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计算机教材现状与出路

2004-07-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我是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教材编辑室的一名策划编辑,由于工作的需要,自从今年3月份开始收集和整理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信息,到7月份为止,我已走访了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鄂州大学、荆门大学、长沙民政学院、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高校。已访谈了近20所高校,拜访了近200位教师。

普通高校在几年的教育改革过程中,通过合并的形式实现了资源整合及共享,教学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善,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向高水平方向发展。

高校教材现状

在接触的所有老师中,我很细致地进行了问答式交流,由于就业形势对高校毕业生的压力不断加大,以前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中等专科院校现在慢慢地向高职高专升级,一些中等专科学校面临生源的困境,也逐步向高职高专转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而且在今后几年内也没有缓和的趋势。根据各高校招生情况来看,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保持大幅度增长。

扩招的直接结果就是生源层次逐步下降,通过高招的第一、二、三批志愿招生后,后期入学的学生知识结构水平不断下降。然而,现在高校所用教材都是由老师挑选,虽然有针对于高职高专的教材,但老师在挑选教材时难度也很大。我在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苏光奎副院长交流看法时,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让我们的成教学生使用标有‘成教系列教材’字样的教材,多半学生都表示不愿意。”学生都有一个普遍的心理,既然都是一所大学的学生,为何把我们划分为一、二、三等?这样选教材时老师只好去挑选本科生或更高层次的学生使用的教材。但导致的结果是在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使用一样的教材,会出现学生听不懂课,老师讲课吃力的现状。最终结果是,学生真正没有学会应该掌握的知识,导致动手能力相当差。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现在计算机与许多专业课程都结合相当紧密。大量的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现在非计算机专业所选的教材都是大众化教材,大部分教材并没有把计算机结合进自己的本专业来讲解。如音乐专业所用的计算机基础课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选用的是与化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材一样的书,而音乐专业涉及到计算机的内容应该是把乐谱知识和计算机相结合起来介绍,化学专业所涉及到的是化学知识与计算机之间相结合的内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材一直是走趋同化的路子,基础课教材无任何区别。我在拜访武汉音乐学院计算机教研室的唐霁虹老师时,他还特意提出了下面几点看法:

(1)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均为针对普通大学的非计算机专业的,没有结合音乐院校专业的特点。

(2)应该在现有的大学计算机教材里,根据艺术类院校特点扩展多媒体、音频、MIDI等系列部分。

(3)教育部评估纲要也要求公共教材要结合各个院校的专业特点。

(4)我们这些相关院校的人员应当组织起来,完成这个工作。

然而现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都没有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没有使用自己专业与计算机相结合起来的教材(并非是不挑选与专业相结合的教材,然而现在没有出版社出版与专业相结合的教材)。如音乐专业,没有将计算机与音乐专业相结合起来介绍,更谈不上计算机在音乐专业上的应用的内容,在基础教材中可能大部分都是介绍如何打字,如何排版的内容,忽视了结合自己专业特点的内容。几乎所有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都涉及到没有结合专业知识来编写的问题。

寻找教改之路

出现上述原因多半因为现在出版社结合高校教育的需要而编写的教材少,在收集适合教改的一线信息来策划和组织编写教材方面做得不够。组织编写高校教材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人力、物力都有很大的投入。我在拜访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著名教授李春葆老师时,他很细致地给我分析了他对高校教材的一些看法,他认为普通高校教材的编写并非教了十年书的老师就一定能完成的,最少应该有相当深的功底,也应该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与实际项目操作能力。他还谈到了现在大学生教育能力培养和理论教育孰轻孰重的问题。

不同高校招生的分数线不相同,特别是扩招后的高职高专类院校。然而,现在的高校教学模式大部分都停留在以前的那种教育模式上,虽然在进行教育形式改革,但各地区高校的改革力度各不相同。现在的教育模式还是偏重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模式直接结果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薄弱。我在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计电系的王彦主任交流看法时,她曾提出,她很想参加编写一套适合自己学生使用的教材,但由于参加实际的项目经验少,也没有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如果编写实际操作技能的教材还需要有一位真正在一线进行研究的人员相互配合,一线研究人员提供操作数据,她们提供教学经验,相互补充,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才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因材施教。

当然,对于自己的学生,最清楚的莫过于老师了。我在与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陆际光院长交谈时,他谈到学院有一个红头文件规定:“本校老师所参加编写的教材如没有被列选到‘高校教材目录’或没有获得‘国家优秀教材奖’,就不能被选用作为本院的教材。”教师本人所编写的教材不能以任何理由让自己的学生使用。虽然此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一些不良现象,但也可能带来一个弊病,就是学生用不上适合自己的教材。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我所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使用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上实验课的时候,配套的实验参考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实验器材我们学校没有,好多设备都只听说过,在动手时我们手里是鸟铳,可实验教材上介绍的是洋枪的操作过程,老师只好自己编写资料来补充。

现在高校相同专业使用一样的教材,谈不上是因材施教了。教材的趋同化对各自的教学都有不利的一面。明确了教学目的,组织编委会,让更多的一线老师加入到编写教材中来,让老师与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密切配合,就能编写出适合各自学校学生的教材。希望能与您交流看法,为我们的高校教材的策划出一份微薄之力,我的邮箱是xuf668@sohu.com。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