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清研智库:要有长期抗疫准备,避免经济“熔断”的六点建议
首页> 经管 > 正文

清研智库:要有长期抗疫准备,避免经济“熔断”的六点建议

来源:清研智库2020-02-12 16:1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书、谭盼盼、项靖褀、李香萍

  六点建议

  (一)明确从以抗疫为核心,转为“抗疫”、“复工”并重;

  (二)坚决避免全面隔离的社会“熔断”,以“两手抓”升级社会治理体系;

  (三)引导公众理性认识风险,避免过度渲染社会焦虑;

  (四)从以“缓”为主的应急举措转为以“减”为主的长期举措,推出具有含金量的“放水养鱼”措施;

  (五)抓住疫情危中之机,将短期机遇转为产业结构升级;

  (六)坚决打赢国际供应链保卫战,避免疫情导致意外“脱钩”。

  目前政府、企业和民众都很期待疫情可以尽快解除,但是,根据著名流行病学专家、牛津大学终身教授陈铮鸣接受《知识分子》访谈时的观点,从流行病学角度,判定一次重大疫情彻底结束的一个通用标准,就是在最后一个确诊的病例痊愈出院后,在病毒感染最长潜伏期的两个周期内没有再出现任何新发病例。就本次新冠肺炎而言,如果潜伏期最长是十五天,那么最后一个病例出院一个月后没有新发病例的出现,才能算本次疫情完全结束。我们可能需要做好长期抗疫的准备,需要重新审视“抗疫”的“长期性”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清研智库组织专家研究认为:在特效药和疫苗没有投入使用的情况下,做好“抗疫”与“复工”两手抓,在风险时期保持经济社会的常态化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议题。

  一、以长期抗疫的准备重新评估经济和社会影响

  经济运行被迫放缓,对服务业产生较大冲击力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大多数城市拟于2月10日复工,春节假期长达半月以上,且各地均在不同程度上采取封城、封区、封村、居家隔离等方式来隔离疫情。在时间空间双重影响下,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人财物流动大量减少,经济需求及供给双双下降。短期内,三大产业中服务业受损尤为明显,虽然在线教育、在线社交、在线办公等线上场景“疫”外爆发,但旅游、餐饮、娱乐、酒店、交通运输及零售业等需频繁线下交易的行业彷佛被按下暂停键。中长期内,被迫延长的停工期拉长了制造业的生产环节,年度产能锐减,利润下降可能性较高。从经济基本面整体来看,一季度需求紧缩导致供应减少,供应减少物价难免上升,这将再次导致需求紧缩,由此,经济体系各环节均需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与风险,一季度经济运行也将被迫放缓

  虽然随着财政、货币、社会政策及措施的密集发布,以及疫情控制后,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集中爆发,疫情影响将逐步对冲、缓解、稀释,但若延续春节假期,继续停工,按照2019年GDP测算(约100万亿元),停产一周,全国将损失GDP约2.1万亿元,且极易引发经济领域的系统性风险,酿成更大的社会问题。因此,2月6日,中央召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提到,除湖北省外地区在继续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应有序推动恢复正常生产,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在当前,加快复工成为与防疫并重的必然选择

  人力资源大省疫情较重,农村劳动力滞留影响复工

  1月26日晚,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先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因为春节因素和疫情因素,约有500多万人离开武汉,后续证明此举极大加重疫情扩散。疫情严重程度和人口流动关系密切,城市规模过大、人员和资源过度集中是本次疫情严峻的一大重要原因。此次疫情严重的省份或服务业需求大,经济发达,或人力资源大省。因疫情而被滞留的大量农村劳动力,会对接下来的企业复工生产和用工都会产生明显冲击

  群众日常生活受影响,社会停摆影响民生稳定

  疫情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民众收入受到影响,生活压力急剧增加。

  目前采取的居家隔离抑制人员流动的手段,加之春节期间经济社会处于生产脆弱期,疫情对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影响不言而喻。自2020年1月份以来,全国各省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同时为了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多省市实施了交通管控措施,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受交通管控、假期延长、复工延期的多重作用,运输受限、部分物资生产线处于暂停状态,群众面临医疗物资生产供应、生活物资生产供应双向需求,供给侧的限制对群众生活物资保障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据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情况,可以看出食品烟酒、居住、交通通信等支出较为靠前,同步反映出群众的需求,食品刚需应首要满足。

清研智库:要有长期抗疫准备,避免经济“熔断”的六点建议

  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区生产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资运输保障工作正有序推进,从保障生活必需品和煤电油气稳定供应,到确保交通运输畅通有序,以及长期而言的积极组织生活资料的生产、加工,平衡供求关系、强化产销对接,全力保障群众生活必需物资的市场供应对相关部门科学规划、妥善安排提出了更高要求。

