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俄罗斯布克奖和文学新人策略

2004-01-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于大卫 我有话说

青年作家 伊琳娜·捷列日金娜

俄语文学布克奖评委会于11月27日举行2003年获奖作品颁奖仪式。经过两个多月的斟酌酝酿,评委会决定将今年的布克奖颁给居住在西班牙的俄裔作家鲁登·大卫·冈萨雷斯·伽列戈(Ruben David Gonzalez Gallego),奖金15000美元。身为残疾,在轮椅上写作的冈萨雷斯·伽列戈是西班牙共产党前总书记的孙子,自小在苏联长大。由边缘出版社(Limbus Press)于2002年出版的小说《黑上之白》(White on Black)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作家童年时代辗转于苏联各残疾人疗养院的不凡经历。

俄罗斯布克奖于1991年由英国布克奖基金会建立,不久便成为最具权威性的俄语文学年度奖项,获得国际文化界的关注。1997年,布克奖脱离了英方的支持,改由俄罗斯斯米尔诺夫伏特加酒业公司赞助。2002年起,该奖被俄罗斯富豪米哈伊·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尤科斯”股东会建立的“开放俄罗斯基金会”垄断经营。在历年布克奖获奖者中,有著名诗人、作家和民间歌手布拉特·阿古扎瓦、优秀作家柳德米拉·乌里茨卡娅和去年获奖的新秀奥列格·巴甫洛夫。

在今年追逐布克奖的六位作家中,只有《黑上之白》和列昂尼德·尤瑟夫维奇的《卡匝罗扎》是正式出版物,其他几位作家,叶琳娜·什佐娃的《修道院》和的纳达丽亚·加尔金娜的《雷诺别墅》等作品均发表在几个文学期刊上,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自90年代苏联解体以来文学出版依然困顿的现实。但文学评论家、布克奖评委主席伊戈尔·沙伊塔诺夫强调说,多数入围作品来自文学杂志,表明文学期刊依然符合大众的阅读口味,并没有被人们淡忘。实际上,目前几乎所有文学杂志的日子都不好过,发行量在日益萎缩,几乎成了少部分人的奢侈品。文学奖所做的就是同读者群体的流失态势做一次顽强的抗衡,因为一般说来,布克奖获奖作品都是第二年的畅销书,足以造就几个话题和销售热点。

目前,严肃作品的销量一般局限在5000到15000册。文学出版社不得不面对冷峻的现实:大众更倾向于惊险刺激和滥情之作,按传统手法写作的写家,他们的读者群正在迅速缩小。但是,读者的口味到底由谁来决定还是一个未知,就连布克奖也不得不考虑它的定位。入围作家尤瑟弗维奇曾经以小说《风王子》获得2001年的国家畅销书奖,他的作品经常融合通俗文学的要素,同时包含高雅文学的形式特性。由于他的作品形式难以界定,因此他也不易受到评论家的肯定和认可。近年来享誉国内外的作家维克多·别列文就从来没有入围过布克奖,可是,他的书经常让读者趋之若鹜。

俄罗斯的文学现实看来难以让人满意。文坛新人类正在使出浑身解数,采用多种手段和迂回策略迎合大众,在激烈的角逐中赢得头筹。其中一位年轻女子的迅速窜红就颇具代表性。虽然一个作家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才可能获得读者的承认,但对来自叶卡捷林堡22岁的伊琳娜·捷列日金娜来说,荣誉的到来似乎异常容易。她的文学敲门砖是不久前出版的小说集《给我!(爱之歌)》。这部她几年前作为一个乌拉尔国立大学新闻系19岁新生时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受同学的鼓动拿到网上发表,出人意料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当年角逐最佳畅销书奖的作品。虽然没能获奖,但是她的运气看来还不错:大名鼎鼎的“边缘出版社”选中了她的作品,将它炒成了当年的畅销书,又被俄罗斯参展团在2003年法兰克福书展上大肆吹捧,结果,它在德国出版后的头三周就卖掉了20000本。这本小书将经过翻译了维克多·别列文作品的安德留·布罗姆菲尔德的译手,于2004年初在英国和美国同时出版。

现在,俄语读者的眼界除了传统书店外,更多是放在网络上,网上不但可以找到所有世界文学和俄语文学经典作品以及各类样式的文字产品,还可以找到时下畅销的小说网络版。不少文学新人是在网上打出一片天地的,但是,伊琳娜·捷列日金娜成功的秘密远不止于此。评论家们说,捷列日金娜得以“从环境的内部”把握文化的脉搏,她的自传性篇什摹写了俄罗斯青年的真实生活状态。她作品的人物有平实朴素的大学生,也有被毒品和酒精等麻醉剂所包围着的饶舌歌手、朋客、酒鬼和流氓。他们对父母说假话,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任由自己的个性谈情说爱。在这本书的冠名故事里,叙述者同时跟一个梦想拍MTV的朋客、一个受到死亡威胁的前车臣士兵和一个自称“黑鬼”的饶舌歌手约会,她在几个男友间周旋,飘忽不定,永远都弄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捷列日金娜还大量使用40岁以上的人难以读懂的、昆廷·塔伦蒂诺式的俚语,描绘次文化冲击中的俄罗斯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她的文笔直白坦诚,对自己进入角色也不加任何掩饰,甚至时常采用真名实姓,这还导致了同自己朋友的断交。

批评家对她的评论大多属温和、褒奖型的,他们倾向于将她归为通俗类作家,这个评价显然并不算高。在捷列日金娜的小说世界中,俄罗斯的嘻皮混混儿同西方的颓废青年毫无二致,但是她承认,自己眼见的西方世界远非俄罗斯“前卫”青年想象的那样简单。实际上,喜欢追随西方流行风潮的俄国不过是二手时尚的消费者,但在全球化的今天,难保俄罗斯不会最终领先世人,跑到流行行列的前头。回过头看,捷列日金娜拥有时尚文学所应具有的一切特点:一点传统和抗争,一点迷茫颓废和另类,虚拟和现实世界的平行炒作,加上年轻和美貌,她的前途已被成功的光芒照得通亮。不过,捷列日金娜的生活倒是相当低调,除了在欧洲推销自己的小说外,她还要完成她在叶卡捷林堡大学最后一年的学业。她的校长对这个才女倾力支持,同意她用一部小说作为毕业论文。

文学市场的变化培养了一批精明的文化人,他们非常明白取悦了外部世界也就迎合了自己人。维克多·别列文的几部作品就是由国外一路杀回本国读者圈的。现在,读别列文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成了他们乐于贴在头上的标签。这种运作值得后来的作家们一再使用,因为再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俄罗斯人那样热衷于塑造自己的大国形象了。与此同时,世界也对俄罗斯充满期待,期待这奇异国度浮沉不定的作家群落中诞生出惊天动地之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