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未来人

2010-05-01 16:22:00 来源:书摘 饶贵民 我有话说

人对于自由的追求与人的有限性,是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源。“未来人”是人类对自身自由和解放的最大尺度的想象。

未来人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是一位畅想未来、题材开阔的科学大师。他所著的《时间机器》是世界科幻小说史上第一部时间旅行题材的

科幻小说,后世的时间旅行作品,无不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这部作品的启发。小说主人公时间旅行家发现了时间的秘密,制造出一台时间机器,他通过时间机器旅行到了未来。本来主人公认为未来社会是一个大同社会,但当他来到距今80万年之后的人类社会,却看到与人类梦想截然相反的一个世界景象:未来人是现代人的变异,有产者变异成了相貌俊美、举止优雅但弱不禁风、连自卫能力都没有的地面人,而无产者则变异成了相貌丑陋、野蛮粗鲁、以吃地面人为生、怕见阳光的地下人。这两种人的共同特征是失去了思想的能力,成为靠本能生存的动物。

事实上,已有不少科学家对“未来人”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未来人”与现在人类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大脑构造”和“体型变异”上。如俄罗斯莫斯科第一医学院解剖学家瓦列里・沃罗比约夫和格利戈里・亚斯沃因的看法,未来人个头不高,身高也就1米左右,圆圆的大脑袋,躯干短。美国科学家,芝加哥大学遗传学终身教授蓝田博士认为,人类和黑猩猩在约600万年前由共同的祖先“分家”,此后人类祖先的大脑快速进化,并产生了较高级的认知功能,直至距今约20万年前现代智人出现为止。在人们的习惯观念中,现代人类大脑在生理上已经“定型”了,但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在与大脑相关的基因中,神经发育基因的进化速度最快。由蓝田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一共找出了24个与大脑进化有关的基因,并对人类体内管理脑容量大小的两个基因的演变进行分析。他们共搜集了世界各地59个民族、一千多人的基因样本,并发现这两个基因都正在进化中,现代人的大脑没有“定型”。这种进化并不是同时发生在整个种群中,而是一个漫长的选择过程。极少数个体率先发生基因变异,出现新的形态,而基因的新单模态使这些个体获得生存和繁衍的优势,然后在整个种群中传播。有证据表明,直到现在为止,人类的大脑一直在快速进化过程中,而且这种进化与人类文明的兴起有密切联系。可以模糊地推测,人类以后进化成我们现在在电影中所见的外星人模样或者其他不可思议的模样,在理论上都是有可能的。著名物理学家斯蒂文・霍金认为,应该从遗传学角度对人进行完善,否则将来机器人会超过人。目前,科学家想出的最好办法是往人的神经系统植入电子芯片。类似的手术已成功进行。将一个3毫米的芯片植入凯文・沃里克的左手腕里,再往中部神经埋入100个电极。连接的电线埋在前臂的皮下,然后再连接到电脑,便可以将神经冲动传给电脑,由它去执行诸如开门或开灯等指令,人开始“半机械化”。

事实上,“未来人”的概念,与人类即将面临的生态危机也有极大关系,如英国科学家马丁・里在《最后的世纪》一书中预言,地球在未来200年内将面临十大迫在眉睫的灾难,人类能够幸免的机会只有50%。这十大灾难分别是粒子危机、智能机器人危机、纳米危机、生化危机、火山危机、地震危机、小行星危机、气候危机、战争和核武器危机等,这些想象中的灾难,每一个变成现实都会给人的生命带来致命的摧毁。所以“未来人”不仅是未来信息的载体,而且还必须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才能足以应付外来的危机。

传统的解构

这个冬天被好莱坞导演艾默里的《2012》搅得热火朝天,剧中描述:按照玛雅文明的历法,2012年的l2月21日,世界将会陷入永无止境的黑暗,滔天洪水将湮没整个地球,人类文明走到尽头,地球被这个“末日宣言”折腾成一片废墟,如金门大桥断裂、洪水冲上喜马拉雅雪山、洛杉矶在轰鸣声中坍塌沉陷、埃菲尔铁塔被撞倒、罗马大教堂崩塌等等。每个国家最具有文明象征意义的标志,都被无情的自然摧毁。原来,“未来”并非仅是乐观的一团和气,也可能是“人间地狱”。

以信息化为主要时代特色的新世纪,正在将传统的人类社会解构,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组成、社会基本伦理这些宏观话题,还是从作为社会个体的生理基础,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未曾发生过的,对人类社会的冲击不亚于一次全球大海啸。

传统创富方式的解构。从“机器创富”转移到“信息创富”。蒸汽机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以蒸汽机为起始的工业文明,是最富活力和创造性的文明。工业社会是唯一的一个依赖于持续的经济增长而生存的社会。财富的增长一旦停滞,工业社会就丧失了合法性。由于财富的不断增长所要求,工业社会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工业社会生死攸关的基础。由于创新所要求,工业社会中的知识增长也是无止境的。农业社会也曾有过发明和改进,有时发明和改进的数量和规模还相当大,但是,进步从来不是、也不能被期望是持续不断的,即使是进步最快的农业社会,其创新的数量、水平和影响也远远不能和工业社会相比。农业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相当静止的社会和稳定的分工,工业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永远的创新和变化。

工业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力水平也在不断地继续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甚至出现了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并且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求人们每天处理的内容和信息越来越多,还在许多年以前,人类社会就已经迎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条件下,计算机技术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时代的进步,更标志着一次新的文明浪潮――信息文明的时代已经到来。

