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十年回首,童话大王细说封笔缘由

2004-06-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他早期作品的“简单的美”打动了每一颗当年的童心,但他后期作品的偏激以及模式化的情节又被太多对他怀有过高期许的小读者强烈诟病。他创造了传奇又颠覆了传奇。当一个对世界怀有过高期望的孩子长成大人,不得不直面人世种种阴暗与丑恶时,继续把头藏在沙里做着迪斯尼式的梦,不是一个真诚的作者所能允许的。但是,出路在哪里?出路在哪里?他放弃了童话,转向长篇小说创作和隐居。他,就是郑渊洁。

无论如何,他成为了当代儿童文学史上的一个传说。而这个传说的缔造者,“因为时代的关系只上过小学,因为女朋友嫌弃自己没上过大学而开始写作,因为想比别人拿高一点的稿费开办了《童话大王》,又因为杂志的压力写了这么些东西”。“他也不太看书,也不关心文坛上的什么事,但他就这样把自己生活改变了。”(郑渊洁语)

十年隐居,今朝开口。关于生活,关于当年的封笔,关于童话,关于他当年不让自己的儿子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大胆行为,他有话要说。

童话大王郑渊洁

封笔是以讹传讹 

读书报:十年前您已经开始了您的隐居生涯,十年来您不与其他作家联系,不在媒体上出现,也似乎远离了读者,那么,是什么原因又让您站在了读书报的面前呢?

郑渊洁:十年前么,我是有点厌倦这种比较闹的日子了,现在,可能又是比较厌倦这种寂静的日子了。可能也有出版社推动的原因。这一次我在学苑出版社出了一套郑渊洁作品超级套餐系列,一共印了350万册,我自己已经觉得不错了,但他们还是要说配合一下。这么多年,他们一直都很苦恼,问我说这个记者见不见,那个记者见不见,我都不见。但是也是呆了那么十几年吧,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了。也确实很闭塞,别人说的很多事我都不太知道了,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但是我也没有想通过媒体表达什么东西,很随意的,也没有什么要说的,作家想说什么,就通过作品说了,也可能以后我也不想见记者了。

读书报:那么,当年是什么原因让您产生隐居的念头的呢?

郑渊洁:有一年一个读者给我寄来一本佛教的书,我看得非常入迷,又找了不少佛教的书来看,比如像金刚经什么的,读完之后还是觉得挺有道理的,一些观点像人生观什么的,我都比较接受了。比如说,我觉得人应该“知止”,他应该有“够”。我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就是“这是一个有够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也比较低调。可能这和环境有关,在中国这种环境里张扬,可能都没有好处。其实这是对的。我就做我的事,我酒香不怕巷子深。有时候我就在想,怎么又不知止了。还有那种什么签名售书,我就是不喜欢。坐在那里签名,然后每个读者过来都和他说一句话,累不累啊。我觉得作家就是应该坐在那里写东西,声带就是作家多余的东西,你所有的对世界的看法都可以通过作品说出来。还有啊,我特别怵什么开会,我已经15年没有开过会了。一堆人道貌岸然地坐在那里说一堆一般人都听不懂的话,什么“线性思维”啊什么的。反正我自己也试过他们一回。我自己编了一个“马林科夫”这样的苏联作家,他们说他们也在读,事实上根本就没有这个人。我根本就受不了这些人。为什么要出名呢?我的书印得比他们多多了。实际上,外界可能看不到我的消息了,包括你吧,有些不了解的地方,就是因为我不太说话,所以不了解,实际上,我事一点也没少做,只不过我不说了。

读书报:2001年开始您就停止了童话创作,据您本人称,主要是因为图书屡遭盗版、作品屡遭抄袭、商标屡遭侵权三大困扰。这三大困扰真的是您停止童话创作的真实原因吗?

郑渊洁:这是一个误会,我没有宣布过封笔。当时我是这么说的,如果再管不了的话,我就要封笔了。结果记者招待会上的一个记者就说郑渊洁宣布封笔,以讹传讹就这么着了。实际上是这个记者没有完全领会正确。其实我的写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我每天上午都在写作,就成了一个习惯,跟吃饭一样,成为生命的一个部分了,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反正到了时候就得坐在那里动笔。但是以前动笔呢是为了那个杂志《童话大王》,想把它发表出来,现在的变化就是写出来后不想拿出来发表了。“一字不著,尽得风流”,这是古代谁谁谁的话了,一个人的文学造诣很高,但他就是不想把它变成文学作品流传。作家的实质不就是看见了生活中的某一件事,然后悟出了一个道理,告诉大家。我觉得这件事情一点也不比别人高明。

在堵车中获得灵感

读书报:大家都很想知道您隐居生活十年是怎么样的一个生活状态。没有与生活接触,您的灵感是否会枯竭呢?

