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香港的“二楼书店”

2004-03-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读书人刚到香港,走在拥挤忙乱的街道上,肯定会非常迷失。“车如流水马如龙,华灯高照不夜天”,这是大众心目中的香港。目之所及,却没有一间真正的书店。在街面上的书店一般是卖文具,中小学教材和实用的工具书。于是很多人就会附和这个判断:香港是文化沙漠。但是,且慢发出这样的感慨,请抬头看看吧。抬起头你就会发
现在那些服装店、电器店、饮食店的二楼、三楼上,挂着一幅幅书店的招牌。牌上的店名也是清雅的:像“洪叶”、“乐文”、“田园”、“榆林”……这就是香港书店的特有景观:“二楼书店”。

“二楼书店”创始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一些香港的知识分子深感香港文化土壤的贫瘠,于是他们找出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方法:办书店。他们将书店当作社会启蒙的媒介,销售的自然是一些不能畅销的书,只能将店面开在租金低廉的二楼、三楼。我去过的国风堂书屋甚至上了四楼,不过据说还有开在十一楼的书店。

旺角西洋菜街,香港最繁华的地段。短短百米的街道上,近十家书店隐藏于闹市的上方,混迹于灯红酒绿之中。急匆匆的过客看不到它们,无心抬头望天的人也看不到,至于那些双眼盯着电器、珠宝或者俊男美女的人更是不会看到,这样就决定了上楼买书的心情必须是悠闲而缓慢的。当你穿过密集的人群和潮湿的空气,走上那些陈旧而狭窄的阶梯,你会明白那一道长长的、曲折的楼梯仿佛时空隧道,把日常的种种琐碎和烦恼通过攀登这种仪式渐渐地释放出去。

田园书屋是其中资格最老的一间,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很多二楼书店的老板和它都有很深的渊源。田园书屋最初是以大量来自台湾的社科人文书籍而著称,并且利用台币和港币的差价以及直接进货的低折扣,它还能够以一般书店没有的八折优惠吸引顾客。走进书店,不足四十平米的空间被书本塞得满满当当,读者不得不侧身而过。在这里找不到其他书店堆得山高的股票投资指南、心灵鸡汤,更找不到亦舒、黄易,这里有《诗经》,有《红楼梦》,有《艺术哲学》……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是很难相信香港原来有这么多的纯文学书、艺术书、哲学书在霓虹闪烁的半空中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离“田园”不过数十步距离就是乐文书店,在这里买书的优惠是任何爱书人都不愿意错过的。所有书籍七到八折,如果满了100元还可以赠送10元的购书卷。店长曾先生是个圆脸,笑眯眯的年轻人。他告诉我,“乐文”以台湾书为自己的特色,店里70%的书籍来自台湾,主打项目是文学、历史和哲学。说到香港的书店,他认为这里大小书店遍及港九各区,书种繁多,能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书,即使暂时缺货,有些书店也能设法帮助订货和邮购,这一点,实在是港人之福。的确是这样,香港的文化东西融合、华洋杂陈,多元化的格局也表现在这里的书店。像乐文书店是以台湾书为主,而曙光书店主打项目是欧美的原版书籍。近年来,又出现一些书店专营内地书籍,例如“尚书房”,“国风堂”。当然更多的书店综合了各地优质的图书,仿佛一个小型的世界图书博览会。在台湾,买内地的书比较困难。在内地,买港台和欧美的书也不容易。只有在香港,内地、台湾乃至世界各地的书籍源源不断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香港的读书人是幸福的。

说到香港的二楼书店,洪叶书店是必须要提及的。它现在是经营规模最大的一家二楼书店,开了三家分店,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老板叶桂好对于读者喜好的敏锐触觉。这位精明的女老板再三强调进书的“眼光”。她自己比较得意的两个例子是,洪叶书店在香港最先引进了台湾远流出版社的“传播馆”系列书籍。当时香港的传播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刚好开始兴旺起来,这套原本曲高和寡的学术丛书竟成了畅销书,所有库存一销而空。还有一次,她从内地引进了《柳如是别传》和《东史郎日记》,在短短一个月里,竟然销售了一千多册。叶桂好兴奋地说,“做书店最开心的就是这个,好像一座桥,把好书介绍给读者。好书畅销了,就会鼓励出版社出更多的优秀读物。而好书越多,就会吸引更多的读者,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也许是为她的话做出印证,洪叶书店目前放在醒目位置的畅销书是杨绛先生的最新作品《我们仨》。以往,二楼书店囿于资金和场地,无法为读者提供舒适的购书环境。而“洪叶”是它们当中最早开始注重书店的装潢,并且努力在极为有限的空间为读者设置休闲座椅。之后,许多二楼书店纷纷效仿,人们开始发现这些小书店也变得光线充足,装饰精巧,还提供免费茶水。叶老板笑着告诉我,她的“革命”也是因为夸下海口,被逼无奈之举。当时她接受《明报》采访,豪情万丈,说出自己理想中要开的书店应该有座位,有咖啡。等到真的开了分店,就有读者打电话来说她没有兑现诺言。结果只好硬着头皮,一一落实。此外,洪叶书店也是推动各种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去年7月底至8月初,在第14届“香港书展”举办期间,一个被视为另类书展的“牛棚书展”在土瓜湾的牛棚艺术村举行。而洪叶书店是主要的参与者之一。说到这个问题,叶桂好毫不掩饰对“香港书展”的批评。她说,“我不喜欢香港书展,它太商业化,书籍的功利性太强。主办方目的不在于推广文化,而在于贸易。支持牛棚书展的原因就是想给真正的爱书人提供一个不同的选择。”

香港的“二楼书店”各有特色,不仅仅限于旺角。例如港岛湾仔的“青文”,“曙光”书店。它们经营者本身的背景也非同寻常,“青文”即“青年文学”的意思,它的最早创办人都是以前办“香港青年文学奖”的大学生们,其主打项目自然是文学书。现在书店渐渐向出版方面转型,它所出版的一套“文化视野书系”,是香港文化研究中前卫的代表。“曙光”专营欧美的原版英文书籍,它的老板是香港最早研究哲学家本雅明的马国明先生。曙光书店的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方面的英文书特别多、也很便宜,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顾客。现在这两家书店打通了,浑然变成一家。它们可能是香港二楼书店中为数不多的几家,依然保持原有“不修边幅”的模样。在这里,你仍然可以看到背擦背的狭迫和凌乱的排列。四周墙壁斑驳,照明设备是老式的日光灯管。可是每天却有众多的顾客气定神闲地到此看书、买书。对于真正的爱书人而言,哪里有既便宜又可心的书本,哪里就是他的天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