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西师版国标教材走高素质成才之路

2004-02-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合川市杨柳街小学 李颖 我有话说
新课程标准犹如一场世纪春雨,洒向了广大教师的心田。我作为一名新课程实施的实验教师,真是站在了潮头、浪尖上。阅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西师版),真是爱不释手,好像是语文教师们等待了多年的、久违的朋友。新教材的教学已有两个月了,我感触很深,下面就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谈点自己的体会:

 

 一、具有时代气息的编排

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以往的语文教材相比,我觉得它更有时代气息。新教材在编排上充满了趣味性,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从感观上看,课文插图鲜艳、美观,贴近学生生活,字体、字态上也安排得细致、适用;从教材的选集上看,既沿袭了以往教材的优点,又添入了许多富有科学性、时代性的知识。如:人造卫星、买文具……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令我印象颇深的编排有:把你想写的字写一写,大家说、自主识字园地,汉字娃娃的话,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更贴切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人文性凸显

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某些“纯工具性”的做法。《课程标准》在肯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增强了人文思想,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实验教科书》为了更好地落实人文思想,从课文的选编到课后问题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这种主导思想,如《平平的手》一课课末,让小朋友说说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用自己的双手做过什么?小小问题的有意设计,就提醒了学生从小要学会尊敬长辈,关心他人,从而形成优秀的品德。

 

 三、体现了自主性、平等性

新教材放下架子与学生平起平坐,在书中与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的选择。这一点充分体现在课后的练习中。

1.提问方式的改变,不再是以往的“完成……”的形式,而是以“把你想写的字写一写,你还认得我吗?”等形式参与学生的练习,将以往的主体地位由教材、教师转化为学生。

2.要求的提出不再是“一刀切”式的不顾学生自主选择的统一要求,而是考虑到学生情感、个人喜好的差异。比如积累与运用中,“写写你想写的词语”是以商量的口气让学生去进行自主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不是强迫学生去写哪个词。“自主识字园地”旨在为学生主动识字,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识字才干提供平台。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可以识字,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初步形成奠定基础,而不是强迫学生必须把这些字都记牢。这样真正实现了教材、学生的平等对话,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意识。

四、呼唤教师观念的更新

我认为,新课程呼唤新观念,没有新观念就没有新课程。换言之,课程改革实质上就是改造我们自身,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新课程共同成长,我们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新生。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我以为,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以前,我们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而如今,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要在带领孩子走进新课程中,把钥匙交给孩子,让孩子们自己去开启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五、给孩子们主动探索的机会、发展自我的空间

新教材题材的丰富,信息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性,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比以前活跃了,都在想办法以最好、最快的方法学好。如教学积累运用(二)的比一比,读一读时,让学生观察,每一组声母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形状的?学生想像力可丰富了,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个学生两手伸出大拇指,半握拳,用手比划说:“左手b,右手d,两手一对b和d。”还有个学生伸出手来做起了声母操:“左下半圆bbb,右下半圆ddd。”还有的学生编起了顺口溜。这一切都在试图让学生尽快地形成深究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为孩子们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是焕发课堂活力的催化剂。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在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实验教师十分重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力求在课堂中形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每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在使用了一段时间的新教材以后,课堂景观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们不再被动地学习,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着“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展现自己的活力。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师生携手走进新课程,开展新探索中,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从依赖性向独立性,从孤立性向合作性,从他主性向自主性,从继承性向创新性,从接受性向深究性,从复制式向建构式,从静听式向活动式,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我们还惊喜地发现,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在不断地上升,教师的作用在逐渐地下降。实现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责任的根本转移,再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目标了。

初步探索的经历,些微成功的体验,似乎让我们已经见到了这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小学教育带来的充满希望的曙光。

支持体系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提供:

 

 学术支持

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西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科专家队伍、教材编委参与实验培训,深入课堂调研,进行过程指导,下达研究课题,开展教材实验的专项研究,优秀论文评选,大中小型研讨会,研究课,中期实验巡查。

助学体系

教学参考书;教案学案;典型课例;教具学具(配套音像资料、课件等);教改网站:www.xscbs.com。

服务承诺

针对各实验区的具体情况实行一级培训、点对点培训和重点培训;由西南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主办的《基础教育》杂志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课改实验园地》、网页为实验区提供研究阵地;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专设培训部,本社专设教材室负责教材实验的所有事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