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汇通创新自成一体

2004-03-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乐黛云顾问、杨乃乔主编的《比较文学概论》是一本富有学院派特色的教材。它以建构中国比较文学理论体系为目标,汇通透视,整合创新,自成一体。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经过20年的成长,结束初创的“散打”状态,进入了正规的学理研究的成熟阶段。

何谓学院派研究?就是把它作为“学问”来做。研究对象

的历史沿革,史料的构考辨析,术语概念的嬗演与内涵的厘定,学理探讨与科学体系的严格建构,这就是学院派的“学问”。所谓“做”学问,乃是要求遵循学术规范,严谨扎实地去考辩求证,重事实、重考辩、重学理,不以追求现实功利与轰动效应而去哗众取宠。中国比较文学过去在20年的初创中,以“显学”为号召,不免有拼“西”就“东”、制造轰动效应的浮泛。20年来持续性地追随西方一波波新潮理论,在“比较”的名义下,以开放、兼容为名几乎包揽了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直到种种跨学科研究等一切学科,变成了“无边”的比较文学,失去了学科的学术个性与学术规范。杨编《概论》的学院派品格,首先就体现在对学术追求的严肃性和学术规范的严谨性上,此部教材的学术目的是要构设一个“自身相对严谨的学理体系”。比较文学绝对不能因为它的开放性而丧失它的学科界限与学理性,成为什么都行的“综艺晚会”。“只有严肃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比较文学才有可能成为一方具有学术规范的国际公共学术研究领域”。我认为,这部教材的学科理论体系和学术规范建构意识,不仅以其严谨性而呈现出学院派品格,也因其针对性而颇具学术意义。

为此,《概论》对一些重要的学术概念通常也是学科术语的内涵与界定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其意在将学科理论体系奠筑在严谨的学理基础上。读杨编《概论》,一个强烈印象就是历史感贯通全书。它总是为比较文学的种种学术概念及学派状态追本溯源,从学术概念的演变及学派的沿革来考察比较文学学科的嬗演,最终为学科定位以描述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这部教材以历史观念剖析了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关于比较文学的概念定义,表述了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美国学派与平行研究,俄国学派与历史诗学研究,中国学派与阐发研究的关系,以及介绍了中西译介学的范式之历史与未来,渗透其中的历史感令全书的立论富有学理性与科学性。第二章对于法、美学派各自关于比较文学概念定义的多层面内涵介绍表现出精细缕析,使我赞叹作者辨析思维的层次清晰与细致深入。为了廓清对“比较文学”的种种误解,给“比较文学”一个严格的科学界定,《概论》总是先从语义学方面探析那些重要的学术概念,这也显示了杨编《概论》的学院派功力。教材辨析了从汉语字面上对“比较”产生误读的两种可能性,在印欧语系下对“比较”理解的困惑和误读,在东西方语境下“文学”被误读的语言修辞原因。从各种语言文化层面的对话、透视――杨乃乔称之为“汇通”――中,杨编《概论》所定义的“比较文学”这一学科概念在特定的历史景观下表现出相当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书中对“本体”的语言学考索、对于“诗学”一词在东西方文化语境中不同的基本蕴含之分析,都显示出良好的语言学修养,这正是保证《概论》在立论上呈现出学院派品格的重要条件。

杨编《概论》对于“比较文学”学科概念的定义,是遵循着三个层面深入探测的: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什么是比较文学?什么是比较视域?这三层思路,逻辑性强,层层深入,直逼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核心。《概论》提出,比较文学学科自身的成立在于主体定位,这是杨乃乔对“比较文学”进行学科定位的理论立足点,认为比较文学研究在学科成立的意义上不同于国别文学非常强调主体性,比较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其安身立命的基点――本体就是比较视域。正是在这样一个立论的基点上,《概论》对比较文学研究中“四个跨越”的内在意义链,对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这五个相关学科概念界定,才可能给出明确精细的阐释。

从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基亚到威斯坦因、韦勒克、雷马克、唐纳德・吉布斯,以及乐黛云、孙景尧等,直至2002年8月在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比较文学年会,都曾给比较文学设想出种种不同的定义。大陆比较文学界在美国学派的影响下一再强化比较文学学科的宽容性与开放性,这种境况使比较文学一度面临着走学科无边化的危机,这部教材对于“比较文学”这一学科概念的界定中把比较视域设定为比较文学安身立命的本体在相当严谨与科学的意义上缓解了这一危机,使比较文学的学科概念及学科边界清晰了起来。

这部教材提出,比较文学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汇通”,要求其研究工作在本体论上定位于比较视域,进而对两种民族文学或文学和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体系化的内在汇通。尽管要分清究竟是以“比较视域”为研究“本体”抑或比较仅是方法论,这在事实上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杨编《概论》的严格定义,对当前比较文学理论界颇具启示的意义。

以比较视域为比较文学研究的本体,杨编《概论》提炼出“视域论”、“学派论”、“类型论”、“译介论”、“诗学论”、“思潮论”等九章格局,以此展开了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与阐释。虽然这部教材囊括了中国比较文学面临的诸多理论问题,但有着明确的学理思维与学科体系。可以说,杨编《概论》超越了通常概论的平铺直叙及缺乏理论的状态,将探索中的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研究推进到更高一层的学理研究阶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