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语”后春笋

2004-01-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赵强 我有话说
社会现象因其存在而在媒体上出现,词语因需要而在语言中诞生。一种潜在的力量促使那许多新词自行筛选、优化,不受欢迎的词被剔出去继而消失,留下的便形成了强有力的语群,将支离破碎的现象统一起来。

当某一事件或某一社会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会有许多相关词语出现在街谈巷议之中;反过来说,当人们的谈话中频繁出现若干“关键词”时,这些关键词出现的频率,直接反映了相关事件受人们重视的程度。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不仅吸引了全世界人们关注的眼球,连舌头也被迫卷入了一场虚拟的战争风云。你无法逃开那些“关键词”,当Google或Baidu这些搜索引擎提供了数百万计的相关页面时;你也无法逃开谈论那些“关键词”,当你周围的人总会有意无意地将话题绕回到“伊拉克”、“萨达姆”时。这些在某一时段围绕某一新闻焦点而密集出现的“关键词”也被称作“热门词”,很多国家都有评选年度热门词的习惯,比如出自美国国防部长拉斯菲尔德之口的“老欧洲”就成为了去年德国人的舌尖新宠。

除了热门词之外,还有一类词语被称为“流行语”,可能在任何稍显权威的词典内都无法找到它们的身影,也很难追溯到第一个“发明”这些词的人是谁。与时装界、音乐界等等的流行不同,对于流行语,人们永远是后知后觉的,直至走到哪里都听见不明所以的词句,才知道: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流行。最奇怪的是,不管参与得多晚,都不算太晚。

在告别2003之际,韩国媒体对过去的年度作了一个总结:左往右往。意思是迷迷糊糊,跌跌撞撞,看不清目的和方向。而韩国老百姓也用生活中冒出来的“口头禅”勾勒出2003年模糊的影子:“白手”,已长大成人,却在一个月以上的时期内对国家经济发展毫无贡献的人;“李太白”,指20多岁的青年人失业(韩语中“李”与“二”的读音相似),他们大都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企业都愿意雇佣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应届毕业生不受欢迎;“三八线”,即随时面临着失业危险的38岁;“四五停”,一些公司将退休年龄(韩国人称“停年”)提前到45岁;“体温离职”,是指不少员工实际被迫将“停年”提前到了36岁半左右,而人体的正常体温又恰恰是36.5℃。此外还有以“鱼”来形容各种各样失业的说法,如“黄花鱼”代表提前退休,突然被辞退为“黄太鱼”,名誉离职(自动提前退休)就是“明太鱼”。“热门词”和“流行语”是不同的,前者指向新闻焦点,后者则指向社会焦点。热门词大多为现有词汇,而绝大多数的流行语是别出心裁的创造、组合、引申甚至扭曲。紧密围绕着新闻焦点的热门词平铺地展开,无论使用频率有多高,都仅仅是评论而已。前年春天我们谈论“沙尘暴”,去年春天我们关注“SARS”,随着相关的新闻焦点成为历史事件,热门词又会回归到语言中原来的位置。它们过去和未来都一直存在于彼处,只是暂且借用一下。社会焦点和与其相关的流行语是纵深式发展的,虽然表面上看来,使用频率的高低同样可以代表社会焦点的被关注程度,但是每一个使用它、了解它的人都参与了该社会焦点的发展。换言之,新闻被过程化了,而社会被语言化了。

社会现象因其存在而在媒体上出现,词语因需要而在语言中诞生。一种潜在的力量促使那许多新词自行筛选、优化,不受欢迎的词被剔出去继而消失,留下的便形成了强有力的语群,将支离破碎的现象统一起来。生活中见到的、大众媒体上听闻的,都被这一组新产生的词语牢牢地牵引住,形成系统化的整体。语言的伟大力量常常为人们所忽略。远古时人类为万事万物命名,自然界才成了人化的存在;流行语群为新的社会现象命名,我们才看到了现实背后的意义。

在当下迅猛发展的社会中,新词语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每个人都可能在随时使用着它,感知着它,并且丰富着它。但很少有人去关注“语”后的春笋。在语言背后,存在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它使新词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描述甚至规定着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