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尘暴:从70年前的美国到今日之中国

2004-01-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卢风 我有话说
美国堪萨斯大学历史系和赫尔人文中心教授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的《尘暴》一书以雄浑而又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南部农业发展的历史。该书通过对20世纪美国南部大平原尘暴发生原因的探究和揭示,对现代美国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反省。

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沙尘暴”不是个陌生的名词。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人们都知道沙尘暴一旦袭来,天地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可怕景象。《尘暴》一书以较多的篇幅细致而又生动的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美国南部大平原上的尘暴(就是沙尘暴),并指出美国的尘暴是“历史上最糟糕的三个人为生态灾难之一”。另外两个是:中国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高原地区的森林砍伐,地中海地区植被因过度放牧而受到的破坏。但相比之下,美国南部平原尘暴发生的独特之处在于,中国和地中海的生态破坏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它只用了50年时间就形成了。

人间的许多毁灭性灾难是自然所为,也有些是贫困和疏忽的结果。但作者认为,美国的尘暴是美国文化的“不可避免的产物”。美国文化“是一种社会制度、一套价值观念和一种经济体系,没有一个词能像‘资本主义’那样可以充分地概括这些因素了”(第4页),即美国文化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文化。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曾出现过现代史上著名的经济大萧条。依作者之见,发生尘暴和大萧条的共同根源就是美国的资本主义文化,尘暴和大萧条的发生暴露了美国文化的根本弱点:“一个是生态意义上的,另一个是经济上的”(3-4页)。作者把“资本主义精神所教导的生态价值观”概括为“三句铭言”:(1)“自然必须被当作资本”。(2)“为了自身不断进步,人有一种权利,甚至是义务去利用这个资本。资本主义是一种急于向最大极限发展的文化,总是设法从世界的自然资源中获取比它昨天的所得要多的东西。最高的经济奖赏无不走向那些竭尽所能地榨取自然的人。私人的贪欲和对财富的聚敛是没有极限的目标,是不可能一次就满足的。”(3)“社会制度应该允许和鼓励这种持续不断的个人财富的增长。”(第6页)在资本主义文化中,农业的目标“不是简单地维持生活,而是赚钱”。在农业企业家看来,大自然对他们所施加的遏制是和社会制约一样可恶的。“在自由放任的不断扩张的1920年代,大平原被大面积开发,小麦轮作变成了高度机械化的工厂式的农场。”对土地的破坏性使用受不到任何遏制,“资本主义的破坏因素”在美国南部大平原的开发过程中得到了“突发性和戏剧性”的表现。“在大平原社会中没有任何东西去制约商业性耕地的发展,也没有任何东西去防止商业性耕作为了利润而冒的风险。这就是尘暴怎样和为什么发生的原因。”(第7页)。

中国人对美国文化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人们痛恨美国霸权主义政治,另一方面人们正竭力效仿美国人对效率、财富、科技和强大的追求。我们中较少有人能像《尘暴》一书的作者那样看到美国文化的致命弱点。作者深深地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绝对依赖,认为“人对自然的适应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理解和创造能力的问题。”科技发达的文化未必就是最具有适应性的文化。作者认为,美国文化“属于世界上最缺乏适应性的那一类;其高超之处不是尊重和克制的品质”,并指出,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生活“需要知识和适当的技术,但更重要的是一种能深刻地感知那种秩序的轮廓并知道人是其中一部分的能力”(第220页)。而美国文化所缺乏的正是这种洞见。发生于南部大平原的尘暴并不仅跟美国商业性农业有关,相反,商业性农业的根基正是现代城市文化,农业企业家们“一直盯着城市社会的市场、时尚和生活标准”(第221页)。

作者认为美国农业为世界农业树立了一个坏榜样。“全世界的农业都在经受着一系列的自从其8000年前发明以来所从未有过的急剧变革。”美国农业模式似乎将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标准模式:“一个高度机械化的粮食播种和牲畜养殖体系,让地球成为一个巨大的食品加工厂,由少数很少的跨国公司和它们的雇员所控制。”但作者警告人们,在打算向美国学习之前,应对美国土地使用的历史和现状有所了解,应该知道,这种模式未必就能带来“富足和进步的新时代”,“也许相反,它将引发黑暗而心酸的尘暴年代”(第316-317页)。我国农业的“发展”正面临困境: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农业显然不代表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怎么办?我们必须走美国农业的发展道路吗?读了《尘暴》一书之后,如果我们仍作此选择,那便是十足的蠢行!我国生态系统已十分脆弱,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淡水资源十分缺乏。我们已有13亿人口。如果我们走美国的发展道路,在意识形态上鼓吹经济主义,在生活方式上宣扬消费主义,并激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巨大的生态灾难。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尘暴——19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美】唐纳德·沃斯特著,侯文惠译,三联书店2003年8月第1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