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浩茫 生命如花
吴春燕 

  吴春燕 广东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1995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从小一心想当记者,毕业后如愿来到光明日报。干过文艺部编辑,但缺乏文艺细胞;借调到中宣部学过新闻管理,但管理水平有限。曾在记者部做过“绿叶”,为记者站的同志们编辑稿件两年。2002年到广东记者站工作至今。刚来广东工作不久就遭遇“非典”,所幸大难不死,还获得由中宣部、全国记协颁发的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记者荣誉称号,并获总编辑奖一等奖。三次参加全国“两会”报道,曾获全国人大办公厅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二等奖。

  14年记者生涯中,参加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活动的报道,平时因喜欢与知识分子打交道,故更多是采访学界名流。也写过一些被众多新闻网站或海内外重要媒体转载的稿件。特别喜欢新闻这个职业,因为新闻强调真实,不需要过多时髦的装饰。

  2008年是光明日报记者站恢复30周年。作为一个“站龄”6年的驻站记者,在改革开放的广州,有过独行旷野的寂寞,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有那刻骨铭心的故事,就像潮水退却之后,沙滩上留下蜿蜒的波痕和星星点点的贝壳,记录着潮水的心声。

  2003年是我在广州过的第一个春节,当我带着家人跟着成千上万的人,在中山二院门口兴致勃勃地观看着白鹅潭上激情绽放的烟花庆贺着新年的时候,却不知道,盛大的欢乐旁边潜伏着极度的危险:就在同一天,一个后来在“非典”中被称作“毒王”的患者,因为高烧不退住进了身边这家中国最早的医院——中山二院。“毒王”原本是个海鲜批发商,大年初一从芳村一家区医院转进中山二院,原以为这只是普通的肺病患者。然而没几天,中山二院就先后有90多位医生被“毒王”传染上了“怪病”。“广州医院出现怪病!”深更半夜读者报料的铃声把我从梦里惊醒。我戴着厚厚的口罩来到中山二院采写内参,见到了在“非典”中染病的职务最高的中山二院副院长黄子通,他曾一度病危送到广州市呼研所ICU。当谈起如何被传染“非典”,黄院长告诉我,都是手机惹的祸:原来,在把“毒王”转院到中山一院过程中,司机范信德被传染了非典,作为医院领导,黄院长代表医院看望范信德,因为病情危急,范信德需要做气管手术,黄院长当场用自己的手机给范妻打电话征求意见,又把这个手机送到范信德嘴边让他给妻子说几句,之后黄院长也用这个手机又再三安慰范妻,尽管戴了口罩,但黄院长还是感染了非典。司机范信德因公殉职,成了抗击非典的烈士。黄子通则幸运地逃过了一劫。病癒后,他把自己住院期间的九张X光片当成非典型肺炎的活教材,向年轻医生讲授治疗经验。他指着X光片非常轻松地告诉记者:“这是我康复后复查的X光片,你看,肺野透亮清晰,和患病前正常的肺一模一样。”

  就这样,非典期间,我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一线采访,采写了《中山二院93名医生感染非典》、《抗击非典需要法律的深层介入》、《非典与高校的危机管理机制》等内参,以及《冲锋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团结就是力量》、《南山风骨》、《世卫专家:广东将很快控制非典流行》、《非典溯源突击队》、《广东加大投入建设重症监护病房》等40多篇抗击非典的公开报道,有的被中宣部和全国记协评为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举行的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宣传工作表彰会上,我获得“全国新闻界抗击典新闻宣传优秀记者”荣誉称号,并被报社编委会授予总编辑一等奖。光明日报广东记者站也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评为广东省抗击非典宣传工作表扬单位。

  回顾当年抗击“非典”那场难忘的战斗,我是幸运的。同时,我也感受到,生命有时候是这样的脆弱!被收容人员殴打致死的大学生孙志刚案,震惊了全国,我联合了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等媒体,采写了《公审背后的遗憾》,该文发表后迅速被国内各大网站转载,孙志刚的死加速了收容制度的终结。

  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轻易的离开人世,2007年,一个最疼爱我的人走了,他就是我的父亲。父亲是不幸的,他今年刚64岁,身体向来很好,一生中除了偶尔犯胃病吃点药就好了以外,他从来没有得过大病,2007年,他第一次打吊针、第一次住院就被确诊为癌症晚期。然而,父亲说,他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光明日报历史上第一个得到总编辑千里迢迢亲自前来探望的家属。得知父亲病危,恰好在江西出差的报社苟天林总编辑一行,顾不上乘坐长途汽车奔波的劳累,特意弯路来到我家乡的小县城,安慰我那病危的父亲。母亲是个农村妇女,她直到见到天林总编辑前的那一刻,仍旧不相信远在千里之外北京的部级干部、在她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的光明日报总编辑会来到小县城看望父亲,她流着泪说,简直像作梦一样。最疼爱我的父亲走了,我的心,是那么的痛。然而,慈爱的天林总编辑、还有众多关心父亲病情的报社领导、同事,就像家人一样,慰藉着我和母亲那受伤的心!光明日报是个温暖的大家庭,是记者们值得依恋的家。

