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放飞的爱

2010-05-01 16:08:00 来源:书摘 张亚勤 我有话说

张亚勤博士现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负责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的研发、技术战略和业务。他于1999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首席科学家,在2000~2004年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04年晋升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回到微软总部掌管微软全球移动及嵌入式产品

Windows Mobile以及Windows CE平台。他是领导微软进入PC之外市场的核心领军人物。

在我的成长记忆里,母亲永远都处于我心中最明亮的位置。我知道,若没有她,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的性格、意志和品质都是在她的培育下逐步磨炼和慢慢形成的。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这同母亲的引导分不开。她常说:“学习并不是一件苦差事,要用愉快的心态去对待,要学会去享受学习中的快乐。”所以母亲常用讲故事、说儿歌等一些有趣的方式来提高我的学习兴趣。三岁时我就给母亲写信,起先信封是由别人代写,信中的内容是自己学着写的。母亲回信总是先表扬我、鼓励我,然后把信中的错别字加以纠正。每逢节假日,母亲会给我买回一大堆连环画、图画书等,我总是看不够。

我家有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母亲是一位老师。晚上母亲备课,我坐在旁边做作业或看书,绝对安静和用心。等母亲做完事后,才允许我提问题。她从不给我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很多时候都是我要求学习新课,她才选些适合我的课本或是课外书,让我自学。过后她还进行考查,或是出题让我答卷,我也非常乐意这样做。由于总是希望得到母亲满意的分数和表扬,所以我学习时特别用功,自学能力不断提高。我记得母亲还曾把自学能力比做老师教唱歌:教一首歌,只会一首,如果教会了曲谱,就能自己学会唱很多首歌。

在学习中,母亲还注重培养我良好的学习方法,教我应该如何学习、复习不同门类的知识。她说:“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事半功倍。”她要求我学习前要做好准备,一旦坐下来就要进入学习状态,快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不许边学边玩。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自学能力需要漫长的过程和不断的坚持。母亲在我的成长中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做了大量细致和具体的指导。尽管这些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不是什么奥秘,但我觉得我之所以能用六年的时间学完小学及中学的课程,十二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都是这样过来的。而且这对我以后的学习、科研,做诸多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我的爱好比较广泛,喜欢做的事很多,绘画、音乐、体育等,我都很感兴趣。而母亲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大力支持我的爱好。她乐意帮我培养一切美好的兴趣,还相信我会做得很好。每次我拿着画好的画给她看时,她都会笑眯眯地说:“画得真好!”一句简短的赞美话也会使我受到很大鼓励,因而又想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平时的言行中,母亲让我学会尊重他人。记得八岁那年一天的下午,路过一家邻居门口时,我悄悄对母亲说了人家的短处――当时我只是随口说了一两句,也没有别人在场,但母亲却严厉地批评了我一顿,并给我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她说:“要善待别人。人有短处不能揭,人有私不能说。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我总能及时得到母亲的教导。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从来都不会把她的意见强加于我。她会认真听取我的意见,但要求我讲清楚理由。理由对了,她会听我的;理由不对,她会说服我,但从不包办。比如,在填报高考志愿上,我和母亲意见有了分歧。她的意见是,为保证录取起见,除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外,再报本省的两所重点院校。我不同意,只想报一个志愿“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母亲听完我的想法觉得有理,最后还是按我的意见办。

临高考前两个月,我得病了。本来我就是开春后才从初三年级跳到高中毕业班的,只有不到半年宝贵的学习时间,现在又住医院耽误了一个多月,真让人心急火燎。母亲也心痛地说:“今年不参加高考了,身体要紧。”我那时只想和科技大学那些聪明的孩子在一起,很自信也很倔强,就求母亲让我试一试,就当做一次练习。母亲最后也同意了,说:“你能行,去试吧,不试就是完全的失败。如果今年不能考取,也可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以后成功的把握就会大些,只是你一定要注意身体。”现在回忆起来,当年愉快地参加高考,实现梦想,是母亲的民主做法成全了我。

世上有一种爱,叫“放飞”。母亲对我的爱就属于这种。她不会把我捧在手心,许多事情总让我自己去做。还说:“学会独立,才能放飞。”从小我就受到这方面的锻炼。在上小学和中学时,我家很多与外界打交道的事,母亲都尽量交给我去办。交代任务后,又问我这件事该怎么办。当我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不足的地方她就补充一下。所以,我通常都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

小时候我常一个人乘火车去外地。母亲说:“男孩子,就要到外面跑跑才能独立,才能真正了解外面的世界。”我经常一个人坐火车往来于太原到晋南的姥姥家,从来不会害怕,因为我觉得本应该如此。

