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之“类”规定的意义
首页> 论文推荐 > 正文

人之“类”规定的意义

来源:《现代哲学》第20203期2021-01-13 09: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二、劳动在“类”生成中的作用

  “类”是由经验性的人在后天自己形成的。那么,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涉到人之“类”规定的成败。无论是马克思还是高清海,都意识到回答这个问题的必要性。

  先看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按照传统的哲学观念,只有上帝和“类本质”这样的普遍性概念才具有“创造性范畴的先在性”(die Pr existenz der sch pferischen Kategorieen)(52),才具有创造人以及世界本质的能力。马克思首先破除了这一教条,让肉体的个人也拥有“创造的”(sch pferisch)能力,即自己形成本质的能力。这是绝对必要的。如果不让他们具有这样的能力,那么人的本质就永远不是自己形成的,就永远无法破除人的本质的抽象性这一魔咒。这一决定性的一步是在《巴黎手稿》中迈出的。其中,马克思发表了这样一段名言:“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运动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der Dialektik der Negativit t)——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做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做非对象化,看做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53)这里,他借助对黑格尔的批判性吸收,确立了一个至关重要“劳动使人生成”的原理,即“类本质”是个体通过自己的经验性劳动生成的。人是自己活动的结果,不是上帝或者“类本质”活动的结果。这是马克思对如何生成“类”的最初回答。

  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对如何通过劳动生成“类”做了详细说明。在该书的“费尔巴哈”章,特别是在新MEGA I/5卷中的H5a(54)中,马克思将他的“劳动使人生成”原理具体化。他从“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55)的命题开始,按照有生命的个人“需要吃喝穿住”→“物质生活本身”→“新的需要”→“繁殖”→“共同活动”的顺序,对人的本质及其历史的形成过程做了说明。这里,位于历史起点的无疑是“种生命”意义上的个人,他出于生命的本能需要吃、传、住、繁殖等;要满足这些生存的需要,他就必须去生产各种生活资料,即必须去劳动,因此劳动是“第一个历史活动”(56);然后,人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从事生命再生产,组成家庭,形成某种共同活动;一旦有了共同活动,就会出现“意识”和“语言”,形成原本“种生命”所不具备的“类本性”,即“人的真正的共同存在性”(Gemeinwesen)(57)或者“社会关系的总和”(58)等,开始过一种超越“种生命”的社会历史性生活。从这一叙述看,人一开始并不是人,他是通过劳动而成为“人”即“类”的。

  高清海基本继承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他在《“人”的哲学悟觉》中,以“种生命”如何向“类生命”过渡的形式回答了这个问题。首先,他否定了“‘本质优先于存在’或叫做‘本质主义’的传统哲学观念”(59)。按照这一观念,本质优先于存在,人的本质优先于个体的生命存在。人类个体身上所具有的普遍本质,如道德、理性和爱等,优先存在于个体的生命。无论是基督教还是费尔巴哈,在对人的解释上都属于这种“本质主义”。但按照这种“本质主义”,根本无需建立从个体出发去生成“类”的逻辑,因为作为本质的“类”早在个体生命之前就已经在那里了。因此,必须破除“本质主义”的传统观念,让存在优先于本质。他说:“人可以先存在而后获得自己的本质这点,绝没有什么神秘之处。预先作为‘存在’的人并非毫无‘本质’的存在,只是那种本质不完全是‘人’的本质,而是属于‘种生命’的存在和本质。种生命也是人的生命,其本质也属于人的本质组成,而且它还是生成人的完整本质的基础和前提,人只有通过种生命的活动才能从人类积淀而成的类本性中进一步获得并创造个人的特有本质。”(60)显然,他的做法跟马克思破除只有普遍概念才具有“创造性范畴的先在性”的做法如出一辙,其目的也和马克思一样,在于为经验个体去生成“类”扫清障碍。