曾经在中国大陆名噪一时的《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根据西方社会的发展趋势预言,随着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社会的主宰力量将由金钱向知识转移。西方社会由金钱主体社会向知识主体社会转移的主要标志是:知识将是未来财富的主要来源。由于高科技的出现,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取代了大批量生产,新的财富渐渐依赖于信息交换和知识交换。甚至银行的钱币也将由电子信息取代,以往货币作为万能通货的功能将消失。托夫勒的这些预言正在逐渐演变成现实。

传统伦理的解构。从“熟人社会”转移到“生人社会”。农业文明强调“安居乐业”,这就意味着血缘是社会维系的主要方式。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将传统中国的社会生活描绘成“波纹宗亲网”和“差序格局”的“礼俗社会”:“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和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所谓的“差序格局”,虽然是在一种类似于散文风格的文章中提出来的,基本上没有理论的概括和说明;对其进行的分析,基本融化在一种叙事式的描述中。但是,这个概念蕴涵着极大的解释潜力,基本上可以概括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社会结构特点和人际关系特点。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所以传统的伦理对于社会的发展极具约束力,“乡约”、“家规”等也很能起到调节社会风气的作用。

在信息经济发达的今天,社会分化加剧,陌生人世界形成,人际关系由以伦理关系为主向以金钱关系为主转变,由熟人社会的互助规则转化为生人社会的冷淡规则,同时互联网的存在,让个人具有了更为自由的空间,甚至于可以在网络上开始自己的“虚拟人生”,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约束的活动,在网络上都能够得到实现。网络对于现实社会的原有体制,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冲击。

任何时代的生产方式都会产生相应的道德关系,并要求相应的道德为其服务。新的生产方式必然催生新的道德关系,时代呼唤新的伦理准则要求,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所有制多元化,分配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多元化,职业选择就业渠道多样化,人们的流动性增强,由过去的单位人逐步变为社会人,社会角色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人们社会关系简单化转为多样化、复杂化,人们的伦理关系以及人的本质也将得到新的发展。

传统生理基础的解构。从“肉体生命”转移到“基因生命”。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于l985年率先提出的,并于l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试图通过这个计划,把人体内约l0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l0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这一计划已经由各国科学家完成,同时,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基因组工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必然导致一系列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重视“后基因组时代”医学伦理的研究,对人类基因组研究和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后基因组时代”,人们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调控生命的“基因钥匙”,将基因技术运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也就是说人类长生不老的梦想极有可能实现,同时当前所说的一些“不治之症”也会成为历史。但这并不见得就是人类社会的“福分”,基因技术将对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带来双重冲击:首先,人体是自然存在物,或是如宗教所宣称的那样,是上帝的宠儿,所以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秩序的支配。但对人体基因的剪接和重组,将人体缺陷基因的剔除,对人体某种素质的强化,必然打乱原有基因的自然秩序的规定,在自然秩序的模板上留下了人的意志的痕迹;更为重要的是,对社会秩序也带来巨大影响,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必然带来基因专利、基因隐私、基因歧视、基因技术滥用、基因技术经济等社会问题,“克隆”生命将冲击人类的性繁殖方式。

科技只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而不能成为决定人类生死的造物主。在农业社会中,人类由于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局限,使得人类顺从于自然,并力图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自然的基本要求,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中心主义”开始成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导性原则。人类不但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认识世界,甚至于可以借助科技影响自然规律的效用,比如控制光照、控制雨水等,但这些都不足以赶上对“肉体”改造的烈度。基因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挑战”,它意味着人可以与造物的上帝或自然一样,将鲜活的生命视为“蛋白质复合体”。人的唯一性也将遭受挑战,因为“克隆”技术完全可以毫不费力地在实验室造出一个和自己完全一样的“人”。人文历史也将不再成为“历史”,因为人类可以随意调控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可以轻易地实现“转世”和“永生”,可以让自己的“克隆”出现在历史的每一个时代,这也意味着对人生问题思考的哲学,在遍布“克隆人”的时代成为终结。

自由追求

人对于自由的追求与人的有限性,是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源。“未来人”事实上是人类对自身自由和解放的最大尺度的想象。事实上每种文化都有这种传统,如《列子》中记述有不少“至人”、“真人”、“神人”、“化人”及理想之国的神话传说,《列子・黄帝篇》讲,在海河洲中有貌姑射山:“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不畏不怒,原悫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敛,且己无愆。阴阳常调,日月常明,四时常若,风雨常均,孕育常时,年谷常丰;而土无札伤,人无夭恶,物无疵厉,鬼无灵响焉。”

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是人们思考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精神积淀。所谓的“仙人”,要实现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超越,在肉体上,他们必须是长生不老、永葆青春;在精神上他们往往是达者、智者,在自然、社会、人生方面有着他们不同凡俗的见解,能知过去未来,大到宇宙天地的生成,小到人生祸福的渊薮,他们都能有着深刻的洞见。中国的成仙之道,实际上是成正人、真人之道,也是实现“超人”的必由之道。神仙信仰并非全是光怪陆离的荒诞之学,它所高扬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自主精神和“死王不如乐鼠”的热爱生命的情怀,好比夏日吹过的阵阵清风,清醒许多梦中人,让他们回到思考人生价值、意义的立场,充分享受人生的自由与真实,而不至于沦为物质的奴隶。

神仙也好,上帝也好,都是人类追求终极解放的信仰的产物,而“未来人”则是在人类历史上可以实现的“改良”的人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马克思曾指出:“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种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其作为扬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更高级的社会,既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也是“以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未来人”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抛弃了对成仙成神的非物质世界的追求,而力图在现世实现人的最大自由,在最大程度上肯定人的价值,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自《人生三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定价:32.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