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世纪的语文课程改革究竟是怎样?

2004-05-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郑国民先生

在其《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开篇中提到:“从总体趋势来说,当前的课程改革‘跳跃性’的特点较为明显。”“跳跃性”并不是割裂传统的代名词,其实它正是本质的变化、飞跃性发展的特征。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反差,教育观念滞后,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不强,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导致的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不适应人自身多元化发展的需求等等,种种问题都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我们交上答卷时,不能满足于形式上的花样翻新,必须有飞跃性的质变。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这样的变革。郑国民先生的《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则在课改的背景下关注语文教育的质变,力图从理论上阐释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为语文教育带来的新取向。

语文教育界经常讨论4个方面的问题:“语文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教学语文”、“语文教育要教学什么”、“怎样教学语文”。“语文教育是什么”侧重研究语文教育的本质问题;“为什么教学语文”侧重研究语文教育的目标问题;“语文教育要教学什么”侧重研究语文教育的内容问题;“怎样教学语文”侧重研究语文教育的方法问题。郑著全书共7章,基本上围绕这4个方面而展开。作为“研制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课程实验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思考”的一部论著,全书“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语文课程目标、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学习方式和语文教材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扎根于厚重的历史与丰富的现实,从语文教学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沿革及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去清理语文教育的发展变化、改革根据与实施原则。特别是第四章“阅读教学的改革”和第五章“写作教学的改革”,首先阐释“改革的基本理念”,然后分4个学段阐释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改革”,具体详细地解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领域的目标,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为实践找到了切入的立足点。

在方式方法研究方面,郑著着力点在于从理论上认识教育教学的本质变化。书中论述“对话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教与学的方式,论述教学是“对话、沟通、交流、互动”,是“引起、维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些论述,并不是指导方式方法的具体实施和操作,实际上是对“教学”本质的重新认识和“教学”概念的重新界定。需要指出的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听到过一些教学过程的“表演化”和方式方法“形式化”现象,这大多是因为没有从理论上认识“教学”本质,重表面形式轻内在实质导致的。

全书理论探讨的多角度性、发展性使得它的内容包容性极强。对语文课程中内涵发生变化的一些概念,例如:“课程”、“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资源”、“教学”、“教师角色”、“自主、合作、探究”、“综合性学习”、“积累感悟”、“整体感知”、“评价”等等,郑著把它们或放在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中,变换位置,从建构主义、后现代课程理论、对话理论等不同角度进行审视;或置于中国传统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观察比较,在回归传统、科学主义、人文精神等各个方面展开思考,从而明确传统与发展、保守与改革、冲突与融合的复杂关系和内容结构。

理论分析密度大、强度高,给人的思考带来冲击,这个优点也反映出本书需要完善的一面。如对语文这门应该很有“意思”的课程,教学实例不足、案例归纳较少。在解释中国的语文教育时,有些论述是用西方的话语定位。不过在课程改革起步之时,在教育理念与实践需要开放平台的时候,这也是语文教育及语文研究必经的路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