  从人的生命存在可以引申出人的本质,这只是论述的前提和基础。要想使存在变成本质,还需要某种特定的中介,“这就是人的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生产实践’活动”(61)。高清海引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段话为这一推论提供根据:“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62)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是人的生命特有的生存方式,会使人的“生命本性”发生变化。生命是一个具有自主性和受动性的矛盾统一体。当人们开始生产生活资料时,生命与环境的天然关系以及生命与物种关系之间的关系都会发生变化。生命会超越生物物种的限制,不再完全依赖天赐,不再受物种的摆布,拥有自主性。一旦拥有自主性,生命自身便形成自觉的目的中心,在本能生命之上生成更高的目的,即支配生命。到了此时,与生命相关的各项关系都发生变化。高清海总结道:“由于人改变了生命的生存活动方式,进而也就使生命之间的联系方式、生命与对象世界的关系、生命的生存价值和意义,一句话,生命的存在本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样就使人之为人的本性,已经不在于自然的物种生命本性,而是在于也已升华为自觉目的的那个超生命的本性。”(63)

  显然,高清海是从劳动引起生命本性变化的角度来说明人的生成。这一说明虽然与马克思的“劳动使人生成”原理不尽相同,但在把劳动置于“种生命”和“类生命”之间的位置,让它发挥关键作用这一点上并无实质性差别。高清海说:“人就是因为‘实践活动’才突破了‘物种’的限制,实践就是人之成为人的初始本源。”(64)“如果说果真有一个原型人、本真人、人本身的话,那么,这个本原之人既不会存在于自然之中,也不可能在天国里面,它就在人的这种始源活动里。”(65)由此可见他对劳动实践的极度重视。众所周知,高清海的哲学被称作“实践哲学”。如果说1995年以前,他的“实践哲学”还是指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革体系,那么1995年以后,这一“实践哲学”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实践使人形成的“类哲学”上。

  总之,无论是马克思还是高清海,都以劳动概念为基点解释了“类”的形成。高清海总结道:“‘人’的所有一切,追究其始源都是来自于个体生命的创造性活动,最后也都要落实于生命的个体活动。我们所说的人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演变、人类历史的进步,归根结底,正如马克思所说,‘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66)这是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哲学家想做又没能做到的工作,可看作是马克思对“类”规定所做出的理论贡献。正是因为完成了这一工作,人的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历史理论才第一次被奠基在唯物主义之上。

  正像所有理论创新一样,这一理论的出现也必然伴随着诸多新的难题。这里试举一例。既然“类”是由人后天自己形成的,那么最初的人就不可能事先拥有“类本性”,只能是肉体的、经验的个人,用高清海的说法,即只能是“种生命”意义上的个人。那么,这种“种生命”的个人,怎么能创造出它本身并不具有的“类生命”呢?或者说得更极端一些,由于人在形成人之初并不拥有人的本质,那么没有本质的人如何能够使自己成为人?高清海的答案是劳动,把劳动视为“种生命”过渡到“类生命”的“初始本源”或者“始源活动”。那么,这种“始源活动”究竟属于“种生命”还是“类生命”?对此,高清海语焉不详。这可能跟这一问题难度太大有关。如果让它位于“种生命”一侧,就等于承认“种生命”中内含了人的超越性本质,事实上等于说人的超越性本质是与生俱来的,这跟费尔巴哈的“类本质”先验论很难区分开来。如果让它位于“类生命”一侧(事实上高清海有“始源活动”就是“类活动”的说法(67)),就取消了从“种生命”向“类生命”的过渡问题,等于已经在用“类生命”的本性来说明人的生成。这的确是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难题。

