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量身定制走进图书市场

2004-05-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图书数据库将技术数据传给数字印刷系统,一会儿工夫,书稿便印制出来,通过装订、切割,前后不到一小时,一本10万字的新书就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这是日前记者在知识产权出版社“按需出版工程”生产线上看到的情景。

传统出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参与编辑、排版、校对等环节的工作,时间长,印刷需要达到一定

的量出版社才不会赔本,几本、几十本书的需求因成本高昂难以出版印刷。按需出版是一种全新的出版方式,这种方式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数字印刷系统和网络出版系统完成整个流程。按需出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采用数字印刷系统,将出版信息全部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需要时直接印刷成书,省去制版等中间环节。一册起印,即需即印。若某书以同等印数计算(比如300册),数字印刷的制作成本比传统印刷大大降低。二是它以电子化库存替代图书的实物库存,避免了大量材料浪费、空间和资源占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三是采用计算机系统长期保存电子数据,改版、修订灵活方便,对同一内容的图书,可以用不同形式(如版式、封面、装订、内容取舍等)出版,充分满足个性化需要,支持各种特殊要求。四是它可以远程传输图书数据,把图书实物的流通变为信息的流通。可以在图书需求地制作,减少运输、邮寄等费用。因此,按需出版突破了传统出版模式中的很多限制,重新组合出版流程中编、印、发各个环节,特别适合于断版图书、短版图书和具有较强个性特点图书的出版和发行。

出版市场常常可见难以大量销售的学术著作、专业教材、信息资料、艺术作品、古籍、回忆录等类图书,这类图书更多地发挥着图书出版在文化积累、传承文明和推广知识方面的基本功能,但由于出版成本过高等原因往往难以出版。按需出版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选、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分别对按需出版工程的启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王选称:这是图书出版界长期以来的追求,是作者、读者梦寐以求的出版境界;于光远认为长期困扰出版界的短版和断版图书问题,终于有了一个比较稳妥的解决办法;舒乙高兴地表示这对解决“出版难”是个好“处方”。

知识产权出版社社长董铁鹰介绍,按需出版是在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对按需出版工作做了大量探索和调研的基础上,由该社率先在我国正式启动的系统工程。据介绍,国外在这方面已经先行一步并且取得良好的效益。美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商英特拉姆公司已与美国大出版商西蒙・舒斯特达成合作协议,将其12000种图书的书稿全部转化成数字格式实现按需印刷。在日本,富士施乐公司、微软公司和大型出版社讲谈社、小学馆四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按需出版的专业公司,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按需出版对出版业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美国专业市场调查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研究报告说,“电子图书和电子阅读设备将呈现缓慢增长的势头;与此同时,应读者要求定制印刷书籍和数字化教材的市场会急剧膨胀,形势将迫使出版商全面而深刻地改革经营方式和革新印刷技术”。报告预计今后5年内,以数字化方式传播的定制印刷书籍、教材和电子图书销售收入将达到78亿美元,占出版业总收入的17.5%。

按需出版的广阔前景,已经被国外的实践所证实。新闻出版总署要求知识产权出版社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发展方向,形成自己的特色。董铁鹰表示,计划在今年内建立按需出版数据库和专业网站,3年内使5万种以上断版图书和大量短版图书实现按需出版。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已经确定投入巨资发展适合中文的数字印刷连锁体系,并且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合作开展按需出版业务。为了把按需出版从试验转向实际应用,知识产权出版社正准备与各地出版单位、作者以及发行商展开多种合作,共同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