郑渊洁:你以为一定要和别人接触才是生活吗?网啊,电视啊,报刊啊,包括儿子上了一天班回来和我聊天啊,这都是生活。一定要有这样的能力,你的脑子和雷达一样,预警飞机似的,同样一句话,对别人可能是毫无用处的一句话,对我就意味着全然不同的体验。反正我到现在也没有灵感枯竭的时候,还是源源不断。我上午五点钟就起床了,吃过早点就去遛狗,遛完狗就回来写东西,下午就开车到市区。我的灵感都是在驾驶汽车的时候来的。因为老走神,所以我就特别喜欢堵车。不是有个交通台吗,它说哪堵,我就奔哪,然后就在那里呆着。我喜欢这种流动社区,看着左邻右舍不断变化,我觉得特有意思。我这不是有上厕所的问题吗,我就带着一个成人的纸尿裤,准备上吃的、喝的,很有意思,灵感很多,写到七八十岁应该没问题。读书报:刚才您也提到,外边很多人说的,您都不知道了。那么,您对您的隐居生活觉得遗憾吗?

郑渊洁:不遗憾。在家不也过得挺好的吗,看看书,写写东西。我养了很多狗,狼狗,和狗接触多了,就不想和人接触了。

我不是中国的童话大王

读书报:您对您后期转型的小说如何评价?您曾经说过,不明白为什么小读者会对您前期那些非常简单的童话感兴趣,而对您后期倾注了大量心血的童话不感兴趣。那么,现在的您又是如何评价您前后期作品的呢?

郑渊洁:对于我的作品,怎么说的都有,也有人这么说,说我后面的写的比前面的好。这样说的读者年龄都比较大了。看法是自由的,但是都没关系。还有呢,一些读者对我最近这几年的作品都没看过,看的都是中间的。反正我都会注意读者的这些反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一般我也会改一改。还是后面写的这些我比较喜欢,但最近又有改变。实际上可能真正有生命力的还是以前写的那些低幼的作品。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原因,这个原因我不想出现在报纸上,现在我又对低幼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下一步我准备有五部低幼的中篇要写。其实,在美国,儿童文学已经抢走了很多成人读者。他反而喜欢儿童文学这种很简单、很一目了然的东西,不喜欢把自己的生活、包括阅读弄得很复杂。我对我自己作品的评价就是,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如果说以前我觉得有什么一定要告诉别人的,那么现在不会了。现在想的是,我没有必要免费教育你。以前比较偏激,现在写的、包括一些随笔,都比较平和,惊叹号也比较少了。大家都不容易。比如说以前抨击老师应试教育什么的,现在我觉得如果我当了老师比他们还狠,不然我就镇不住啊。事实上我和其他的孩子相处十分钟就受不了了。

读书报:那么,您怎么看待别人称呼您为“童话大王”?

郑渊洁:不喜欢。这个称呼是我最不喜欢的。也没有正式承认过。反正不是1983年就是1984年,也是一个媒体偶尔叫了一下,后来就叫开了,后来杂志就用了这个名字。实际上,写童话写得比我好得多的人多了,只是他们脑子没动这根弦,或者没有机会。这是肯定的。所以现在我开车,别人撞了我一下,我也不生气。因为我觉得别人在事业上让着我了,那我就在其他事情上让着他。应该这么说,我是一个完全靠写童话来度日的人,没有别的收入啊,我早就在1999年就辞了公职了。这点我很自豪,而且我也没少纳税。

写作的秘诀就是别看别人的书

读书报:那么,您认为《童话大王》一刊风行百万册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什么让您得到了这么多小读者的认同?又是什么支持着您一个人写一本杂志长达20年?