  三、黑格尔与“类”规定的关系

  由个体来生成“类”,是马克思或者高清海在“类”规定上的创新之处。正如任何思想都不可能凭空产生一样,这一思想也有其特定的理论来源。由于人的自我形成是以人的主体性的高扬为前提的,因此它无疑来源于启蒙以后的近代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高清海指出,“在德国哲学家看来,人之为人的规定不应当在人的身外,人是由于人自己的活动把人造就为人的,因而对人就只能从人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人的本性”(68)。的确,在马克思之前,包括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家,都不同程度涉及到人的自我形成问题。那么,他们中究竟是谁直接为高清海的“类”概念提供了思想资源呢?这还真是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王南湜曾有过深入讨论。他在评价高清海“类”概念的一篇长文中,从高清海关于人的两种规定即“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差异出发,强调了从“种生命”到“类生命”过渡上的理论困难,并由此提出“类哲学”实际上继承了康德的二元论传统,“这种在‘种生命’与‘类生命’之间保持某种张力的康德式理论立场,正是他能够合乎逻辑地发展出其‘类哲学’理论体系的前提”(69)。因为只有采取“种生命”和“类生命”无法统一的立场,才能为“类”规定的超越性以及人的能动性留下空间。那些试图统一“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努力,无论是旧唯物主义将“类生命”归结为“种生命”,还是唯心主义将“种生命”归结为“类生命”,都只不过是“虚假的统一”(70)。因此,“在这一方面,高先生已然体悟到了以往的一元论体系,无论是旧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体系,还是黑格尔式的唯心主义一元论,都不免走向独断论,而不可能为‘类哲学’的双重生命说提供理论前提,因而对康德式的二元论重新做了肯定性评价。这一举动意味着高先生是试图由此取得理论上的突破。这一工作在此也可以说是对马克思哲学做一种‘近康德’阐释”(71)。

  的确,作为一个事实,对康德的二元论的意义,高清海给出过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康德等人将人理解为一种超越性的理性存在,把理性视为人的本质是正确的,但“他们无法说明这种理性的本原,宁可把问题悬置起来也要坚持‘理性’作为人所特有本性的独立价值和自主性质”(72)。也就是说,康德为了保证人的本质的超越性,放弃了从“种生命”到“类生命”的过渡论证,采取两者不连续的二元论做法。但高清海的本意与康德不同,他是要终结人的解释上的二元论,力图使“种生命”和“类生命”连接起来,对人的本质做出一元论解释。上节已述,他事实上以劳动的“始源活动”为根据,努力去完成个体到“类”的生成论证。从这点看,说高清海站在康德的二元论立场上与事实不符,将康德哲学视为高清海“类哲学”的来源存在着明显的困难。

  那么,高清海的“类”概念究竟来源于谁?笔者认为应该来源于黑格尔。这不仅因为黑格尔是康德二元论的批判者,曾经要一元地解释人从有限到无限,或者说从经验到超验本质的过渡,更重要的是因为高清海甚至马克思的那两点“类”规定,即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以及由个体生成“类”,跟黑格尔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此,高清海有过明确指认:“在黑格尔看来,作为类的普遍性,它本身就是内含着个体的差异性的,个体也同样内含着类的普遍性……黑格尔已经明确意识到不能把人的本性理解为抽象的共性,也就是不能用种的观点去看待人的本性。”(73)“在黑格尔看来,生命矛盾的发展进程就是主体‘个体存在’最终提升为‘自为存在’即类的过程。作为类的普遍性,它本身就是内含着个体的差异性的,个体也同样内含着类的普遍性。”(74)“黑格尔不仅确立了人的‘自为本性—自身根源’的原则,而且为进一步解决‘人是人自己的作品’的问题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黑格尔甚至直接谈到了这种自我创造活动的形式,如马克思所说,‘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这就把问题推进到了趋于解决的门口……费尔巴哈只是前进了一小步,然后就转身后退了。”(75)“所以在黑格尔之前,有关人的发展过程的理论,即使作为单纯历史性的描述,从今天的观点来看也都价值不大。在这个问题上值得我们重视的,仍然只有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理论。”(76)高清海对黑格尔的这些评价是符合黑格尔哲学的事实的。因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将它们与黑格尔的文本做一一印证。如果仔细研读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哲学、普遍与特殊的辩证法、类的范畴等,得出上述结论并非是一件难事。

