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技术的糖衣:计算机专著的封面

2004-05-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我们平时说的“糖衣”,其实还包含两种略有区别的意思。炮弹、药片有糖衣,那是作为外层的掩饰,用以缓解内容的苦涩或危险;而一些点心、干果上也会有糖衣,这却是犒赏味蕾的精华、一次享受中的锦上添花。比如,要是错过了球赛中的关键入球,观众们往往会说:“真不走运,我错过了蛋糕上的糖衣!”――其实计算机专

著的封面也正类似于这糖衣。虽然总有人把它看作是给炮弹或药片加上的虚饰,但我却乐意把这封面当成阅读体验的精华;好的封面就像糖衣杏仁上的糖衣一样,能给我们带来难得的愉悦,而每次碰上内容地道、但封面拙劣的技术专著,我也都免不了要发些“吃了蛋糕却错过了糖衣”的感慨。

一本技术图书为什么要讲究封面呢?听上去,这个问题好像就跟“技术人员为什么要讲究着装”一样显而易见;不过其实,根据出版者对于产品的理解、定位,封面也往往会充任不同的角色。假定你――像我一样――正站在家里(或书店里)的技术书架前,打量着架上装扮各异、媸妍有别的一本本专著,你就能发现,其中有几位形象特别的朋友总在争夺你的眼球。没错,它们的父母――出版者们――正是按照“越醒目、越抓人越好”的原则打扮这些孩子的。这里隐含的假设是,如果封面给人的印象最深刻,那么书店里的读者从一组同类作品里选中该书的可能性也就最大。基于这个假设,设计者当然也要极尽浓妆艳抹之能事:封面用色对比越强烈越好,最好在要点处还要打上高光;书名字号越大越好,最好在字体上还要加上变形或阴影;封面图案越有震撼力越好,最好既能体现高科技、时代感,也要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对野性的渴求,还要活力迸射、还要品位不凡……最后,如果这些布置仍不足以让本书在架上脱颖而出(这肯定越来越难,因为以上做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出版者采用),我们就会发现另一些更繁重、更琐碎的饰物,比如一条元帅礼服上的绶带似的“腰封”,等等。

从出版者的角度考虑,我未必不能领会这一类封面设计的初衷。但按照我作为专业软件开发者和技术读者的多年感受来判断,我以为它所依据的假设本身就是可疑的。所谓糖衣,并不是含糖量越高就越好;同样,技术图书的封面设计如果一味强调“醒目性”或“震撼力”,恐怕也是错误地想象了技术读者的选购模式。事实上,技术图书封面的“震撼度”与读者的购买决定之间,只存在一种间接的、转喻性的联系。读者在同类著作中之所以选择“这一本”,除了内容、作译者知名度方面的考虑之外,更多地还在于对该书所属的出版商和丛书系列的认知程度。换句话说,技术图书的封面确实应该直接向读者“说话”,但这搭话也需要技巧:它应该告诉读者“我是一本怎样的书”、“我来自哪个家族”,而不是仅仅一个劲儿地喊“看看我!看看我!”。

所以技术图书的这层糖衣,大概也应该是一种微妙的东西:就像真正的糖衣在与舌尖接触的一瞬间释放的妙味,或者像明眸善睐的女孩子一个眼神里传达的情愫,技术图书封面包含的信息应该是丰富的、多维的,但它视觉效果却又必须是一致的、简洁的。看着那些一味追求“醒目”的封面,好比是整个一间宿舍的女生同时对你提问:书名呀、图案呀、腰封呀都在争夺你的观感。这种对效果的过度追求,大概是自矜技术高超的美工们的通病:在设计过程中,他们往往以为效果制作的难度越大、技巧含量越高,设计结果就一定越好。他们钟爱的小玩艺总包括故弄玄虚的艺术字、莫名其妙的阴影和金属光泽、似是而非的三维效果、廉价的“淡入/淡出”等。但是事实却很明显:在多与少、繁与简之间的抉择通常是困难的和辩证的。一层同时具有15种水果口味的糖衣,不一定就比简简单单的巧克力糖衣更可口。

上面说到,技术读者通常乐意认同特定的出版商、特定的丛书系列。一个优秀的封面设计,恰恰就能够呼应、强化读者的这种认同。所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封面上统一、直观的视觉标识,就是对现存或潜在的读者群体的一种召唤和确认。所以,如果我们列举国外的一些最成熟、最成功的出版商和图书系列,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封面设计有着惊人的“统一性”:软件开发图书巨头O’Reilly的多个系列图书封面,都是最素静的黑白铜版画,上面只不过是一两只珍稀动物而已;另一家著名出版商Manning则标明:我们所有图书的封面图案都取自一本18世纪末的人物图集,“两个世纪之前的那种创造性、丰富性仍在激励着今天的我们”。越成功的出版商,其著作封面的选择就越审慎、越有“内聚性”――事实上,对于他们大部分的知名图书系列来说,封面设计反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同系列图书封面的基调、底色、字体、素材都是现成的,设计人员甚至只需要换一幅图案就可以了。而当国内的出版社引进这些名作时,却常常不甘心采取人家现成的设计;或是改头换面,为人家重新安上另一张脸,或是叠床架屋,在原有封面之外再加上一个古怪的外框――这好像是要告诉读者,国内版之于原版书的关系,类似于铁扇公主之于孙悟空。

还是回到最初的那个隐喻吧。封面并不是技术图书的一切,就像糖衣也不能等同于整个蛋糕或杏仁。但是作为包裹技术的糖衣,封面设计的成败倒确实能决定整本书的质量――无论那杏仁多么可口,谁也不会甘心吃到带杂质的、带糊味的糖衣。所以也许出版者真该多留意于此的:当心你的糖衣――别弄杂了、别弄糊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