”带来的痛苦。“被改革”后,小升初、初升高,都成了划区域形式,我们只能在自己所属的那个行政区域――区/县里读书。或许这也是公平的,但我们眼睁睁看到的却是有钱有势家庭的孩子,即使学习成绩差,也能奇迹般地分到好学校,甚至奇迹般地跨区域去更好的重点学校读书……我们看到的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发现“有个好爸爸”才是真正的“力量”。

现在的80后,年龄最小的1989年出生的孩子们也至少是大一学生了,一部分正在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一部分已经涌入社会大流打拼事业,还有,部分前80后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甚而已晋升为小妈妈小爸爸了。是啊,我们这批80后都真正长大成人了,真正跨入了成年人的行列。作为一个时代的产儿,我们经历了共同的肆无忌惮的疯狂,我们经历了共同的追求梦想的激情,我们也经历了共同的迷惘和困顿。无论如何,我们不愿太多地责怪旁人,我们愿意也能够自己承担眼前所面临的一切,然而,我们不得不说出自己的心声,我们无法懦弱地容忍社会的不公和变态。

大学,我们为之奋斗了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12年的艰苦岁月,终于来到了很多人眼里的那座神圣的“象牙塔”,想象着大学校园里穿梭的行色匆匆赶去学习的年轻蓬勃的大学生们,想象着到处飘逸着清新的书香气息,想象着知识渊博的大学教师认认真真地传道授业……我们有过太多太多美好的想象。

终于,经历了无数次的练兵考试、统考、月考和高考后,我们过五关斩六将般来到了这座“象牙塔”,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假的。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大学,学习成绩不用得高分也能拿奖学金,只要你跟某老师有足够高级的关系;英语四六级答案居然可以在考前用money搞定;老师上课只是“兼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为他的公司事务太繁忙;学校附近的网吧通宵达旦地坐满了“精神饱满”的大学生,游戏中的打杀声充斥着整个屋子;学生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学习,仿佛谈恋爱才是正业……大学里的高楼大厦飞速成长起来,校区也越扩越大仿佛是在进行“圈地运动”,办公楼不停地在翻修,一次比一次豪华,图书馆却因为资金不到位而无法买书;高校扩招本是好事,可是由于“用钱的地方太多”,教师资源紧张,老师们便身兼数职,不是一天到晚赶场似地给许多班上课,就是教授会计课的老师出现在电子商务概论课堂上,着实令人汗颜啊!再有就是,高校课程设置陈旧,与公司企业所需求的人才素质不协调,在校学习的知识被认为是束之高阁的空洞理论,导致我们大学毕业即失业,成为“一无是处”的人才。

猛然间发现,在大学四年的所学无人承认,我们仿佛荒度了四年青春,“知识就是力量”这句我们心头的信念此刻却变得那么微弱。记得在一个帖子上看到大家讨论“80后的读书―升学―就业”时,有一个网友说,“我进去的时候倒是具备高等教育的基本学识,出来的时候貌似就没有了……”

大学毕业时,有人选择了读研,继续深造也罢,逃避就业也罢,总之有了自己的选择。很多人则走向了就业岗位,或者做营销,站在柜台上卖东西,学国际金融的大概也可以算作专业对口了吧;或者做文秘,打字排版、端茶倒水,长得漂亮的带出去陪人喝酒,长得一般的就搞搞内勤,倒也稳定清闲,堪比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了……每天夹着尾巴做人,驴子般地卖命,就为了拿到那一千多块钱的“生活费”。

在如此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我们常常有种疲于奔命的心酸。

夜深人静时,内心有个声音在呼唤,那便是未来的希望与最初的梦想。

鼓起勇气,继续以往的那份骄傲,追寻我们最初的梦想。

我们80后是坚强的,我们心怀一份执著,一种勇敢,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远方,走向梦想的彼岸。

我们不轻洒眼泪,我们有的是年轻的资本,绝不轻言失败,绝不向命运低头。一路上,有你,有我,有他,我们一起前进。

(摘自《80后自己的老照片:令人温暖而伤感的回忆》,新华出版社2010年1月版,定价:32.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