  从上面论述看,高清海的“类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相似度颇高,甚至可以推断说它来源于黑格尔。令人惊讶的是,高清海在做出上述肯定评价的同时,总不忘严厉批评黑格尔。比如,“不过,黑格尔作为本体论哲学的最大代表,他的哲学还是倾向于普遍性,他努力去做的就是要让普遍性诞生出多样化的个体事物来,这当然是难以实现的”(77)。也就是说,在高清海看来,尽管黑格尔给他的人之“类”规定以重要启发,但黑格尔哲学还是无法对最重要的个体到“类”的生成论证提供理论支撑。即使黑格尔发现了主体的自我生成能力,但这一主体说到底也不是现实中的人类个体,而是“绝对精神”;而“绝对精神”与基督教神学中的上帝以及与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是一回事;所以,黑格尔哲学仍然属于从普遍性出发解释个别性的理论,与费尔巴哈用“类本质”的自我异化解释个体本质的做法并无实质区别。这可能是高清海不愿意公开承认“类哲学”来源于黑格尔的真正原因。其实,高清海的这一看法也是王南湜对黑格尔的基本理解,恐怕也是他拒斥黑格尔而高扬康德的原因。王南湜说:“从哲学的历史发展来看,特别是从黑格尔哲学基于无限理性进路的解决方式的失败来看,这种康德式的解决路径对于只赋有有限理性的人类来说恐怕是最为有效而可行的方式了。”(78)

  但笔者认为这种对黑格尔的理解不够全面,或者说这是一种传统的黑格尔理解方式,即所谓的“精神的现象”的理解。殊不知黑格尔哲学还有一条个体由个别的经验上升到超越性本质,或者用黑格尔自己的话说,即从“个别的自我意识”(das einzelne Selbstbewuβtsein)上升到“普遍的自我意识”(das allgemeine Selbstbewuβtsein)(79)的进路。关于这一进路,我们过去在研究黑格尔时未予足够的重视。其实,这条进路是黑格尔在其哲学中展开极为详尽,且构成《精神现象学》主干的思路。当然,这条进路才与人的自我生成和个体到“类”的论证密切相关。

  高清海在讨论黑格尔时,主要引用的是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小逻辑》,但从内容上看,跟“类”规定联系更密切的实际上是《精神现象学》。它曾分别以精神(实体)和自我意识为起点,展开过两条叙述逻辑:一条是他在“序言(Vorrede):论科学认识”中阐述的逻辑,即实体作为主体自我异化,设定差别和异化,再通过扬弃差别和异化而复归于自身的过程。由于这是精神从彼岸世界向此岸世界展现自身,故也可以称作“精神的现象”过程。这可能是高清海和王南湜所理解的黑格尔,也是国内目前流行的、占主流地位的黑格尔理解。如果说超越性的精神就等于“类”,那么“精神的现象”就等于“类”自我异化到个体身上,通过个体来实现自身。这的确与基督教和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解释有相似之处。但是,正如“实体即主体”这一命题所示,黑格尔的精神(实体)只有作为主体运动起来,经过异化到现实世界,用这里的话说,就是只有与个别性结合起来,才能最终通过差异性和否定性而实现自身。也就是说,即使在这一路径中,黑格尔所强调的仍然是超越性的无限者与经验性的有限者之间的结合,也即个别性对普遍性实现的作用。在这一点上,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对人的理解有着原则性的分歧。高清海注意到了他们之间的这一分歧。