  30年前,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此,光明日报理论的剑气举世震憾。我在广州碰到一个南方都市报的摄影记者,他向我倾述他和家人对光明日报的敬意:原来他的生日就是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那天,即1978年5月11日,他父亲是个县城的公务员,为了纪念这篇文章的发表,就给他取名为“方光明”,于是,从小他就向往着做记者,尤其是光明日报的记者。光明日报一篇文章竟然能影响到一个人取名字,这让我这个为光明日报工作的普通记者自豪了一番,心底里涌起一股股对当年那一批叱咤风云的老编辑、老记者的敬意!生命有限,作为在岗的中青年记者,让我们继续为光明的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

  

不许暴力低俗玩具侵害少年儿童

  孩子们往往喜欢互赠节日礼物,然而今年儿童节的“时髦”礼物中,竟然有一部分是“血淋淋”的“眼珠子”、会爬的“断手臂”、会“出血”的“水龙头”等种类繁多的暴力低俗玩具!不良玩具流入校园,藏到了学生的书包里,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如何从产供销等环节来遏制不良玩具侵害少年儿童?在各地工商和质监部门正在严格整顿玩具市场的同时,有专家呼吁,尽快制定“玩具分级”制度,对把暴力低俗玩具卖给少年儿童的商家,应给予法律制裁和经济处罚。

暴力低俗玩具种类繁多

  如果有人给你吃口香糖,你可得看清楚,不要随便拿,否则抽出来的可能是一只“蜘蛛”;要是你打开一罐别人给的可口可乐,说不定里面会蹦出一只“蟑螂”,这是记者6月2日在广州市一德路玩具批发商城亲身感受到的。除此之外,还有塑料袋装的“痒痒粉”、“血”流不止的恐怖面具、带电的“笔”和“香烟”等各种名目繁多的整人玩具。记者发现,这些玩具大都包装简陋,生产厂家、厂址、生产日期一概全无。如此“三无”产品自然不会有“禁止未成年人购买”等标识。其说明文字多为英文、日文等外文,背面却清清楚楚地印著“madeinchina(中国制造)”。

  另类玩具竭尽恐怖、血腥、整人之能,有的号称“整人专家”。记者来到一家专门出售另类玩具的小店。店门口外面的盒子上醒目地放著一只“血手”,墙壁上挂著凶神恶煞的“带血人脸面具”,脸上不停地流“血”,记者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学生正在捏下面塑料瓶,“血”就从连著的管子里进入面具流下来,给人一种“血淋淋”的感觉。店员拿出一个小塑料瓶,把瓶盖打开,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子上。桌面上一滩缓缓流出的红色液体里,渐渐露出一截人手断指。记者乍一看以为是真的,用手试探著摸摸,才发现那滩“血”是粘粘的胶液,那截手指则是用橡胶做的仿真品,十分恶心恐怖。

  这位店员告诉记者,这些玩具迎合了部分青少年想寻求刺激的好奇心理。有些男生则喜欢把“血药丸”含在嘴里,装成满嘴是血的恐怖状,吓唬女生。眼前正流行一时的“整人玩具”中的“假可乐”,则是将袋内粉末和白颗粒加入水中,颜色和气泡就会跟真的可乐一样,同伴喝下后不光表情怪异,有的甚至当场呕吐。被“整”后的同学信誓旦旦,发誓“以牙还牙”,整过人的同学更想“扩大战果”,这就难怪所谓的“整人玩具”何以会畅销不衰了。

  暴力整人玩具不仅在一些玩具批发城畅销,而且在网络上也卖得十分红火。记者刚刚登上一个礼品网站,一则广告扑面而来:“‘恶人谷玩具店’──我公司主要经营各类玩具如恐怖玩具、整人玩具等,量大从优。”记者发现,一些诸如“出血水龙头”、“假手铐”、“假老鼠”、“假像流血刀”、“假像刺刀”、“电人手机”等暴力整人系列玩具都能在网上轻易购得。“血淋淋”的“断手指、眼珠子”,这些连成年人都觉得恶心的“带血人体器官”玩具,近来竟然成为10多岁孩子趋之若鹜的“时髦礼物”。

