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学生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图)

2004-06-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中学生阅读现状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此次《中华读书报》旨意不在调查,而是将图书馆、书店作为突破口,对进书的衡量标准、渠道及书的借阅或销售作管中一窥,以对该给孩子们生产什么样的书提供一

个参考。

中学生阅读现状

记者走访的北京市第九中学的校图书馆是一栋掩映在绿树丛荫之下的三层红色小楼。占地近两千平米,藏书十万册。包括两个书库和三个阅览室。

  课外阅读在夹缝中求生存

在调查“你喜欢阅读课外书吗?”这一问题中,“喜欢”的占到了80%;在“你觉得中学生应该课外阅读书吗?”问题中,认为“非常应该”的达到了65%。在调查“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你什么时候阅读?”的问题中,在课间时间的占8%,在午休时间的占20%。学生们反映,在这些时间里阅读纯粹是为了娱乐和放松。而选择放学后的却占65%,虽然选择的人数多,但多数都是为了躲避学习的障眼法。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你每天抽出多少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的选项中,2小时以上占5%;1-2小时的占43%;0.5-1小时的占39%;0.5小时以下的占13%。

在本学期的借阅细目中,记者发现,2001级学生借阅的几乎都是教辅读物。比如《中学论说文论据大全》、《三点一测丛书》、《高考热点专题专练》、《十年高考试题详解》。而2003级的学生则徜徉在《儿童文学》、《一千零一夜》、《茶花女》、《契诃夫小说选》、《三国演义》这样的纯文学海洋。同时,在本学期的借书统计中,2003级的学生总共累计借书1116本,比2001级学生借书多出近千本,比2002级学生则多出500本。这也说明:课业的繁重严重影响读书的时间和质量。

借阅者宋涛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阅读,家长也十分支持。但高三繁重的学习导致他每天纯阅读时间不到半个小时,甚至15天的借阅周期都无法让他看完一本书,但他相信这种情况“等上了大学就会得到改变”。高一的王峰丽和张海潮则表示,趁着目前相对轻松的学业,必须抓紧课外阅读的积累。在他们的最新阅读上记载着《张爱玲文集》和《围城》这样的纯文学读物,这无疑是让借阅《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手册》的宋涛同学眼红的选择。

期刊受欢迎报纸遭冷落

刘华老师说,学生最喜欢在中午光顾报刊阅览室。学生王丹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休息方式。李扬和刘飞的目的却是了解社会大事和最新资讯。据俞馆长介绍,170人的容纳空间,经常在中午座无虚席。图书馆300多种杂志、100多种报纸,全部对学生开放。其中最受高中学生欢迎的是电脑读物,比如《大众软件》、《学电脑》、《电脑时空》、《电脑之子》、《电脑爱好者》等。其次依次是文学、科普、体育和影视。刘老师还说:“《人民文学》、《外国文学》、《十月》、《啄木鸟》、《世界文学》这些比较严肃的大型文学期刊居然很受高中生欢迎,这是我们以前没想到的。”而初中孩子看得更多的却是故事性和娱乐性都更强的刊物。负责分布的邬景莲老师说:“初一的孩子爱看《连环画报》、《故事世界》、《幽默大师》,初二的孩子爱看《少男少女》、《少年文艺》、《儿童文学》,初三的孩子来的目的好像就是学习,因为他们借阅率最高的是《语数外》。”同时《集邮》、《地球》这些专业性和知识性很强的刊物在孩子们中也有小范围的关注群。但报纸相比之下则稍显被冷落。

  中外名著长盛不衰  动漫卡通雄踞一隅

图书馆俞立松馆长告诉记者,在书库藏书中,文学类占三分之一,而其中中外名著仍然是学生点击率最高的类别。四大名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金庸全集》是俞馆长自己总结的“招牌菜”;而张爱玲、徐志摩、鲁迅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近代作家;当代则首推王安忆、余秋雨、梁晓声这些知名作家。俞馆长还强调,因为考虑到是所属于学校的图书馆,所以在书的选择上一直是学习性强于娱乐性。但最近他们尝试着进购了本图书馆的第一套漫画――《柯南》,结果大受师生欢迎。俞馆长表示,今后他们会突破陈见,大力引进有思想教育的漫画书。

专门负责高中生图书外借的刘华老师强调,在文学类中,中国文学受欢迎程度高于外国文学,近代文学又高于古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她分析,这和孩子们本着学习的态度读书有关。因为在老师开的书目上、在语文教材中,近代作家作品是最多的。而外国文学中,侦探、科幻和名人传记尤受欢迎。说到动漫卡通读物,刘华老师表现得特别激动,一再强调:“孩子们太喜欢了,可我们图书馆几乎没有。现在正在尝试之中,不知道这对孩子的阅读有没有负面影响。”

