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和家园

2004-01-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杨晓升 我有话说
想要有个家,是每一个人的愿望。无论是谁,从出生那天开始,谁都离不开家,长大了又希望拥有自己的家。

家的外在概念,首先当然是房子。没有房子,就谈不上有家。风餐露宿、流离失所,虽然也是一种生存状态,甚至还有可能是个别人的一种境界,但这不属于普遍现象。处在这种状态的人,要么是迫不得已,要么是不食人间烟火苦中作乐,另当别论。

家是每一个人生存最基本的物质依托。家能够遮风挡雨,抚慰肉体和心灵。如果说人生是出征的航船,那么家就是人生的避风港,它能给人以喘息和栖息,给人以呵护和抚慰,从而积蓄力量继续远征,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

然而房子意义上的家仅仅是物质的,并不是房子越大你的人生就越辉煌。当然,谁都愿意拥有自己宽敞、舒适、明亮的房子,但我相信这并非每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所谓“舒适”,也并非房子越大越好。设想一下,假若偌大的人民大会堂归你一人居住,你也不一定觉得舒适。所以,你的房子到底舒适与否,因人而异,全看自己的感觉。有的人身居陋室,粗茶淡饭,却胸怀世界,其乐融融;相反,有的人占据豪宅,锦衣玉食,仍可能满腹忧伤,烦恼不断。我这么说,并非主张像古时候的一些圣贤先哲那样,只注重精神而忽视物质,更不主张过苦行僧式的生活。现如今,时代不同了,物质享受是大家的共同权利,也是提升我们生活总体质量的基本标志。我跟大家一样,也希望拥有更宽敞舒适的住房,即使我不想,妻子女儿也想。眼看着周围的朋友和同事纷纷抢购豪宅,妻子女儿时常给我施加压力:咱们家什么时候买新房子啊?其实,我家的房子并不旧,应该说还算新房,从1998年底进驻至今,也就5个年头吧;面积也不算小,使用面积70平米左右的三居室,在京城也算不错了。当然,这辈子我还想改善一下,争取住更大的,然而住多大的面积才算个够呢?

要我说,即使不再改善住房,就维持现有的条件和面积,我也能说得过去,因为我也是吃过苦、经历贫寒的人。我出身于广东潮汕地区一个乡村教师的家庭,父母虽然都是城里人,但上世纪50年代初,二十来岁的他们就都到乡下当乡村教师,而且由于工作需要和不断的政治运动,他们被频繁调动工作,不断在乡村学校之间流动。我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跟随父母长期住简陋的乡村校舍。最窘迫的时候,一家六口人挤在十来平方米的一间平房里,没有厨房,没有厕所,房子甚至透风漏雨。要命的是南方又是多雨天气。刮风下雨的夜晚,我们一家人时常是在漏雨处摆满铁桶或脸盆,听雨点叮当作响,闻风声呜呜鸣叫……时间一长,全家人也渐渐习惯了,那原本恼人的雨声风声竟然也成了我们的催眠曲。实在太过拥挤的时候,我还跟乡村里的小伙伴搭伙,夜晚去住他们家在村边竹林里临时搭建的“篷寮”(草棚),“篷寮”有的用稻草搭成,有的则是甘蔗叶构建。用如今城里人的眼光看待,那绝对是绿色旅游的待遇呢,多么富于诗意和浪漫。但别忘了,那时候可绝没有那么诗意和浪漫,因为夜晚睡觉的时候,我的身边时常是蚊子围攻,虱子骚扰,能够入睡就已经是最大的造化了,哪里还谈得上诗意与浪漫呢?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家的经济条件逐渐好起来了,住房条件也随之得到了改善。先是在乡村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受上级教育部门的关照,被安置到镇上,年已半百的他们平生第一次住上楼房,两室一厅的房子,水电俱全,虽然没有煤气管道,父母却已高兴得合不拢嘴,兴奋得几天几夜都睡不着觉。后来我们几姐弟先后考上大学并参加工作,先后有了自己的房子,房子比父母住的那套两居室楼房都还宽敞漂亮。尤其我最小的弟弟住得更加宽敞,140多平米的楼房,宽厅大屋,门窗和阳台敞开胸怀迎接和煦的春风与明媚的阳光,让已经退休的父母真正感觉到欣逢盛世,满足之情溢于言表。相比于两个弟弟,我的住房无论是面积还是格局都不如他们,但我的父母到我这里来小住一段时间,也都已经很满足,连声说我单枪匹马独闯京城,如今能拥有这样的三居室房子已经很不容易。当然,做父母的之所以高兴,最主要还是看出了我在京城里拥有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和事业。

所以对我来说,家虽然重要,但仅仅有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和事业,否则即使拥有自己的房子,精神上也将无所皈依。

还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的经济领先于北京、人们的收入水平远高于北京的时候,广东的亲朋好友不断劝我调回广东,家里人也不止一次动员我回家乡工作,理由是那里的钱挣得多、房子也住得宽敞,而我却无动于衷。每次到广东,无论是住亲戚朋友家还是住弟弟的家,虽然住的房子宽敞,而且每天好吃好喝,但只要时间一长,心里就不免惶惶,因为整天饱食终日,除了朋友和亲戚往来便无所事事。

只有返回到京城的小家时,我那颗悬着的心才得以安定,因为我又开始了我所熟悉并热爱的工作。在这里,我虽不富有,可也并不贫穷;虽然没有大红大紫,可也自得其乐。重要的是,我的兴趣、我的能力和潜能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释放,虽然忙碌,也不乏苦恼,但快乐和充实却始终伴随左右。对此,我很知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