  职工就业风险骤增,“稳就业”成社会关切

  2020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就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疫情对就业总体影响的程度与疫情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是有限的、可防控的,但也不排除对部分企业造成的长期性影响。“稳就业”作为“六稳”工作的首要工作,逐步凸显出对稳定企业发展、保障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员工收入与企业经营效益息息相关,疫情导致消费减少、活动取消、业务下降等问题,很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着员工工资、房租、税费、信贷等生存压力,运营难以维续,关乎到企业存亡就企业而言,调整工作时间和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开启远程居家办公是首选,但仅限于互联网、教育等具备条件的企业;部分企业采取错峰上班、灵活用工、停工降薪或停工停薪的措施;更有甚者有企业采取裁员的手段以降低成本,如因疫情处于持续闭店状态的北京“K歌之王”,计划于2月9日与全部200余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30%员工不同意则进行破产清算。尽管人社部已下发通知要求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但当企业效益下滑,或由于暂停生产而没有收入,员工的薪资以及就业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此次疫情通过对行业影响进而传导到劳动力市场,并且呈现差异化的特点。从行业来看,对于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居民服务、娱乐、租赁服务等行业及中小微企业冲击较大,其自身及员工权益应受到特殊保护。从工种来看,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弹性薪酬制的员工,尤其是计件工资的工种,基础保障低、收入波动大,受复工时间影响,不工作等于零收入,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人群。另外,各地区、行业复工安排及隔离要求有所差异,全面复工时间待定,加大了职工就业和收入风险。避免“疫情”演变成经济与社会“死机”。

  二、避免经济“熔断”的六点建议

  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在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引领企业逐步安全复工,给经济重新按下启动键,有序恢复正常生产,寻求疫情有效控制和经济逐步恢复的平衡点,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明确从以抗疫为核心,转为“抗疫”、“复工”并重

  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 “抗疫”和“复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明确工厂复工标准,避免“一刀切”,做好疫情分级、分地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保障疫情防控、能源供应、交通物流、城市运行、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及其他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业首先进行复工复产;对于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对于其他类型企业视疫情发展情况有序推动复工复产。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的问题和短板,出台对冲疫情影响的政策措施,以更大的力度、更加精准地补足短板,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决避免全面隔离的社会“熔断”,以“两手抓”升级社会治理体系

  目前复工最大障碍在于隔离。无锡对7省来人一律劝返,苏州、昆山等地的基层社区也贴出通知,限制来自湖北、浙江、安徽等外地人的进入,一些街道还贴出通告,对于已经进入的外地“重点疫区”人员,“马上贴上红牌、封条进行隔离”。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规定须持房产证、身份证才能进入小区。隔离使得很多社会陷入局部“熔断”。除湖北之外,全国其他省市的感染情况,按照人口比例来看基本差不多,各个省市互相隔离湖北之外的复工群体缺乏必要性,而隔离的成本极其高昂。按照经济学家梁建章的估算,如果10%的人口都隔离14天的话,加上隔离与其密切接触的家人,那就造成了1%的GDP倒退。

  清研智库建议,对于湖北以外的复工群体慎重采取隔离的政策,应将复工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探索,实现“抓抗疫”和“抓复工”的双赢。

  引导公众理性认识风险,避免过度渲染社会焦虑

  在有序组织复工中,引导公众理性认识风险,通过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了解本次疫情相关情况、防控知识和治疗建议等,避免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减少不科学信息导致的过度恐慌,不信谣、不传谣通过实时疫情地图播报、网上免费问诊、查询确诊患者相同行程、疫情实时辟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等方式,保证疫情信息公开、透明、全面,降低公众心理焦虑,引导职工科学做好自我防护,正确、理性面对风险,保障生产生活有序开展。

  从以“缓”为主的应急举措转为以“减”为主的长期举措,推出具有含金量的“放水养鱼”措施

  为了对冲疫情的影响,各地纷纷出台了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的举措,但是,总体上来,这些政策以“缓”为主,真正能够切实减轻负担的举措不多。

  清研智库建议政府应认真研究中长期的政策,在抗疫期间出台减少行政审批、减税降费、降低社保等具有高含金量的政策。扩大财政支出,适当提高“赤字”,发挥财政的逆周期效果。重点疏导金融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传导机制,避免以“抗疫”为理由,实施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大水漫灌”的后果。传统上被认为敏感的审批政策,探索放开或下放审批如网络视听牌照的审批等。

  抓住疫情危中之机,将短期机遇转为产业结构升级

  管理风险已经成为挑战与机遇的同义词。当年SARS疫情意外助力电子商务产业崛起的事启发我们,随着产业升级和5G来临,当下应加速供给侧改革,抓紧推动在线教育、办公、医疗、娱乐,以及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现代物流、工业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等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结构升级消化疫情的负面冲击,争取化危为机,收获一波产业升级红利。

  坚决打赢国际供应链保卫战,避免疫情导致意外“脱钩”

  因病毒疫情造成中国零部件供应中断,使得现代汽车已经暂停所有在韩生产线,包括蔚山、全州、牙山工厂。根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一家在圣彼得堡从事轴承、齿轮等精加工制造的工厂,目前正在焦急地等待国内的复工。中美贸易战没有使中国供应链松动,更不能因疫情出现。

  清研智库建议,需要尽快启动国际产能,坚决打赢国际供应链保卫战,尽快动员外交力量推动人、物恢复全球流动,通过健康认证等方式使国际社会恢复信心。(王书、谭盼盼、项靖褀、李香萍)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彭丽媛会见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师生代表

  • 明前茶飘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11-16 15:56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2023-11-14 15:37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11-13 16:43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11-09 15: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