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书籍的一生

2004-07-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这本书是作家张炜借给我的。不知为何,一直未还给他,跟了我十多年了。封皮已经散落,书中用铅笔划了许多。那时读书真认真啊。我和张炜都喜欢俄罗斯文学,所以,凡是涉及俄罗斯文坛的书都爱读,如《巴纳耶娃回忆录》、《文艺・戏剧・生活》、《群星灿烂的年代》等,也包括这本《为书籍的一生》。

《为书籍

的一生》是俄国近世出版家绥青的自叙。绥青只在乡村小学读过三年书,他不会写严格的自传,只是晚年记下的一些往事的片段。作家富曼诺夫 小说《恰巴耶夫》的作者 读了这些片段后说:“它的内容太有趣了,哪怕是用来写一部小说都行。”书稿1922年交给苏维埃出版局,但直到1934年绥青去世后才出版。1963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中文译本。

为书籍度过一生并非绥青个人的选择。他14岁从乡下来到莫斯科,原打算到皮货商那儿学生意,因无位置,暂且到沙拉波夫开的书铺帮工,由此进入出版业。这是1866年的事情。起初,书铺主要经营粗陋的宗教或伦理图画,供乡下人在年节时挂;再就是一些市场写手拼凑的惊险故事、恐怖小说以及圆梦书、尺牍大全等等。他很快就熟悉了业务,成了书铺的骨干。他经营小石印厂,重金聘请好的画工,结果他的图画漂亮好看,十分畅销;他善于选购市场写手们拿来的稿子,并指导他们如何将普希金、果戈理的小说改编为通俗故事。他的工作和生活一帆风顺。沙拉波夫拿他当亲生儿子对待,后来又支持他独自开店当老板。1883年,他个人的书铺开张,并于同年组建了“绥青图书出版股份公司”。他总结图书的经营之道是:“它们是非常有趣的”,“它们是非常便宜的”。有了这两条,就能在市场站住脚。

如果没有特殊变故,他会像他的老板沙拉波夫一样,用心经营通俗读物,兼做一点其他买卖,安然度过一生。一件偶然的事改变了他,使他出的书从市场写手的通俗故事一步跨向列夫・托尔斯泰,从此与真正的作家和文学联系在一起,进入主流文化和时代前沿。

1884年底,列夫・托尔斯泰的追随者们成立了一家“媒介”出版社,目的是面向平民,用有益且价格便宜的书籍取代流行的、有害的读物。他们动员了作家列斯科夫、迦尔洵、奥斯特洛夫斯基、谢德林、柯罗连科、契诃夫和画家克拉姆斯科依、列宾、苏里科夫一起工作。出版社的负责人切尔特科夫恰巧认识绥青的一位朋友,就找绥青商量请他承担出版发行业务。当时出版这样的书是不寻常的:印装漂亮、配有一流的插图,售价低廉;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在履行一种神圣的义务。绥青欣然同意合作。

绥青和“媒介”出版社整整合作了15年。其间,列夫・托尔斯泰常常指导编辑、印刷和销售工作。他喜欢到书铺里看望绥青,喜欢和聚集在那儿的各地来的书贩子们谈话。他穿着农民的衣服,书贩子们不知道是在和谁谈话,当听到他问生意如何时,就回答说:“怎么着,你也要学这一行吗?你老了,老大爷,太晚了……”列夫・托尔斯泰听了哈哈大笑。绥青特辟了一个部门,专门推销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剧本《黑暗的势力》一年竟销了一百多万册。

除了在书铺接待列夫・托尔斯泰,绥青还常陪切尔特科夫去见其他作家。他和契诃夫、高尔基成了好朋友。在与这些作家交往的过程中,他渐渐懂得了,出版不仅关乎“生意”,而且关乎“文化”;书铺不仅是为“读者”服务,而主要是为“平民”服务―――“读者”是现成的,“平民”却需要出版人去造就成“读者”。他的眼界宽了、见识高了。他发现历书和年历几乎是当时农民的惟一读物,而旧时的历书内容陈旧、枯燥,甚至有害,便有心编辑出版新的历书和年历,里面将有各种各样新鲜的文化和生活知识。他向列夫・托尔斯泰请教。列夫・托尔斯泰很欣赏他的主意,还推荐了一位编辑帮助他。历书出版时,绥青总是在其中附印一条简短的启事,向读者征求意见,以便在下一版时修改。经过一次一次的修改,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实用,受到读者极大欢迎,每年销量达六百多万册,其文化普及和思想启蒙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绥青几乎在所有的图书门类中都进行了创造性的工作。他改革儿童读物,将世界公认的经典童话引进到俄国,低价销售,使许多穷人的孩子也买得起;他以巨大的爱国热情出版军事百科全书,出版废除农奴制和农奴解放50周年的纪念版图书,出版第一次卫国战争百年纪念版图书;他出版直观教具,出版杂志和报纸……他还组织编纂标准的文选课本,推动学校教育革新。列夫・托尔斯泰去世后,他接受了出版《列夫・托尔斯泰全集》的工作,廉价销售了一万套精装本,10万套平装本,从中没有赚钱。他说:“我们都受到了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好处,如果现在不响应遗产继承人的呼吁,那可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行为”。