那年上大学,我才十二岁。转移粮食和户口关系、买火车票、托运行李等许多事情,都是我自己办理的。虽然有母亲陪着,但她从不出面,只是提醒我不要把证件丢了。有趣的是,在办理行李托运时,工作人员说:“叫大人来办,小孩儿不能办。”坐在稍远处看管行李的母亲这才上来说:“他能行,让他办好了,我不会写字。”工作人员无奈,只好让我办。当我填完各种表格交给工作人员时,他们赞赏地说:“还真行!”又看我是去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上学,都惊奇地问长问短,办事窗口前一下子涌来了一堆人。在一片赞扬声中,我和母亲颇费了一番力气才离开现场。

终于要启程上学了。离家那天,母亲送我到火车站,简短地交代了一下路上的注意事项,又带着微笑说了一句:“你能行!”是的,我真的能行。虽然我多么希望母亲也能一起上车,陪我去那遥远的陌生城市,但一句“你能行”给了我很大的自信和力量。当时,我强忍着眼里的泪水,心里默念:“妈妈,我要飞走了,我有勇气,一定会飞好,请您放心。”母亲虽然面带笑容地送我上车,但藏在心里的担心和不舍之情早已使一双眼睛湿润了,只不过极力控制着不让它表现出来,怕影响我的情绪,好让我一路愉快地旅行。

十二岁离家独自去合肥上学,我在科大自由地成长。母亲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但并不过多地在生活细节上给我照料。我也不感失落,我知道母亲是在让我锻炼。现在,每当看到一大群家长守候在学校门口接孩子回家,我都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她知道怎样放手让我独立和成长。

母亲常说:“孩子总是会离妈妈越来越远的。连动物都是这样,这是自然界的规律。”是啊,孩子从一出生抱在怀里,到慢慢挣脱怀抱蹒跚学步,直到远赴千里之外读大学……母亲并不把我束缚在她的身边。这个渐渐远离的过程,她总是在一旁微笑着看我经历。母亲的放手,是对我的信任。当别的孩子还在母亲的怀抱里时,我却经历了许多,也渐渐长大成人。轻松平常,自在成长,我享受着这种母亲给予的“放飞的爱”。

在科大少年班里,满眼望去都是“神童”。三十多个学生里,我年纪最小。那届少年班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掀起了一股“神童”热。校园里也常有记者们来来去去,报道着“神童”的生活和学习。放假回家,我和母亲说起了大学校园里的见闻,也说起了见到的记者。母亲对记者的关注并不在意,她在意的是我对记者的态度。她反复告诫我,要婉言谢绝记者的采访。她说:“现在你还不成熟,路长着呢!你还不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名声’没有什么了不起,你是个普通的孩子,并不是他们说的‘神童’。你只是幸运一点,进了少年班。被记者过多报道,被别人谈论,只会给你带来压力,不利于你的成长。”

母亲很清醒,她不让我接受采访,希望我不为“名”和“誉”所迷惑。大学时我的曝光率很低,我悄悄地躲在那些“神童”身后,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就跟上中学时一样。没压力,学习变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轻松。“神童”也是平常人,也需要一片自由呼吸的空间。我记着母亲的话,静静地走自己该走的路。

在科大,我发现,原来山外有山,外面的世界是如此之大;人外有人,跟其他的同学比起来,我根本没有什么优势。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做得很好。那种在平静中默默赶超别人的自信后来让我受益无穷。

几十年后,当年的大学同学再聚首时,都有各自不同的职业,也不再是所谓的“神童”了,但我们的教育观却惊人地一致:不要试图包办孩子的未来,重在顺其自然地引导。

还记得20岁硕士毕业的那年,本想继续读博士,但考虑到我已长大成人,应该分担母亲的负担了,所以我想是否该去工作一段时间,就同母亲商量。母亲表示支持我继续升学。此后,我走上了一条赴美留学的道路。

回国工作以后,在和母亲的一次长谈中,母亲表示我是她的骄傲,她非常满意我在外取得的成绩,并说这已超出了她对我的期望。随后又继续激励我:“为喜欢的事业多做一些贡献。要爱国,要为国家多做一些好事,不要忘记你是中国人。”这是我长这么大,母亲对我措词分量最重的一次夸奖。我很感激,难以言表。

在母亲放飞我的梦想,让我学会独立和成长的同时,我的心却从来没有离开过母亲。谢谢母亲,谢谢您!在四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上,是您教我学习、自立、自信、自强;是您教我怎样做人;是您教我如何在航行中搏击风浪;是您的放手,让我一次又一次地高飞。

(摘自《变革中的思索》,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12月版,定价:29.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