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谁是购书的主体

2004-01-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房向东 我有话说
不久前,为了解读者情况,我翻看了福州市新华读者俱乐部的会员名单。从这几百人的名单看,文化单位的购书人就没有几个,而那不多的几个又都是贵宾会员,不是出版社的就是文联的,就是说,那会员卡是俱乐部赠送的。俱乐部还赠送了若干购书券,我也在被赠送者之列。一天,我在购书,碰到一男一女贵宾会员。我问他们买了什么好书,他说,不买书,现在谁还读书呀!他把购书券都买了音像制品。她则把购书券全用来买孩子读物。其他自愿加入读者俱乐部的一般会员,都来自基层,应该说农民比较少,但有很多工人,个体户,机关工作人员,最多的是学生。我觉得,如果我们把全国十个读者俱乐部的会员名单调来分析,应该能搞清楚谁是购书的主体。在福州市的这个读者俱乐部中,出版社自愿参加的会员只有三五人,高校、社科院、文联的几乎没有。

照理说出版社工作人员是做书的人,本应该最为爱书才是,所谓干一行爱一行。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我经常讲这样一件我亲历的事,有一次,我从书店抱回一捆书,碰到一个某出版社的编辑,他张着困惑的眼睛不无惊诧地问:“你买这么多书干什么呀?我们自己天天出书,你还要买书?”他那神情就仿佛我们是生产糖果的,你还买糖果吗?甚而至于,我们是生产糖果的,一闻到糖果味就皱眉头,你还买那么多糖果?有文化的人粪土文化,出版界中不少人,因为天天和书打交道,就像糖果工厂的工人天天和糖果打交道,他们对书已经十分麻木。他们生产书就像工人生产糖果一样,只是一种为了谋生而从事的劳动,根本谈不上什么对文化的敬畏,也谈不上有什么创造的激情,千万别指望他们买书。出版人这样,作为知识界主体的高校教授、社科院学者和文联的作家又如何呢?情况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好。知识分子中的某些人最瞧不起知识分子,也瞧不上知识,当然,他们更瞧不起正在努力获取知识的普通老百姓。他们某些人心中的梦,大约是既有知识又有权力又有金钱吧。

应该说,有的教授、学者、作家是买书的。但是,我也到过不少教授、学者、作家的家,在他们的书房呆过,实际的情况是,他们大多读的是同行或仰慕者的赠书。一个既是教授、学者又是作家的先生,就在我主持的一次座谈会上说过,他赠书赠刊都看不过来了,所以从不买书。他们的研究,因为所在单位图书馆设施的齐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图书馆的。他们甚至可以不去图书馆,只要让他们的助手或学生去把需要的书搬来就行。钱锺书是个大学者了,他一生用过多少书?估计难以统计。他说,他都是靠图书馆搞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指望教授、学者、作家们成为我们的购书主体呢?

一般情况下,人们缺少什么就追求什么。老百姓觉得自己最缺少的是文化(其实,所谓的知识分子们,他们也不一定都有什么精深文化,因为他们在文化单位工作,所以造成一种错觉,仿佛自己是垄断文化的人,就像生产糖果的工人感觉自己拥有最多的糖果一样。他们的理性甚至不如印钞工厂的工人,我相信印钞工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是最有钱的人),没文化的人尊敬文化人,尊敬文化,所以,他们心中对书本怀有神圣的敬畏感。他们一有闲钱就买书,一有闲暇就读书。当然,他们中也有相对功利的,觉得自己的状况不是那么好,要改变现状,他们没有既有知识又有权力还有金钱的人做背景,只能自我奋斗,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现状甚至自己的命运。他们中很多还是在校学生,学生有着天然的强烈的求知欲,就像青春期的孩子对各种营养素的渴求。他们中一些年龄稍大的人,也许自己不怎么读书了,但渴望孩子成材,因此他们要鼓励孩子买书,为孩子买书。他们也爱护书。我有一些不是在文化单位而是在民间的喜欢读书的朋友,他们藏书多多,书在他们家也享受到了较好的待遇。早些年,这些人买了书,往往要用牛皮纸把书包好了再读。这些年,他们多为书做了很好的书橱。他们很认真地把书归类,随便问哪一本书,如果家里有,可以立即将其找到。如果你到社科院或其他专业学者的办公室或者家中,虽然也有人把书摆得有条不紊,但大多时候可见他们的书堆得到处都是。我就见过不少这样的学者。

当年,毛泽东说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原则的问题,根本的问题。他说的是阶级立场问题,但将其套用过来,来衡量我们的出书方向,同样也有警醒作用。对这个问题判断是否准确,关系到我们向什么样的出版物倾斜,甚至关系到我们图书的用纸和订价。不能说知识界都不买书,但相对而言他们要少买,就算他们一夜之间都阔气起来了,放弃了图书馆,纷纷买书,但就总体来说,知识界仍然是“少数派”,而普通老百姓才是“多数派”,这就像办一本刊物,面向学生的刊物肯定比面向老师的刊物要有更多的读者。

当然,主体范围确定之后,也有一个细化的问题。但这是在大前提确定后的小问题。如果没有确定这个方向问题,具体的细化也无从下手。面向谁或主要面向谁,这不仅是出版人的良知问题,也是出版社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刻思考和充分重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