绥青的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人由时代造就。时代需要伟人,就必然有伟人出现。绥青跻身出版业的那一年,陀斯妥耶夫斯基写完了《罪与罚》;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正在刊物上连载;此前5年,沙皇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此前两年,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流放西伯利亚;此前6年,契诃夫出生,此后两年,高尔基出生。这是一个大时代,一个黑暗和辉煌交织的时代,一个改朝换代前阵痛的时代。

在俄国近世出版史上,绥青无疑是个大人物,他的工作的价值,怎样评价都不为过。他是首屈一指的出版家,不但作家、学者和读者了解他、尊敬他,连沙皇和海军大臣、圣教局总监、出版总署署长都知道他、熟悉他。他是一位拓荒者。他最好地履行了出版家的责任,把优秀的文化产品以最恰当的方式传达给尽可能多的读者(以亿万计)。“他给人们敞开了通向书籍的大门”。据1914年的统计数字,绥青公司出版的图书占当年全俄国所有出版物的四分之一以上。人们称他为“书的友人”、“文字的传播者”。高尔基认为绥青出版的书是“对俄国社会的重大贡献”。然而这样一些巨大的成就,这样一份辉煌的事业,却起始于一个乡下少年被偶然改变的打工安排,起始于切尔特科夫恰巧与绥青共同认识一个人。

细想一下,偶然里也有必然。绥青有做生意的天分。他打小讨人喜欢,对任何工作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总是充满热情;他做人老实厚道,不张扬,不好高骛远,但一旦看准就勇往直前。一些重大决策和看上去十分复杂困难的事情,在他那儿似乎都变得轻松和简单。在长达50年的出版生涯中,他甚至没有经受什么大的曲折,即使是沙皇的书报检查官也很少对他过分刁难。他的人生梦想和追求很单纯,无非是“要让人民有买得起、看得懂的、思想健康和内容有益的书。要使书变成农民的朋友,变成跟他们接近的东西”;“把昂贵的书的售价减低,把廉价的书的质量提高”。还在他刚刚进入出版业不久,他就懂得聘用最优秀的画工和第一流的匠人,“从来不跟他们讲什么价钱”……这些简单的梦想和追求,即便在今天的中国,也令人肃然起敬。这就是他之所以成为大出版家的必然。

第一次读《为书籍的一生》已是18年前的事情。8年前我写列夫・托尔斯泰传(《灵魂酷旅》),此书是参考资料之一。后来我认识了三联书店的老领导范用先生,《为书籍的一生》中文译本就是在他手里出版的。在他那里还见到了本书的俄文原版。他最早拿到这本书是1961年,先请懂俄文的朋友翻看,了解大概后即交与三联书店多有合作的翻译家叶冬心先生翻译。1962年7月开译,1963年1月译毕。接读译稿后,范用给叶冬心写了一封信,信的开头说:“春节以前,收到您寄来的绥青回忆录的译稿,我们一口气读完了它。它真是一部很有趣的书。今天上班,我们就把它发排了,打算早一点印出来,因为我们出版界里也已经有很多人知道这部书了,都想读它……”信中范用还请叶冬心补译一篇附录,是关于出版柯罗连科的《马卡尔的梦》的插图的。“尽可能把书籍装潢得漂亮一些,是绥青的工作特色。现在我们在出版工作上,对书籍的插图也还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因此,把这篇译出来给大家看看,可能是有意义的”。关于书名,范用与译者商量多次。起初译做《为书籍而生活―――一个出版家的自白》,后又有《书业春秋》、《绥青回忆录》、《把生命献给书》等。范用认为《把生命献给书》“似乎说得过重了一点”,建议用《为书籍的一生》,译者欣然同意。范用先生的经历与绥青有某些相似之处:同样十五六岁进入出版业,同样生活在一个黑暗与辉煌交织的时代,同样靠自学和勤奋成就一份大事业,同样在出版实践中结识许多作家学者并成为好朋友,同样有为普通大众出版价廉质良的图书的梦想和追求,还有一点―――同样“为书籍的一生”。

范用先生80多岁了,每天仍在编书、读书、写书。

2004年6月26日北京嘉铭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