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图形折射的民族身份和记忆

2004-03-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中国纹样史》书影

纹样是什么?现在吃惯了麦当劳、肯德基快餐的人恐怕很少有人去想这个词,媒体也如此,“纹样”是不可能成为时下

的热点的,因此也不在关注之列。

然而“纹样”又确实是活着的历史,刚刚度过的春节,中国传统的“祈福吉祥”又充斥着大街小巷,从唐装的面料图案,到年节礼物的包装,如意、福、寿、龙凤等等,无不是“纹样”,这有点像欧洲古老家族的纹章、图腾,其意义代代相传。有一段时间,电视直播某地水下考古,或者是汉代棺椁现场打开,由于媒体的推波助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殊不知,真正需要考古的东西正穿在我们身上。

但大众的忽视注定了研究“纹样”是寂寞者的事,因为它涉及历史、考古、人类学、民族、民俗、宗教,甚至神话、传说、中外交流。一个需要兼具如此繁杂学术领域的学者,有足够的智慧去做“显学”去了。然而“纹样”何其有意味!例如莲花纹,一个我们熟视无睹的图形,自魏晋南北朝甚至更早一些,通过佛教的东传,以及本土化,在陶瓷装饰、寺观壁画等上面,各种形象代代迭变,呈现丰富的面貌,意义广远,这是真正的活的传统!

吾师田自秉教授就是这样寂寞的发现传统的人,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退休后,一直闭门不出,整理研究中国纹样发展的历史。他今年已近80岁,青年时因工作过于拼命而生过重病,壮年时误评“右派”又痛失大好光阴,两年前因心肌梗塞而住院抢救,九死一生,这本内容丰富浩繁的《中国纹样史》就是他70岁后开始动手的,每当想到此,我们这些如今都在热闹地忙着场面上的事的学生,不禁汗颜。

中国的纹样何止百种千种。中国是一个装饰大国,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影响着生活艺术注重装饰,而装饰的主体是纹样,是图案。每一个朝代、时期有自己的流行纹样,但是代代又因社会的变迁、民俗的更新而有传承,纹样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象征和符号,一种不可抹煞的记忆。此前也有不少专家有纹样史或集成书籍印行于世,但由于纹样繁多,要深入考据谈何容易,因此这些出版的资料特征较为明显。田自秉先生按历史线索,从时代流行纹样、主要传承纹样、一般纹样、典籍反映的纹样,对历代纹样作了缜密的考察和钩沉,征引文献典籍达500种之多。纹样是图形,他又从其收藏的上万幅纹样中精选600幅经典作品,随文编排,图文相得益彰,又兼装饰者的精心设计,使这部《中国纹样史》显得更加厚重、典雅。师母吴淑生教授是染织史的专家,有《中国染织史》印行于世,其女田青教授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设计系主任、学科带头人。染织与纹样具有天生的联系,因此此书确乎是田师一家合作之佳作。

(本书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