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孙睿:阅读目标出现正前方 (图)

2004-06-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孙睿:男,生于1981。2004年挟《草样年华》在两个月内迅速走红,一夜之间成为国内人气最旺的少年作家之一,为本来就势不可挡的青春文学又添一把火。该书还被台湾博客来网站评为中国十大青春小说之

一,与王朔的《动物凶猛》,石康的《晃晃悠悠》等经典作品齐名。第二本书将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我首先想起了王朔的《无知者无畏》。这本书的现实意义是,作为年轻一代的写作者,从中可以看出老前辈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对于写作经验不足者多少是个借鉴,如果王朔在书中说的是真话。当然,这些事儿发生在王朔身上可能,安自己身上就不一定合适,谁能拍着胸脯说我比王朔聪明,人家这么一本零敲碎打的书,居然卖到几十万,别人谁行。

第二本是《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确切说这是铁凝的一部中篇小说。刚才说到王朔,我便很自然地想起这篇小说,王朔说他之所以写作,是因为深受该小说的影响。当时生活空虚前途悲观瞎混生活的25岁的男青年王朔看了26岁的铁凝同志写出这样的小说,便心生妒火,暗下决心:这辈子我要超过她。于是,铁凝像目标一样出现在王朔的正前方,从某个角度讲,正是这篇文章使得正蹉跎岁月的小王成了日后文坛的王大腕。我最近一直在看欧洲杯,那么就用个足球的比喻来给这个小说下个结论:它就像法国队,实力强大是公认的,且踢得好看,技术细腻,套路清晰,对那场火灾的描写,就像齐达内送给英格兰的那记任意球一样精彩。

余华的小说让我不得不提。最有名的一本是《活着》,已被太多人说过,我就不说了,只说说他的《许三观卖血记》。那时的中国人似乎都有苦恼,许三观的苦恼就是老婆生下的第一个孩子竟然不是自己的,而他还要卖血就为了给这小子买碗面条,好在许三观不是知识分子,否则他的苦恼会更多。余华的三个小长篇都很好看,既然是推荐书的文章,那我就把另一本也推荐给大家,它是《在细雨中呼喊》。

今年文坛上最火的莫过于青春文学,图书大厦甚至为这样的小说开设了专柜,现在的学生似乎都有双重身份,既在学校上学,又身兼作家之职,而这类书中真正有价值的,不过寥寥几本,冯唐的《万物生长》可以算作一本。北京作家冯唐继承了王朔的油嘴滑舌,他笔下的人物也一个个油腔滑调,生活因此而变得有趣。只坏一点点,这样的大学生活挺好。

说完小说该说杂文了。首先是《追问历史》,这是一个叫刘兴雨的中年知识分子历时五年写的一本对我们自以为已熟知的历史发出不同声音的书,有书评说这是一本精彩的杂文。和市面上大多数书相比,倒是值得一看,但精彩绝谈不上,该作者自称不是靠天才写作的人,常常是在心灵痛苦的时候才拿起笔。看过文章,作者确实给我留下这种印象。

我学的不是中文和历史,主观上也不愿从事社会学家的工作,所以看书之于我,说白了就为了给自己找个乐、解解闷,至于陶冶情操、找寻真理……说好听了,那都是附加价值,说难听点儿,就是扯淡。我觉得没有必要把自己弄得特沉重,所以我也不想从这本书里看出更多的什么,如果你中学历史没学好,觉得有愧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那么这本书很适合给你补上一课,而且文章以历史发展为序,它和另一本类似题材的书《中国文人的活法》(李国文著)相比,就显得通俗易懂得多。建议对历史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好好看看此书。

如果《追问历史》过于沉重,那么就来点儿轻松的,孔庆东的《47楼207室》是个不错的选择。不可否认,孔庆东曾经是一个幽默的人,与书同名的那篇人物随笔曾名噪一时,孔郎的长处在于发掘真实生活中有趣的点点滴滴,而并非写那些道貌岸然的文章。

现在该说王小波了。他的小说无可厚非,杂文同样令人兴奋。《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留下的唯一一本杂文集(说不准什么时候出版商又鼓捣出一本王小波的新杂文,就像王小波和李银河的情书被出版一样出人意料),与刘兴雨相比,王小波是在拿自身的经验说事,而不是陈腐的历史和一堆空道理,这或许更有说服力。王小波是个经历丰富的人,插队、出国、搞科研、当编剧,好多事儿都干过,这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最后专职写作,一鸣惊人。王小波是为写作而生的人,如果当初他没有转行写作,而是继续搞他的枯燥的理工科,那么这个世界上不会多出一个叫王小波的科学家,却少了一个叫王小波的天才作家。天才作家的杂文集,怎容错过。

全书只有一句话让我看了不舒服,他的夫人李银河在书尾写道:“李敖说过,他是中国白话文第一把手,不知道他看了王小波的文字会不会这么说。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李女士的意思无非就是要说,王小波的文字比李敖的好。我则认为,他二人的文字本是两种风格,不存在孰优孰劣之分,关公战秦琼,前提条件就是错误的,当然不会有结果。

推荐的书介绍完了,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但写此文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大家看这篇文章,而是希望各位找到提及的这几本书,随便翻翻,哪怕只看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也比看这篇文章有益。最后引用昆德拉的话结尾:只喜欢看评论和简介的人,是不会懂得任何一种艺术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