  另一条是他在《精神现象学》的“导论”(Einleitung)中阐述的,自我意识作为主体上升为精神的路径。自我意识作为此岸的存在,从意识出发,历经自我意识、理性等阶段,最后使自己上升为“普遍的自我意识”,达到“我就是我们,而我们就是我”(80)的境界。与“精神的现象”不同,这条路径可称为“意识的经验”(die Erfahrung des Bewuβtseins)(81)。尽管在黑格尔那里,“精神的现象”与“意识的经验”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作为一种给对《精神现象学》的解释将两者这样分开论述并不是很严格,但是不这样分开阐述我们可能会漏掉“意识的经验”的进路以及这条进路对于我们解决问题的意义。

  事实上,“意识的经验”才是《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展开顺序和主要内容。其中,在“自我意识章”的“主奴辩证法”,以及“精神章”的“人格性的异化”等章节,黑格尔对自我意识如何通过劳动这一自我异化行为形成自己的超越性本质,最后上升为“精神”,有相当详细的叙述。这里的自我意识是相对于精神而言的,类似于经验性的个体或者个别性,因此这一路径在这里就相当于是对个体上升到“类”的叙述。从性质上看,这条路径最符合高清海“类”之规定,也最适合解决“种生命”过渡到“类生命”的说明。可惜的是,从目前公表的高清海“类哲学”手稿看,他对这条路径鲜有展开论述,也没有对上文提到的关键几处的引用和说明。按道理讲,这是不应该的。一个试图完成从个体到“类”的证明,同时给黑格尔以如此高的评价的“类哲学”,怎么会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记录?笔者怀疑在他的未公开发表的手稿中存在着这方面的东西,甚至产生了到吉林大学去查验高清海手稿的冲动。

  关于“意识的经验”的解释进路,这里再做一些补充。作为一个历史事实,黑格尔最早给《精神现象学》起的书名是《意识经验的科学》(Wissenschaft der Erfahrung des Bewuβtseins),直到该书出版的最后时刻,他才将书名改为《科学体系的第一部:精神现象学》,并提供一个跟此更改相匹配的“序言”(Vorrede)。由于此“序言”中有“实体即主体”命题等原因,导致它经常被理解为一部关于“精神的现象”的著作。但是,对它的理解绝不能停留在这种理解上。自《精神现象学》出版以来,对它的解释就一直存在着是从实体出发,还是从自我意识出发的张力,或者按照书名的区别,存在着是从“精神的现象”还是从“意识的经验”出发的张力。这也是《精神现象学》研究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黑格尔死后,因这一张力而导致的问题已经凸显,青年黑格尔派与老年黑格尔派的对立事实上就与这一张力有关。譬如,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鲍威尔就选择从自我意识出发的立场,结果消解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实体因素,建立了一元的自我意识哲学。后来,随着海姆等人对黑格尔的“精神的现象”解释,黑格尔更多地被解释为强调精神自我运动的复古主义者或者整体主义者。这一消极的黑格尔形象直到二战期间才开始有所改变。从那时起,纠正以往对黑格尔的保守主义解释,对黑格尔进行自由主义解释,逐渐成为黑格尔解释的主流。既然是自由主义解释,那自然就会凸显黑格尔哲学中的自我意识因素,强调个体的主观自由对理性秩序形成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无论是科耶夫的“主奴辩证法”解释,还是哈贝马斯的“交互主体性”理论、霍耐特的“承认理论”,日本学界以高田纯、滝口清荣、片山善博等人为代表的“良心理论”(82)等,都试图诉诸个体的主观性和行为,来说明人及其精神的超越性本质。用本文的语言来说,就是从个体出发去解释“类”的形成。从《精神现象学》的研究现状看,目前这种对《精神现象学》的“意识的经验”解释占上风。这对于纠正以往对黑格尔的片面理解,恢复黑格尔本来面目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当代中国最具原创性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高清海不仅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和哲学观念的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人的理解上也提出了极具思想性和冲击性的“类哲学”,对当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以及人学体系建构发挥了推动作用。本文以黑格尔、费尔巴哈、施蒂纳以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分析了他的“类”概念的实质和创新之处。其实,反过来说也成立,即以他的“类”概念为例,梳理了从费尔巴哈到施蒂纳再到黑格尔、马克思对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仅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推知高清海“类哲学”所达到的思想高度。高清海去世以后,吉林大学一直不遗余力地出版和宣传他的思想,成立了“吉林大学高清海哲学思想研究中心”,最近又出版了《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等。从本文的分析来看,这样做是值得的。他的“类哲学”的确配得上这种礼遇。

