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众人印象中的臧克家

2004-02-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诗坛泰斗臧克家于2月5日晚上8点30分病逝于协和医院。今天上午,臧克家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作为一个有很多诗作被广泛传诵的诗人,臧克家的悄然离去,引起了人们的许多怀念。

诗品和人品一样让人敬重

北大教授谢冕在很早的时候就接触到臧克家的诗,比如《烙印》和《罪恶的黑手》,臧克家是谢冕的诗歌启蒙人之一,使他认识到中国不仅有丰富的古代诗歌,而且在白话写作中,也有可以和古典诗歌相媲美的诗篇。谢冕说:“我念初中的时候,接触到克家先生创办的《诗创造》,我非常喜欢《诗创造》清新质朴的风格和向往光明的内容。我从这本刊物当中不仅学到如何做诗,而且学到如何做人。我和克家先生来往最多的时候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在我的心目中,他是和蔼热情的长者,和他在一起从来没有和长辈相处的拘束感。不管是在《诗刊》编辑部还是在先生府上,每一次见面都很亲切,每一次都成为美好的回忆。”

1958年,担任《诗刊》主编的臧克家委托徐迟找到谢冕,希望他联合几位同学写一本中国新诗简史。当时还是北大三年级学生的谢冕,约请孙绍振、孙玉石等同学利用一个寒假的时间,写出了中国新诗发展概况,后来在《诗刊》连载。那段时间,谢冕和臧克家先生来往很多,得到他的帮助和教导也特别多。上个世纪80年代,朦胧诗兴起,谢冕发表了一些文章。臧克家对此有不同意见,给谢冕写信表示自己的观点,也对谢冕有过批评。谢冕说:“在他的批评当中我仍然可以感受到作为前辈诗人对中国新诗命运的担忧和对晚辈的关心,我对他的敬重并未改变,我对他亲切的印象一如继往。克家先生的学识非常渊博,他不仅在新诗领域写出传世的名篇,而且对旧诗有着很深的修养。在我心目中,他是位博古通今的大诗人。他的去世,使中国失去一位对新诗做出重大贡献的诗人,我觉得非常惋惜。1月份,上海市的辛笛先生去世,2月5日,克家先生去世,这两位对诗歌有贡献的诗人先后离去,使我有一种感觉:中国诗歌史的辉煌一页落下了。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怎样把克家先生毕生奋斗的事业继续下去,是我们后来的人要做的。”

诗人李瑛称,臧克家是对他影响最深的老诗人之一,是自己的长辈,但他却有点“怕”见臧克家。为什么呢?“他对于晚辈,对于学生是非常热情的,你如果去他家里,他会滔滔不绝地谈人生、谈社会,我很担心这样会影响他的身体。他身体不好,我写信问候他,他就趴在床上亲自给我回信。他的夫人郑曼建议打个电话就行了,他却坚持给我写信。我听郑曼说,即使在医院里,他对医护人员的关爱也非常感动人。他的诗品人品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实在应该好好向他学习。”李瑛说,80多年来我们国家历史的风风雨雨在臧克家的诗里都有反映。他的诗和时代同命运,关心劳苦大众,这是他创作的根本主题。另外他非常注意写自己所感动的,语言平易、朴素、自然,不像许多诗歌那样让读者费解。所以他的诗在群众中影响非常大。克家同志不仅诗好,人品也好,平易近人,质朴自然,对年轻人循循善诱,自己又始终是正直的,关怀国家社会人类的命运。

中国诗坛的巨大损失

“臧克家是很有影响的诗人,他的特点是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步,在中国诗坛影响巨大。他30年代的作品在我们的新诗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提起臧老,著名作家魏巍满含深情:“我从十五六岁就读他的诗,解放以后我们在北京的各种会议上常常见面,他是对人很热情、谦虚、诚恳的一位同志。”

鲁迅文学院院长、诗人雷抒雁对记者说,臧老在年纪很大时还在坚持写作,专注地写了一生,他活得很充实,很有价值。他有很多优秀的诗篇,不但写在书里,更流传在人们口中。

去年《诗刊》召开了臧老创作80周年的研讨会,当时热烈的气氛恍若昨日。《诗刊》常务副主编叶延滨说道,在中国诗歌史上,艾青和臧老营造了新诗的两个高峰。艾青对中国新诗的贡献是把中国新诗和世界接轨,臧老则是从传统诗歌的角度,体现了新诗的现实主义和关注民生的特点。叶延滨还提到,作为《诗刊》的第一任主编,臧老与毛主席有很多书信往来。《诗刊》是中国诗坛的重要阵地,它的发展与臧老的关心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的诗人汪国真说:心目中的臧老,“是新诗史上很重要的诗人。他创办的《诗刊》培养了新中国几代诗人。在我印象中,臧老是谦和、正直、质朴的诗人,不仅表现在为人,也表现在诗歌作品上。”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去世后,王府井书店很快设了臧克家图书专柜,把《臧克家全集》、《臧克家回忆录》、《世纪诗星——臧克家》等相关的图书集中起来,以方便读者阅读。北京图书大厦的二层也集中了多种有关臧克家的图书供读者阅读购买。

今年1月份由工人出版社出版的《臧克家回忆录》,是臧克家老人奉献给读者的最后一本书。书中回忆了他的诗歌生活,他在战争时期的经历,以及与老舍、季羡林、郭沫若等人的交往。他在晚年陆续写成的文字则在这本书里按一定的主题串在一起。这本装帧淡雅的图书,首印1万册,在1月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即订出1.2万册。责任编辑李阳说,这本书出版后,立即把样书送到臧老的病床前。靠吸氧机呼吸的臧老点点头,很是欣慰。李阳介绍,臧老去世后,很多媒体又在和出版社联系转载《臧克家回忆录》。

臧克家逝世后在普通读者中的反响也很大,中国书店的韩征说:“臧克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我印象最深的是《有的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但它不只写了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阐扬了某种人生哲理,对我们在做人方面有很大影响。”

任教多年的语文老师步宝环对臧老的诗歌别有一番感触:“臧克家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他的作品像火焰一样点燃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讽刺诗,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又写了很多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教学生们读了多少年,但每读一次都有新的体会。”

北京市文联的陈女士说:自己印象中的新诗只有课本上学过的臧老的《有的人》。精辟的诗句,是诗人对生命意义所作的深刻概括,揭示了“生”与“死”的价值,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王府井书店一位姓刘的读者说:上小学时就学过臧克家的诗,当时就觉得深刻,多年以后更体会到其中的含意。“‘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就是这样的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