郑渊洁:其实有时候也很痛苦的,因为每月1号必须交稿。但凡事有利有弊吧,我现在是深刻体会到了“持之以恒”这句话的含义。原来《童话大王》创刊时,我想能够办三期就是伟大胜利,怎么就跟做梦似的,一下就20年了。我想可能是因为当年这东西少,没有多媒体、没有电脑游戏什么的吧。

其实我从小学习就不好,除了语文还可以。开始创作是因为我女朋友他们家让我考大学我觉得不用考,又觉得反正也考不上,然后就没考,后来我女朋友就和我吹了。我就想,能不能够不上大学也可以出人头地啊,我想起我小时候作文还不错,我也看过一些书,就这么着就开始创作了。我看书很少,看文学的书尤其少,几乎不太看,就这么自己编。一开始没自信,记者采访我我就背了好多名著的名字、作家的名字,记者似乎觉得我很博学。奇怪吧,就这么个人,做了这么件事,还把自己的命运改变得挺好。原因嘛,我想除了运气,就是因为我父亲喜欢看书,我从小受这个影响。其实小孩子的能力就是模仿能力和想像力,作为家长教育孩子什么都不用说,做就行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阅读表演。我父亲在我小时候作为一个本色演员在我面前表演看书,抱着我看完了《资本论》,现在这书上还有我小时候画的画,一岁的时候,这个基础就给我打好了。然后,我父母亲从我小时候开始就给我买好多课外书。第二,我的小学老师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把我的一篇作文推荐到学校油印的《优秀作文选》上,这个给我影响特别大,我到现在还误认为我有写作能力。当时别人都要花两毛钱去买这本作文选,只有我是上去领的,而且还当着我喜欢的女孩子的面,这是刻骨铭心的鼓励啊。所以,我有一句话,鼓励能把白痴变成天才。这是其二。第三就是榜样的力量。有一年,有几个人想调到我父亲的单位来,他们就把档案给他,把发表的文章给他,我一看,哟,可以发表作品把这个当作敲门砖改变自己的命运啊,我一下就激动了。父亲把他们调来之后,我就和他们交上了朋友。这个作用太大了,他们其中有一个就是《一二三四歌》和《当兵的人》的歌词作者、战友文工团团长王晓岭。交友不慎啊,我觉得是人生大忌。每年都应该对自己的朋友进行年检,不合格就坚决不给他通行,尤其是小朋友。

读书报:这么说来,您倒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成功的例子。毕竟很多作家都强调书籍、当然很多是名著对他们的深刻影响。那么,是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比如丰富的想像能力、幽默感使您获得成功呢?

郑渊洁:千万不能看别人的书,看别人的书就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而且下意识地模仿他。就是一张白纸,看生活就好。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很多时候他有一种框框,干什么我得先学习才行,但他所说的学习就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应该有很多种嘛,可以在生活中学习。不要搞复杂了,越简单越好,人生的窍门就是轻装上阵。伟人就是把复杂的道理说简单,怎么方便怎么来。捷径是有的,要不世界上怎么会有捷径这个词呢。捷径的意思就是轻装上阵,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其实写作的诀窍就是两个,我现在告诉你了,你明天就可以这样做,我就没饭吃了:第一就是别人怎么写你就别怎么写;第二就是怎么说话怎么写,最高的技巧就是无技巧。就像照相一样,手一动就虚了,虚了就不是好照片了,要稳住,明明白白让人看得一清二楚。

凡是不能让孩子一口气看完的教材不是好教材

读书报:当年您秘而不宣的为您儿子编的教材现在是否可以透露一二呢?

郑渊洁:其实,我手里一共有1000万字的东西,我只发表了600万字,还有400万字就是我为儿子编的教材。教材一共十部,每一部40万字,全部是童话体的。我有一句话,凡是不能让孩子一口气看完的教材不是好教材。这些教材包括道德篇,这很重要;法制篇叫做《皮皮鲁和419宗罪》;还有安全篇,哲学篇叫《鲁西西和苏格拉底对话录》,还有数理化篇,叫《贝塔折腾数理化世界》。教育自己的孩子,每个字都很慎重。

其实我也很奇怪,怎么写着写着就成名成家了?无心栽柳柳成荫吧。我就是这么一个人,一有什么想法就要写下来告诉别人的人。这其实是很浅薄的。我什么都做不了,就只能做作家。

(郑渊洁作品超级套餐系列,学苑出版社,2004年4月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