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命的意义
曹建文 

  如果有一种景观能让你感动得热泪盈眶,那很可能是西藏的苍凉与神圣;如果有一段经历使你终生难忘,那很可能因你曾踏上神奇的雪域高原;如果有一段感受能使你深切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那很可能是你经受过高原缺氧的考验。

  高原、雪山、草地、藏传佛教——西藏与内地迥然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深深吸引着我,而能到西藏这块圣地去看一看,则一直是我心中永远的梦。

  终于,我盼来了“圆梦”的机会。

  2005年4月22日,受报社的委派,我随同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宣传组和中宣部新闻局联合组织的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一行20人飞往拉萨,采访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同志的先进事迹。

  揣在心里多年的西藏梦终于得圆,让我心中蕴藏了多年的感情,开始有点泛滥的滋味。但泛滥的感情却未能阻挡不期而至的高原反应。或许是高原反应也有传染效应的缘故,当同住一房的同行的高原反应不断加重时,我当晚也开始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几乎整夜都未能入睡。

  考虑到我们的状态,西藏有关方面与我们带团领导商议后临时调整了行程,先安排我们到祁爱群同志的母校所在地——被称为“西藏江南”的林芝地区采访。坐车从海拔3000多米的拉萨到海拔2000多米的林芝,中间一定要翻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这也是我们此次西藏之行到达的“最高点”之一。山口云天萧瑟,色彩浓重的五彩经幡层层叠叠地和白色哈达裹缠着,神秘的感觉油然而生。

  中途在一镇上吃完饭后,我们到达了林芝最美丽的地方——巴松错。一泓纯净的绿水在周围群山的呵护下潋滟舒展,像仙女降临凡间。踩着巴松错湖上的铁链浮桥向湖心岛上行走,我顿被这种创造生命极致的绚丽自然风光所折服,高原反应也随之烟消云散。带着这种美丽的心情,顺利地完成了采访任务,在林芝的宾馆睡了扎实的一觉。

  折返回拉萨稍作休整后,我们开始前往祁爱群同志牺牲前工作过的地方,那曲地区班戈县。

  “远在阿里,苦在那曲”。西藏自治区一领导在前往那曲前的忠告还未进入那曲地域就得到验证。中途野餐时,一大半的人已经再次出现高原反应,而这其中还包括土生土长的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经过近10个小时的长途颠簸到达平均海拔4747米、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一半的班戈县城后,采访团的大部分人正常行走都已成问题。

  到了晚上,仍然是既无法吃东西,也无法睡觉。随行的医生看到我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情况比较严重,硬是将我们俩带到医院去照片,确认没肺气肿才放心。晚上王医生过来看我时,看到我难受的样子,实在不忍心,就给了我两片安眠药,没想到吃了晚上还是不能睡。在整晚高原反应的煎熬中,我第一次感觉到与我一直所研究的马克思之间的距离竟然是如此地接近。

  而对我触动更大的则是这次采访的对象祁爱群同志对西藏的挚爱、对事业的忠诚和对奉献的诠释。一个美丽而清秀的江南女孩,是回到生活工作条件舒适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还是留在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西藏;是待在“西藏的江南”林芝,还是前往条件艰苦的那曲;是返回林芝的母校当一名大学老师,还是去与农牧民经常打交道的地区畜牧局;是继续待在畜牧局,还是前往海拔4747米的“生命禁区”班戈——在这人生四次重大选择中,她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如果仅仅按常规逻辑来推断,如果没有对西藏的一水一山一草一木的深深感悟,如果没有对人生的深切感悟,如果没有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你或许永远也找不到她作出这些选择的正确缘由。

  花开不是为了花落,生命也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大自然的博大、美丽和慷慨赋予我们灵性,也让我们更加坚强。我们没有权力因为生活中的一点点得失、烦恼和磨难而凄楚,我们应该珍爱家人朋友,珍惜生命意义,在不断奋进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作者为光明日报国内政治部记者)


返回光明网主页  返回报史馆首页  网友留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