佳汇分部的任老师却认为,初一学生的阅读情趣还未脱离小孩的童真和稚趣,女孩多喜欢纯美一点的童话,男孩则多喜欢带科幻、侦探因素的童话。到了初二就开始出现分化,真正喜欢读书的孩子抱起了经典名著,开始涉猎小说、散文、诗歌各个领域。到了初三他们的阅读由于学业压力开始一个暂时的蛰伏期。初二的王阳同学说:“我以前爱看漫画、童话,但现在兴趣偏向了自然科学读物和经典名著。”初二的赵嘉同学也表示了同感:“以前看的书太小儿科了,我现在喜欢文学类的名著。”

根据图书馆2004年5月20日做的本学期学生借阅图书分类统计,可以看出,文学类图书借阅累计1395本,占总数1957本的71%,是居第二位的教育类读物的六倍。往后依次是哲学和语言学读物。

从电子系统调出的本学期的借书细目中,记者发现,高中学生的文学借阅集中体现出“品位”和“流行”两个元素。首先,学生的阅读情趣很高,这可能和第九中学作为市重点中学的整体氛围有关。从《东周列国志》到《昆虫记》,从《中国通史》到《沈从文全集》,从《三国演义》到《红与黑》……这些都是借阅率相当高的书。其次,学生们也紧随阅读潮流,最近书市走红的读物在学生借阅单上也频频出现。比如,《我们仨》、《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水煮三国》、《哈利・波特》等,而“鸡皮疙瘩”系列和杨红缨的“校园小说”系列则更受初中学生欢迎。邬老师说:“因为这些书生动活泼有趣,为初中孩子向高中过渡开启了一个新天地,此类读物的需求量还很大。现在孩子读书有‘小大人’倾向,应该让他们多读图文并茂,积极向上的书。”俞馆长笑着说:“这‘哈利・波特’都翻坏好几套了,现在学生仍然天天找。”刘老师则在学生“高品位”及“小大人”阅读现象的背后点出了一个事实:属于中学生自己的书太少。

   令人不安的供方市场

道德题材缺失 原创水平低下

俞馆长、刘华老师、宁红红老师、邬景莲老师四位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针对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读物数量远不及小于他们的低龄群体,而且针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读物太少。而他们所谓的少,不是数量上绝对地少,而是生动、有趣、贴近中学生生活的道德教育读物太少。他们在进购图书时发现,要不就是太生硬说教,要不就是太脱离生活。而当前,学生对此类读物的兴趣和需求也很大。就像刘老师所说:不能光看文学名著啊,它们摆出的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实际生活脱节。有很多学生都向我反映:老师,我们喜欢描写我们自己生活的故事。那我就想为什么不把道德教育和学生的青春生活状态相结合呢?这又引发了业界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原创。谁来写?怎么写?当前引进的图书多集中在科幻、侦探、幽默一类,而像国内杨红缨那样的作家还是少数。作为中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意识到了目前国内青少年读物原创空间还亟待开发,那么各出版社对此的反省和举措也应迫在眉睫。

书店:教辅充数青少年读物?

记者带着孩子们的需求和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建议,走访了中关村图书大厦和王府井书店。发现现在的图书市场,正如学生和老师们反映的,各种儿童读物琳琅满目,中学生读物则有一半都是教辅教材。而且有关素质教育的书目千篇一律,多以文学性作品为主,原创图书缺乏新鲜感,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感兴趣的科普、基础道德教育、名人传记尚显缺乏,同时,环保、体育等方面图书也显不足。

记者拿到一份中关村图书大厦和王府井书店的青少年儿童读物排行榜,时间自今年五月截止到六月上旬。榜上有名的《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11条准则》、《我的生活:海伦・凯勒自传》、杨红缨的“校园小说系列”、《儿童文学》十年精华本是其中不多的针对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带有一定素质、道德教育的读物。而一直稳居榜首的《哪吒传奇》是12岁以下孩子的最爱,其余上榜率很高的像《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十万个为什么》、《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语文故事》、《学拼音》均属儿童读物。王府井书店店员也表示:现在的中学生课业太重,教辅读物是他们的首选。针对他们的课外书太少,是个不争的事实。而且由家长带来买书的中学生,80%是冲着教辅读物来的。也有不少孩子周末自己来翻看课外书,比如《女生日记》就很受欢迎。但选择购买的很少,这里应该有家长的原因。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无论是身心健康、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都有赖于课外阅读的滋养和沁润。记者走访的第九中学的图书馆应该算北京中学中不错的图书馆,但仍然存在学业繁重影响阅读的问题,走访书店更是发现给予中学生的优秀精神食粮太少。阅读使人成长,中学生有阅读的需求,各大出版社应尽快填补这个盲点,给孩子们更多好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