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宝岛情
王玲 

  2005年11月15日-22日,随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一行18人,我赴台湾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短短7天的台湾之旅,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

我们都是一家人

  15日下午,经由深圳、香港,我们的飞机飞越海峡,终于降落在美丽宝岛的高雄机场。前来迎接我们的台湾嘉义大学的同胞们,早就等候在机场大厅了,他们热情地引领我们登上了学校的大巴车。

  嘉义大学是这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学校就坐落在台南的嘉义市。台湾朋友们说,他们今晚的任务是教会祖国大陆朋友们唱歌,第一首歌是 《我们都是一家人》。歌中说:"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轻轻地唱出我们的歌声,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

  大家随着车上的DVD轻轻哼唱起来,很快就学会了。来台湾之前,我觉得台湾很神秘,很陌生,心情多少有些紧张。一首《我们都是一家人》拉近了我们和台湾同胞的心理距离。40分钟的车程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到达我们住宿的宾馆,一切已经安排就绪。我们每人领到一份手册,上边非常详细地列出每天的议程,住宿的宾馆及每人的房间号,连会议上每个人佩戴的胸牌都准备了好几个。这样细致、周到的安排让我们每个人都很钦佩。

  20日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嘉义的一个大排档"涮涮锅"。那天正好是队友李伯玲的45岁生日,大家边吃边祝贺她的生日。"涮涮锅"的老板听说有位大陆朋友过生日,自告奋勇要自己烹制生日蛋糕,免费送给祖国大陆的亲人们。他说,我们是第一个到他排档吃饭的大陆访问团,所以他感到非常荣幸,还说他祖籍广东汕头,正巧我们这里也有一位汕头人,于是"老乡见老乡,心中暖洋洋",大家更添了几分亲近。没想到,由于光顾着和我们说话,蛋糕烤糊了,老板非常沮丧,定要重新再来。

  不知什么时候,陪同我们的嘉义大学的朋友买来了一个大蛋糕,点上蜡烛,斟上美酒,《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歌曲再次响起来。

严谨轻松的会议氛围

  闽南人、外省人、客家人及原住民这四大群族一直和平共存于台湾这块弹丸之地。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快速变迁,台湾岛内的山头林立,相互倾轧,嫁来台湾的外籍新娘不断增多,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单亲家庭教育、原住民家庭的教育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两岸学者相互交流,可为决策者拟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研讨会议程很新颖,每位学者论文发表后,都设有一位专家点评,之后是与会者提问,与发言人互动。论文宣讲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12分钟时,会有一声短铃提醒,到15分钟,长铃催促,若发言仍未结束,铃声会每3分钟响一次。评论人的发言时间是10分钟,提问互动10分钟。

  评论人的评论并不都是唱赞歌,这点和内地很不一样。有位年轻教师的论文是"双亲家庭母亲之亲职压力及其与共亲职之研究",评论人是嘉义大学的副教授。评论人肯定了这位教师对论文所做的努力后,尖锐地提出,论文中没有提及父亲的亲职压力,论文题目与内容不符合。

  内地的学术研讨会是非常严肃的,人人都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而这里却不同,虽然会议的主持人也是由学校的教授、系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要人担任,但他们的发言经常以自己为实例,坦诚地剖析自己,比如,台湾师范大学的一位女教授主持人,就以自己为例,讲述了自己在夫妻冲突中曾经有过的一些不妥的作法;一位系主任还反思了自己在教育儿子方面的失误。他们的发言鲜活、亲切,给人以启迪。

  为了解除疲劳,在下午会议开始前,主持人带领大家在原地边唱歌边跳舞。不论是主席台上的领导,还是台下的普通观众,大家都跟着主持人,随着《我们都是一家人》的音乐节拍,认真地做各种动作。会场气氛非常活跃,短短几分钟,就把疲劳赶走,大家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精力充沛地继续听讲。

  会议休息时间,主持人还组织大家做"交朋友"的游戏:每个参会者要找10个不认识的朋友,然后两人同时"锤子、剪子、布"。"布"表示愿意拥抱;"剪子"表示愿意握手,而"锤子"则代表"再见"。我很兴奋地去"找朋友",对我"找"的10个女性朋友,我一律出"布",我渴望拥抱她们,向她们表达祖国大陆同胞的热情友好。这10个台胞中,有7位朋友也是出的"布",我们紧紧相拥,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朋友的深情厚谊在这拥抱中传递。其余3人出的是"剪子",握手表示友好;没有一人出"锤子"。

毛线帽子结深情

  我在会上发表的论文是:离异家庭子女心理与行为特征的研究。发言前,我对《光明日报》作了简单介绍,同时也谈了我十几年来坚持在公益组织"红枫妇女心理咨询中心"做志愿者和心理咨询师,帮助那些离异家庭的孩子成长的经历。与会者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有的人用u盘从电脑拷下了我的发言课件。

  小组讨论时,一位中学校长对我说,他们学校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很多,今后会更加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理成长。一位叫张嘉丽的年轻女教师对我说,他们学校每个班级几乎都有四分之一的孩子父母离婚,这些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和我在发言中描述的大陆离异家庭子女心理与行为特征极为相似,她希望今后我们能共同关注这一话题,并携手为两岸的离异家庭子女健康成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们谈得很投机,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我把 "抚平心灵的创伤――离异家庭子女教育"这本我写的书送给她留作纪念。

  来台时,我还带了20份最新出版的《文摘报》,我将这些报纸分送给周围的朋友们,他们都非常高兴,他们说,还从没有看过祖国大陆的报纸呢。

  离开嘉义的头一天晚上,张嘉丽又找到了我,对我说:"我能叫你一声姐姐吗?"我说:"当然可以,我愿意有个台湾妹妹。"嘉丽告诉我说,去祖国大陆看看一直是她的愿望,也是她父母的愿望。她要去看看祖国的长城,长白山的天池,天安门的城楼,桂林的山水……现在父母年龄大了,这个愿望要靠她来实现了。更让她高兴的是,现在认识了我这个姐姐,她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盼望着她梦寐以求的愿望早日实现。

  随后,嘉丽拿出一个塑料包,对我说,她知道北京的冬天很冷,昨天晚上她为我熬夜织了一顶毛线帽,希望我能收下。我高兴地收下了,我知道这不是一顶普通的毛线帽,它代表了台湾姐妹的脉脉真情。

  短短七天的台湾之行结束了。我们登上了回归的飞机,凭窗鸟瞰,台湾海峡已不再那么神秘莫测,回味宝岛同胞的款款深情,心中充满了温馨。

  (作者为《文摘报》一编室主任)


返回光明网主页  返回报史馆首页  网友留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