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可以这样来传播吗?

2004-01-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刘华杰 我有话说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英国大型儿童科普书“可怕的科学”(Horrible Science),起初我还以为是Terrific Science的误译呢。查了一下,英文用的确实是Horrible,而且这套丛书颇受国外小朋友及家长的欢迎。

但是“可怕的”(horrible)在“缺省配置”下的科普工作者看来,毕竟不合适,因为它可能宣扬了科学的负面形象,有损科学“神圣”的正统理解。其实,这只是望文生义,是一种老掉牙的陈腐思维惯性在做怪。可以明确讲,据我观察,“可怕的科学”丛书与反科学没有关系,甚至此丛书也不讨论现代科学的社会影响,不涉及科学技术是否是“双刃剑”等令科学主义者起荨麻疹诸类事情。闲扯一句,“双刃剑”的说法本身是极弱的比喻,“单刃”那叫“刀”,双刃的也并非都是剑(如匕首),剑也并非都是用来杀人的,等等。

此丛书共计60种,我现在见到约20种,仔细读过其中几部,我的印象是“好极了”,“令人惊奇”。那么丛书名为什么用Horrible这样的可能引起歧义的词汇呢?2004年1月8日我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看到广场上宣传此丛书的由真人装扮的卡通形象,共有6个,我问了其中3个,请他们讲一讲“可怕的”在此丛书中指的是什么意思。说法大致有:“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的力量太强大了”,“此丛书描写的现象太可怕了,如显微镜下见到的景象”,“18岁以上者不适合看”等等。但我个人的体会是,“可怕的”(horrible)可能指的是“令人惊奇的”,具体讲可能有三层含义:(1)科学本身是多样性的,科学史是由一系列有趣的人和事构成的,其中相当多是令人惊奇的,超出了我们在课堂中所受到的教导;(2)丛书名故意搞笑,用否定词表示肯定,这是信息时代、娱乐时代人们习惯的做法。比如英文cool这个词,本身是“冷”、“凉”的意思,但现在却更多地表示“火”、“帅”,即成了冷的反面:“热”,权威的译法是“酷”。现在有“酷毙帅呆”的联用说法,持老式汉语修辞、语法观念者当然不可能理解或者认可它们。又如terrific,原义是“令人恐怖的”,但口语中它经常用来指“好极了” (very great),意思正好相反。据说德语中这样的词也不少。(3)半真半假,有时实指平常意义上的可怕,因为科学中有一些东西确实是可怕的。如《能量怪物》一册中说:“有些时候,能量怪物是一个残忍而又疯狂的杀人恶魔,可以用几百种可怕的方式来摧毁人类。”

这套书最主要的特点是,根据儿童的认知与阅读习惯,以娱乐的方式讲解科学故事和科学过程。于是立即有两个严肃的问题:(1)科学传播能以这种娱乐的方式来做吗?(2)科学传播能够讲述科学史上的花边趣闻吗?

坦率地说,就在几年前,我本人对上述两个问题仍然给出否定回答,但是现在我变了(当然不是因为此丛书),其间经过复杂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我已经不再是科学主义者。此时,科学传播的观念变化了,再往前追溯,科学观(即我们对科学的看法)及我们的时代(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已经变化了。科学是人的科学,把人消掉、约掉的科学不是真实的科学,那才是“可怕的科学”、令人恐怖的科学。科学家既是圣人也是俗人,梅达沃(Peter Medawar)在《普路托的共和国》(Plutos Republic)中说:“科学家是一些性格迥异的人群,他们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做着不同的事情。科学家当中有收集者、分类者和强制性清理者。许多人天性是侦探,而许多人则是探险家。有些是艺术家,而另外一些是工匠。其中有诗人科学家、哲人科学家,甚至有少数是神秘主义者。”

我现在认为,展现于公众面前的科学必须是有趣的、吸引人的,否则科学会失去越来越多的公众,而科学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能否吸引最有才华的年轻一代关注科学、从事科学。本人理科出身,读了丛书中的几本,仍然有新奇之感,并不时笑出声来。如果广告词说法不假的话,“中年”的我能够读懂供孩子读的书(年龄限在18岁以下),我是非常高兴的,也许表明我年轻了。事实上自己时常感觉到确实老了,与9岁的女儿沟通有时是困难的,后来尝试站在她的立场上看问题,并认真读了读她在读的东西,隔阂减少了许多。

所以,关键的一句话是,科学可能而且应该以多种方式进行传播,科学是丰富的,足够人们去爱、去恨,也经得起分析、批判,千万别以老眼光看问题。“可怕的科学”是一套好书,它会吸引更多中国小朋友热爱科学的。科学传播观念的变革是不可抗拒的,北京少儿社成功引进这样一套丛书就是一个证明。

再顺便一提,我觉得电影《手机》是一部优秀的科普大片,应当获得科学技术传播奖,虽然可能从来没有人这样设想过。因为它以艺术的手法活灵活现地传播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影响,手机是方便的,也是恼人的。不用手机,是个人的一种选择,但这种选择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我对手机有着一种本能的抵制,因为它令我时常想起奥威尔的小说《1984》中的“电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