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还是认真一点好

2004-01-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贺洪德 我有话说
我在阅读有关书籍、报刊时发现,把不是中科院院士的科学家说成中科院院士,或把工程院院士说成中科院院士的情况时有发生。

比如,《院士成才启示录》一书中,有篇《我永远感激和怀念我的老师》的文章,介绍了老师诲人不倦传授科学知识的动人事迹。书中提到1941年在贵阳图云关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从事抗日战伤治疗工作的事儿,说总队长是作为我国第一批中科院院士的林可胜教授。为此,我查阅了1955年选聘为中科院院士人员的名单,其中并没有林可胜教授的名字。再查《辞海》(2001年出版)中林可胜的词目,也未提到他是中科院院士。林可胜教授祖籍福建海澄,生于新加坡。曾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参与建立中国生理学会,创办过《中国生理学杂志》。抗日战争时期,曾组织医疗队参加抗战。1949年以后定居美国,重新从事生理学研究。由此可见,他不是中科院院士,更谈不上是中国第一批(1955年)中科院院士了。

再如,北京中医院任应秋教授,生于1914年,逝于1984年。2003年3月13日的《周末》报曾提到他是中科院院士。可是,查阅《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任应秋词目时,未有中科院院士的记载。再查阅1985年版的《新闻工作手册》一书,书中载有1982年《自然科学年鉴》提供的1980年底400名中国科学院各学部委员(院士)名单,其中也未发现有任应秋的名字。

我想,发生这类情况,不仅对所提科学家不够尊重,而且对读者往往造成某种误导。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并不十分困难。一方面作者书写文章时,在提到吃不准的院士称号时,应认真查对有关院士方面的资料,另一方面,出版社或报刊的编辑在审核、修改文章时,对这方面存有疑问的,也应认真核实,严格把关,避免搞错的现象发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