  本文是在“第三届实践哲学中文论坛”(2019年11月23-25日于中山大学)上所做的发言《评高清海的“实践哲学”——从对中日两国关于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回顾开始》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会议结束后,中山大学马天俊教授馈赠三卷本的《高清海哲学文存·续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吉林大学王福生教授馈赠《高清海类哲学文选》(人民出版社,2019年),使笔者有机会阅读到有关高清海“类哲学”的主要文献。在此表示感谢。

  注释:

  ①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哲学创新的生命本性》,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序第5页。

  ②高清海:《“人”只能按照人的方式去把握——再论人与哲学的关系问题》,《高清海类哲学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5页。

  ③高清海:《转变认识“人”的通常观念和方法》,《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12页。

  ④高清海:《“人”的哲学悟觉》,《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338页。

  ⑤同上,第274页。

  ⑥同上,第291页。

  ⑦高清海:《“人”只能按照人的方式去把握——再论人与哲学的关系问题》,《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26页。

  ⑧高清海:《转变认识“人”的通常观念和方法》,《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13页。

  ⑨同上,第12页。

  ⑩高清海:《人与哲学的未来——“类哲学”引论》,《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100页。

  (11)Ludwig Feuerbach,Das Wesen des Christentums,Bearbeitet von Werner Schuffenhauer und Wolfgang Harich,Dritte,durchgesehene Auflage,Berlin:Akademie Verlag,2006,S.29.[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荣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0页。

  (12)[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30页。

  (13)同上,第31页。

  (14)Ludwig Feuerbach,Das Wesen des Christentums,S.39.在汉译《基督教的本质》中,它被译为“至高本质”“最高的存在者”“至高存在者”等。考虑到与汉译马克思著作的一致性,这里采用“最高本质”的译法。(参见[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36、42、48页;Ludwig Feuerbach,Das Wesen des Christentums,S.45,53.)

  (15)[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51页。

  (16)同上,“解释、注解和引证”,第394页。

  (17)同上,第243页。

  (18)同上,第275页。

  (19)同上,第59页。

  (20)同上,第154页。

  (21)同上,第43页。

  (22)同上,第125页。

  (23)“人就是‘人’”还是高清海的一部著作的名称(高清海:《人就是“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

  (24)高清海:《人的类生命、类本性与“类哲学”》,《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125页。

  (25)同上,第125页。

  (26)同上,第126页。

  (27)[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207页。

  (28)同上,第216页。

  (29)[德]费尔巴哈:《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洪谦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58年,第10页。

  (30)[德]费尔巴哈:《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论〈基督教的本质〉》,荣振华、王太庆、刘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425页。

  (31)高清海:《人的类生命、类本性与“类哲学”》,《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125页。

  (32)[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208页。

  (33)同上,第65页。

  (34)同上,第65页。

  (35)关于“人的自我异化”问题,参见韩立新:《重新评价马克思的自我异化理论》,《清华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36)高清海:《“人”的哲学悟觉》,《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347页。

  (37)[德]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金海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42页。

  (38)同上,第51页。

  (39)同上,第200页。

  (40)[德]恩格斯:《恩格斯致马克思(1844年11月19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29-330页。

  (41)恩格斯在1844年11月19日写信给马克思后,马克思曾回信给恩格斯,不过这封信丢失了。但恩格斯在1845年1月20日给马克思回信中,表示同意马克思的意见。可见,马克思并不同意给施蒂纳过高评价([德]恩格斯:《恩格斯致马克思(1845年1月20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47卷,第334页)。

