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今天公布了今年8月间所通过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创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新学制。这是中国人民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关系整个国家建设事业的前途。中国人民应为此改革表示庆幸。全国教育工作者以及全国社会各方面应为实现这一光荣任务而奋斗。
我国原有学制,曾经历过三次改革。190
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中国颁了第一个学制。这一个学制就废科举、兴学校这一意义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它是满清皇朝,在立法上,承认了中国采用现代学校制度,宣告了封建科举制的真正的终结。就学制本身说,这一个学制是抄袭日本的,同时保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带着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以后,1913年(民国二年)公布的第二个学制和1922年(民国十一年)公布的第三个学制,都是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为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服务的。在总的精神上,这两个学制并没有差别。不同的是前者仍继续抄袭日本制度,后者换了抄袭美国制度。国民党专政时期,没有颁布过新的学制,基本上是继承1922年的,不过,在教育法令中作了某些增修。这一个学制就一直行到现在,到今年8月10日,我们才在立法上正式宣布废止。
这一个行了30年的学制是和我国工人农民很少关系的。30年来,中国经历了四次革命战争。在第一次国内战争的后期,劳动人民就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教育,创设新的制度了。这就是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的:“农村剥削阶级势力一倒,农民文化运动便开始了。试看农民一向痛恶学校,如今却努力在办夜学。”“他们非常热心开办这种夜学,以为这种夜学才真正是他们自己的。”所以称它为“农民学校”,以区别于那些“洋学堂”。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人民革命根据地内,原有学制,因为不合需要,人民丢开了它,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自己需要的,而又适合革命战争环境的各级各类形式的学校——人民群众自己的政治、文化学校和干部学校。这些学校担负了提高人民的政治、文化和培养巨大数量为革命战争服务的干部的任务,为新中国学校系统的创立,提供了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原有学制不能适合新的历史要求,我们需要有一个新的学制,那是毫无疑问的。但在全国胜利之后,为了使全国原有学校的教学不致中断,为了避免因改制而造成一时的混乱现象,故在过去两年中,对于原有学制,政府慎重地采取了暂维现状的措施,那是完全必要的。
同时政府用了极大的注意,发展工人、农民的干部学校,业余学校,季节性的农民冬学;并使原来老解放区的各种各类干部学校,在新的条件下,更加巩固和正规化起来,创办了新型大学以及政治大学,训练班等。过去两年,我们在事实上,存在有两个学校系统,我们对于原有学校的改革和新学校的建设,都有很大成绩。目前工人、农民业余教育已经发展成为数千万人的庞大系统了。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农民子女入学要求空前扩大。国家经济和发展,日益需要巨大数量的技术干部的补充。这就产生了原有学制的存在和今天的情况尖锐的矛盾。
这矛盾在今天主要表现在“工人农民的干部学校和各种补习学校和训练班,在学校系统中没有应有的地位;初等学校修业6年并分为初高两级的办法,妨碍了广大的劳动人民子女受到完全的初等教育;技术学校没有一定制度,不能适应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要求”。(见决定)总之,原有学制到了今天已变成妨碍我们前进的障碍了。
为了广大劳动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工农干部的深造和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我们极须颁一个适合新中国目前阶段的需要的学制。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此时期,作出学制改革决定无疑地是十分必要的。这标志着全国劳动人民在获得政治经济解放的胜利以后,真正获得文化教育权利的伟大胜利。
这一个学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
首先是它和原有学制有性质的区别。它不再是反映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旧政治、经济的产物,而是反映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新政治、经济的产物;特别它体现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这一政权的性质。从此,中国劳动人民在教育上有了确定的权利。在这一点上,它还不仅和中国原有学制相区别,同时也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学制相区别。它是一个比中国原有学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学制更优越的学制。
这一个学制是中国民族的、不是抄袭外国的。它不再是从抄袭外国或从空想出发,而是深刻地认识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前途,照顾到将来的发展,从现阶段的国家的需要,即国家建设的需要和要求出发而制订的。它确定了原有的和新创的各类学校的适当地位,改革了各种不合理的年限与制度,使各类各级学校成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这是一个属于新民主主义初期的学制。自然就中国发展的前途说,它还不是最完善、最理想的。但是我们相信,我们有了这一个学制,我们不久就会有更好的学制。我们既不要抄袭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同时也不能抄袭社会主义苏联的制度。因此,在这一点上,它又和社会主义苏联的学制相区别。我们的学制是新民主主义的。
这一个学制的组织方法和表现形式也是一个特点。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系统图,我们马上就看到,成人教育列入了学校系统。和小学平行的有工农速成初等学校,业余初等学校,和中学平行的有工农速成中学,业余中学。这从资本主义观点看来,好像是不正规的,有些不合世界各国学制的体例。位站在中国劳动人民的立场,就会感到成人教育在今天的重要意义与需要。提高现有成人的文化是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所必需,是一个农业国的工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必如此,才切合实际。否则,就不切合实际。至于学制的体例,那也应以适合自己的要求为原则,不应迁就别人的形式。正在这一点上,体现了这一学制的新民主主义初期的性质。因为中国劳动人民的文化情况是会变的,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现有成年的工人、农民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以后,学校系统图中,这一部分专为成人而设的速成学校,业余学校就会逐渐消灭。到了那时,我们将到了另一个阶段,将有更完善的新学制。
这一个学制特别着重规定了为国防与经济建设所迫切需要的各种技术学校在学校系统中的地位。同时,使技术学校制度确立,等级分明,相互衔接,以便于为国家建设需要而培养各级各类技术干部,使技术教育有了一个系统。这是几十年来许多提倡职业教育的教育家所梦想不到的。
这一个学制对于原有小学制度作了根本的改革。原有小学修业6年并分为初高两级的办法是非常不合理的。初高两级分级,造成了绝大多数农村的儿童不能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对于农民是一种歧视。在教学上由于采取两个圆周制,致使人民的基础教育多费时间,形成浪费。此次改行5年一贯制,使城乡小学普遍提高,教学一贯,节省一年时间;使全国劳动人民子女能够平等地受到完全基础教育,并使人民基础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起来。这对于全国人民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总之,这一个学制,正如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马叙伦部长所说,是“适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情况和需要的”,“它包含着极其丰富与多样的教育的组织形式”,尤为它的突出的特点,这又正是适应了“我们祖国当前多方面的普及与提高的需要”。因此,这一学校系统的公布,对于今后国家教育建设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个学制的实行,将使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迅速提高,将为国家的各项建设培养大批干部,将使中国由一个文化落后的国家逐渐成为一个有高度人民文化的国家。这是可以预卜的。中央教育部更为新学制的实施,提出了要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有重点的推行,并指出“这次改革学制的重点是工农干部教育、技术教育和小学教育,而准备工作是培养各级师资和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材;步骤是从城市向乡村,从老区向新区,从平原向山地,从中心区向边远区,采取波浪式地推进”,计划从1952年到1957年逐步在全国完成。这都是非常正确的。因此,我们更相信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我们号台舆论界为这一伟大的学制改革宣传,并协助教育部门推行新学制,以此推动国家的建设事业的前进!
(载1951年10月3日《光明日报》,作者 邵宗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