别让低俗整人玩具“整”了孩子

  对于成长中的儿童而言,喜欢玩具本无可厚非,好玩具是天使,坏玩具则是恶魔。目前市面上的另类暴力整人玩具让家长们忧心忡忡:玩具必须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为目的,然而一些大肆张扬恐怖暴力、色情和整人的另类玩具受到好奇的少年儿童的追捧,喜欢“恶作剧”的孩子们对另类玩具更是爱不释手,“整人专家”大行其道。一些学生更是拿着这些下流血腥的玩具互相攀比,看谁的更新奇、更吓人,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位学生家长对记者说,礼品设计新奇自然无可非议,但是把众多暴力、恐怖、黄色的内容融进去,这分明是昧着良心赚黑心钱,起到不良教唆的作用。

  一些低俗玩具还成了同学“报仇”的工具。记者看到一位小学生正在购买“痒痒粉”,店员称该粉只要洒在身上就会越抓越痒。这位小学生告诉记者,他曾被别人用“痒痒粉”整过,所以特意买一包准备“防身”和“报仇”。如今他们班同学无论上课还是下课时间都得互相防备,深怕别人往自己身上吹痒痒粉。同学之间防备到了这个地步,如何能有纯真的友谊?上课时老是留意防备别人整,那还怎么专心听课学习?这些粉末洒到皮肤上,会不会引发疾病?这些都是家长们格外担心的问题。

  家长们纷纷表示,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对另类的东西极易产生猎奇心理,长期接触这样的玩具,孩子将会对暴力麻木不仁,缺乏同情心,有的甚至漠视生命走上犯罪的道路。据福建的一家媒体称,有一位少年平日里喜欢玩打打杀杀的电子游戏和恐怖的玩具,在充满血腥味的打杀游戏中,以为现实中的人也能像游戏中的人一样,可以死而复活,以致在一次与同学的争斗中,这位少年用刀把同学砍死。第二天,这位少年竟打电话到死者家中问死者活过来没有。

  许多家长谴责这些暴力整人玩具是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元凶,呼吁生产厂家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这种另类玩具带给孩子的不良后果。

尽快建立“玩具分级”制度

  广州儿童教育专家冯国文分析说,一些暴力整人玩具之所以能顺利流入未成年人手中并非偶然:一是主观上青少年学习压力大,寻求刺激和放松,再加上他们好奇心重,喜欢恶作剧,让这些暴力整人玩具有了市场;二是客观上一些地方的工商、质监部门的市场监管手段缺位,一些老师及家长对整人玩具没能及时发现并制止,未成年人消费领域尚缺乏足够的法律保护。目前我国虽然对玩具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但仅局限在质量和安全层面上,对玩具所承载的精神内容却没有相关法规来规范和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在对待此类危害儿童心理健康的成人化玩具查处时也不好把握。由于相关法规未完善,暴力儿童玩具仍在照常销售,生产厂家也不断“推陈出新”。

  一些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严格的玩具分级制度,也是导致一些暴力玩具、色情玩具、恐怖玩具、恶心玩具等不适合儿童玩的玩具流入校园的重要原因。为此,有专家呼吁,尽快在玩具市场实行“分级”制度,将玩具细化为普通儿童玩具、成人玩具等几大类。其中成人玩具和性玩具只能在标有专门标志的专门商店里出售,受专门的法规保护。对把成人玩具卖给少年儿童的商家,应给予法律制裁和经济处罚。

  “六一”前夕,广东对玩具产品进行了专项抽查,共抽查了汕头、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深圳6个市67家企业生产的67种产品,产品抽查合格率只有65.7%。产品不合格的企业多为小型企业,颁佈实施已经8年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消费品使用说明玩具使用说明》(GB5296.5)在不少企业仍然不受重视。大部分企业往往将“年龄范围”、“安全警示”等一些重要的使用说明内容漏掉。针对本次抽查结果,广东省质监局要求各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强玩具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对不合格产品坚决予以取缔。

  广州市工商局越秀分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主要是根据《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及《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条例施行细则》查处销售带有恐怖、色情、暴力等属“投机倒把行为”的玩具。近两年来,越秀分局大新工商所共查处违法经营玩具案件42宗。该负责人说,对于有不良倾向的玩具,工商部门只能查营业执照,看商家有无超出营业范围,在玩具的经营范围内限制不了太具体的玩具造型。这位负责人呼吁,各级文化、公安等部门联合起来,对生产、销售影响少儿身心健康玩具的行为进行制止。

  据有关部门透露,今年10月1日,新《儿童玩具国家强制性标准》将正式实施。新标准除对玩具的安全性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外,还规定玩具必须按照儿童年龄进行等级划分,并且要贴上年龄警告图标。届时,消费者可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兴趣及玩具本身的安全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玩具。

  (原载光明日报2004年6月4日三版头条)


返回光明网主页  返回报史馆首页  网友留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