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农民视角谈精准脱贫与激发乡村活力

2018-04-20 17:45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 
2018-04-20 17:45:24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作者:责任编辑:郑芳芳

  【2018 年“回乡调研”报告】

以农民视角谈精准脱贫与激发乡村活力

——记2018年精准扶贫回乡调研

  报告执笔:

  谭 静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参与调研:

  张学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郑 炜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党的十九大把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精准脱贫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农村发展立起了新的历史坐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谭利伟、财政科学研究院谭静曾于2016年发表文章《回乡偶书:我农村老家的变化是这样的》,文章以图文方式描绘了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谭家小崔村近20年来村容村貌变化,文末指出“谭家小崔正面临着村两委换届,人们期待着新的带头人能够一如既往有能力、毅力和魄力带领全体村民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乘风破浪、更上一层楼。”两年过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谭静、张学升、郑炜再出发,以山东省、贵州省等地农民为调研对象,采用更为全面的视角、更加开放的态度以及更加新颖的方式展开2018年 “回乡调研”:

  一、精准脱贫关键要“脱去穷根、激发斗志”

  幸福都是奋斗得来的,在脱贫攻坚、奔向小康的路上,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必须拔掉穷根,靠劳动和奋斗方实现梦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即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依靠农民的内生动力,尤其是促使那些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主体认识到幸福生活是靠奋斗得来的,而不是“蹲在墙角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同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村风气很重要,向上团结的村风民气会发挥巨大的正向示范带动效应;萎靡颓废的村风民气则会诱发坐吃山空的衰败迹象。正如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谭家小崔村一位村民说道的:“现在村里特别贫困的人家几乎没有,特别懒的也没有。看到别人家都努力干活过好日子,一些原来懒的人也就被带动起来了。”

  除此之外,一些贫困户反映:政府帮我们脱贫,给头羊不如教给我们一些新技术、新本事,给点钱不如帮我们把孩子培养起来。由此可见,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思考和落实的不仅是帮扶与否的问题,更是如何帮扶的问题?即如何帮助贫困户脱去穷根、重拾信心、激发斗志、提升能力,变“政府要我脱贫、要我奔小康”到“我要脱贫、我要奔小康”。各级政府要始终明确贫困群众才是脱贫攻坚路上的真正主体,政府需要在长效政策支持、制度平台构建、发展环境创造、发展方式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另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大力发展高等、中等职业教育,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尤为关键。

  二、谁来振兴农村?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有线电视、手机以及互联网技术在农村的广泛应用,新时代农民了解外部世界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更多的农民尤其是新生代农民选择走出大山、走出农村,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村民表示,近几年村里出去上学的大学生多了,在外面工作的多了,在县城买房的也多了,现在村里剩下的大多是四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也很少听见孩子们打闹了。

以农民视角谈精准脱贫与激发乡村活力

图1 山东省潍坊市景芝镇某村空置的房子

  同样,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新桥村外出务工的人口逐渐增多,村里住宅“十室九空”,大量土地长期撂荒。当地村民介绍,村子里留下的大都是老人和儿童,还有一些大龄未婚男。调研结果显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边远偏僻民族山区更是如此。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已成为扶贫攻坚过程中社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针对以上调研结果,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缺失已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发展的瓶颈。面对伴随中国城镇化的进程而出现的农村优质人力资本的净流出事实,“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不应仅是口号,更需要一批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人来推动和落实。因此,振兴农村关键在实用人才的培养。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即既要在农村农民中挖潜,着力塑造培养一批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工人,实现农民从传统角色的蜕变;也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打造一批传承、保护和发展传统农耕文化的继承人;更要激发社会力量的热情,鼓励更多社会精英“衣锦还乡”回归农村、发展农村;同时要尝试以激励约束机制鼓励更多公务人员回到农村老家挂职任职;加大通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现代创新型农业产业科学家、实业家、实干家的力度;尤为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和引导作用,鼓励更多有为青年加入农村党组织建设中。

  三、重塑农村的吸引力和活力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可以说,“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关键是拿什么吸引人才?拿什么留住人才?乡村振兴战略不是朝夕之举,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气魄和决心,全方位重塑农村吸引力和活力。

  (一)小厕所关系大民生

  为什么很多北上广的漂族们宁愿住城市地下室也不愿回到老家?很多回农村老家过年的“城里人”甚至选择到县城住酒店,也不在村里上厕所冻屁股?村里老人感慨:“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回来,光是上厕所就把他们挡在外面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考察调研过程中,多次提到农村厕所改造问题,详细询问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在视察村容村貌时也会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强调“小厕所、大民生”。2017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其中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厕所革命”,不是小事,而是事关农村整体形象和未来发展的民生大事,当依托农民、政府、社会、市场力量聚力推进。

[责任编辑:郑芳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