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也谈“为文学经典解毒”

2004-05-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最近,有两位学者出了一本名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批判》的书,副标题很振聋发聩:为中国文学经典解毒。大意是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很有些糟粕,中国人不该奉他们为经典。说中国人喜欢就是中国人的悲哀。(见《南方周末》2004年5月)

《水浒》和《三国》究竟如何,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纯属个人意见,不好去细说。但是,把个人的憎恶提高到“解毒”高度的行为,却失于偏颇。一个人不喜欢水浒三国很正常,却没有必要说喜欢三国水浒就是中国人的悲哀。

文学经典本不是教科书。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只要它还配享有文学之名,多少总是美玉与瑕疵同在,精华与糟粕共存。倘若强求所有的文学作品思想都符合现代人的健康心态为惟一标准,那么,文学史多半写不下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都是有毒的。李白有及时行乐的虚无主义,杜甫忠君爱国也是愚忠。《十日谈》显然在诲淫,《罗宾汉》显然在诲盗,《哈姆雷特》竟然写乱伦仇杀,好不血腥。鲁迅小说气氛阴冷……于是,所有的文学经典都得经受一场清洗,解封建思想的毒,割资本主义的尾。这种批评方式吹毛求疵,很不科学,一部作品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自然有历史和文化的多重原因。文学观念和思想或许有变化,但我们不能用今日的观念去生搬硬套,强求一致。

两名学者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毒,会戕害中国人的灵魂。我倒觉得,两位学者未免过于忧天,中国人读了几百年的水浒三国,好像也没有被毒化。杀人造反的不一定受水浒人物影响,玩政治的也未必都从三国中吸取营养,倘若说中国多乱世,人心大大的坏,责任也不能赖在学经典的头上。三国水浒倘若真的有毒,危害也是因人而异。两位学者引以为楷模的五四新文化人物,鲁迅,周作人等等,肯定都读过三国水浒,两位学者当然也读过,这都是未被毒化的好例。三国中有政治阴谋,水浒中有游民杀人,但这与文学经典无关。经典的解读是开放性的,不能因一种解读不好而彻底颠覆。读三国的不都是政治家,读水浒的也不预备作强盗。一般百姓还想快乐地纯洁读书。

最后,说说两位学者的研究。很显然,作者有先入之见,所以一叶障目,戴上了有色眼镜,看见的都是沙子。又说“中国人的悲哀”,自视也甚高,俨然“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俨然铁屋中最先苏醒的鲁迅。可惜,不是屈原而投江,不是鲁迅而呐喊,终究显得滑稽。如果中国学者都如此研究学术,那么,中国学术多半没有未来。我们推倒过,我们嫁接过,我们还反思过。推倒只需一时意气,重建却要数年积累。教训已经很深了,同样的命运我们还要重复多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