  (42)[德]赫斯:《最后的哲学家》,邓习仪编译,《赫斯精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96页。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32页。

  (44)[德]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193页。

  (4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页。

  (46)同上,第46页。

  (47)同上,第188页。

  (48)同上,第205页。

  (49)同上,第501页。

  (5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30页。

  (51)同上,第524页。

  (52)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Die Deutsche Ideologie,Manuskripte und Drucke,Text,Bearbeited von Ulrich Pagel,Gerald Hubmann und Christine Weckwerth,MEGA I/5,Berlin,De Gruyter,Akademie Forschung,2017,S.15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第101页。译文有改动。

  (5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05页。

  (54)马克思标注的页码[1]-[29],用广松涉的说法,即“大束手稿”第一部分。

  (5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31页。

  (56)同上,第531页。

  (57)Karl Marx,“Aus James Mill:éléments d’économie politique”,Karl Marx/Rriedrich Engels Exzerpte und Notizen 1843 bis Januar 1845,Text,MEGA IV -2,Berlin,Dietz Verlag,1981,S.452.[德]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70页。译文有改动。

  (5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01页。

  (59)高清海:《“人”的哲学悟觉》,《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279页。

  (60)同上,第297页。

  (61)同上,第286页。

  (6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19页。

  (63)高清海:《“人”的哲学悟觉》,《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287页。

  (64)高清海:《转变认识“人”的通常观念和方法》,《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14页。

  (65)高清海:《人与哲学的未来——“类哲学”引论》,《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103页。

  (66)高清海:《“人”的哲学悟觉》,《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303页。

  (67)高清海:《人与哲学的未来——“类哲学”引论》,《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104页。

  (68)高清海:《“人”的哲学悟觉》,《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261页。

  (69)王南湜:《“类哲学”:价值世界的理论奠基——高清海先生晚年哲学思考的再理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1期,第118页。

  (70)王南湜:《“类哲学”:价值世界的理论奠基——高清海先生晚年哲学思考的再理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1期,第118页。

  (71)王南湜:《重建中华民族的价值理想》,《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7期,第11页。

  (72)高清海:《“人”的哲学悟觉》,《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277页。

  (73)高清海:《人的类生命、类本性与“类哲学”》,《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125页。

  (74)高清海、胡海波、贺来:《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走向未来的当代哲学精神》,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1页。

  (75)高清海:《“人”的哲学悟觉》,《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285页。

  (76)同上,第318页。

  (77)高清海、胡海波、贺来:《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走向未来的当代哲学精神》,第231页。

  (78)王南湜:《“类哲学”:价值世界的理论奠基——高清海先生晚年哲学思考的再理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1期,第118页。

  (79)G.W.F.Hegel,Enzyklop 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1830),Dritter Teil,Die Philosophie des Geistes,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Werke 10,Suhrkamp,1970,S.214.[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21-222页。译文有改动。

  (80)[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15页。

  (81)G.W.F.Hegel,Ph nnomenologie des Geistes,In:Gesammelte Werke,hrsg.von Wolfgang Bonsiepen und Reinhard Heede,Band 9,Hamburg,Felix Meiner Verlag,Düsseldorf,Rheinsch -Westf l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1980,S.61.[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第57页。译文有改动。

  (82)[日]高田纯:《現代に生きるフィヒテ》,行路社,2017年,第241-242页;[日]滝口清荣:《ヘーゲル法哲学の基本構成——公と私の脱構造》,《思想》2002年第3号,岩波书店,第35-38页;[日]片山善博:《自己の水脈——ヘーゲル〈精神現象学〉の方法と経験》,创风社,2002年,第168-191页。

  (标题注释: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双高”计划项目。)

[ 责编:刘梦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城重庆:山水之城 美丽之地

  • 山东:发展内河航运 畅通物流通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