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来自阴暗世界的悬念大师

2004-07-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天才的阴暗面―――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一生》[美]唐纳德・斯伯特著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7月出版

初期的“新浪潮”电影理论中,巴赞、特吕佛等人以“场面调度”(m

iseenscene)作为一个核心的美学概念,认为电影导演对于电影就像一个画家面对一幅绘画、一个作家面对一部小说,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作者”。他们的观念中,只有欧洲的一些艺术导演,才可能被冠以这种最高的艺术称号,例如罗伯特・布烈松、英格玛・伯格曼和路易斯・布努艾尔。这一理论在引入美国电影的时候发生了分歧,希区柯克、福特等在大制片厂制度下拍摄的导演是否也是电影的“作者”?在好莱坞那种压榨个人欲望和企图的电影机器生产中,执行性质的导演怎么会成为艺术家呢?

在这个问题上,法国“新浪潮”就“作者论”(auteurism)问题发生了争执。

新的“作者论”认为,不仅那些艺术上具有鲜明个性的创作特征的导演是“作者”导演。而在好莱坞那种苛刻的大制片厂制度下,仍能保持自己一贯的鲜明风格的影视创作的导演,更为难能可贵,毫无疑问应当是“作者”导演。

希区柯克以其独特的影像风格,吸引了法国新浪潮理论家的视野。而当“新浪潮”的理论家试图将一系列的作者概念研究得更为深刻的时候,他们跑到了美国,对希区柯克做了一系列的采访,并对他一生的影片做了探讨。结果便是夏布洛和罗麦这两位“新浪潮”的旗手,以希区柯克“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问题彻底紧密相联”为主题,作出一篇160页的文章,彻底证明了希区柯克是一个“作者”导演。“我知道给予他灵感的小说并不是第一流的文学,除了消遣娱乐之外,它们没有别的价值。不过如果希区柯克选择改编陀斯妥耶夫斯基或其他小说家最具野心的作品,他会拍出更好的成绩来吗?对他而言其实无所谓,因为他找不到更丰富的素材,就像陀斯妥耶夫斯基或英国的小说家也都选取通俗题材一样,惟有作者创作性的开展方式才能赋予作品一种文学尊严”。正是在“新浪潮”的发现之下,对于希区柯克的认识才跳出了一个简单的好莱坞商业导演的视野,而把他看成一个充满了问号的、让人疑惑的天才。正如《天才的阴暗面―――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一生》一书中所强调的,“他对人类的心理世界和异常精神状态有着深刻的体悟,使他的作品有力、深刻而迷人,使他成为一位与卡夫卡、陀斯妥耶夫斯基和爱伦・坡比肩而立的艺术大师。”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Hitchcock)于1899年8月1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天主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蔬菜水果商。希区柯克在耶稣会学校受的教育,攻读工程技术。1920年进入电影界,他最初是担任电影的美工。1925年为德国的一所制片厂导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快乐园》。1929年导演了英国第一部有声片《讹诈》。在1938年,他的英国电影《巴尔干超特急》成功卖座,引起好莱坞的注目。适逢二战开始,在1939年,希区柯克举家前往美国,开始了他在好莱坞的工作。

希区柯克在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是《蝴蝶梦》,这部电影凭借着巨大的明星阵容、婉伤的爱情故事、悬疑的情节段落,马上在当年获得了良好的票房收入。但初到好莱坞的希区柯克对这部电影并不满意,像同期很多来好莱坞发展的欧洲导演一样,他认为自己的很多创意和想法都被好莱坞的制片人给否决了,自己的导演权力并没有发生很大作用。但也就是从《蝴蝶梦》开始,希区柯克真正体现出了他作为一个天才的意义。他在这种制片人为中心的好莱坞电影制度下,寻求最佳的表达自己艺术理想的方式。希区柯克发明了故事板的拍摄方式,就是在拍摄之前将所有的镜头都画在故事板上,从而使整个拍摄过程只是成了对已经决定好的画面的记录。在好莱坞所有导演中,希区柯克的拍摄过程也是最具特点的,那就是他的毛片和成片的比例是最低的。他通过精密的早期预算,控制一部影片中可以改动的任何情节。这样,拥有最后的剪辑(finalcut)权的制片人对希区柯克无计可施,因为希区柯克提供的毛片已经很完整,而且还没有任何可供改动的备用毛片。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希区柯克在一种高度严密的工业体制下保证了个人电影美学特点。有一种天才是在天空中自由遨游,就像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还有一种天才是在有限的空间中跳出优雅的舞蹈,这就是希区柯克。

作为一个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几乎只拍摄一种类型的电影:惊悚片。著名的影片有《后窗》、《晕眩》、《西北偏北》、《鸟》……在希区柯克的影像空间中,充满着来自未知世界的力量。色彩和光影以不同于常规的方式展现在银幕上,仿佛始终暗示着这个世界的倾斜。

希区柯克是一个来自阴暗世界的天才,这好像符合电影是一种表现光影的艺术特点。在希区柯克小的时候,他内向而且自闭,他总是一个人被关在黑暗的小屋中,缩做一团独自哆嗦。对于儿童时候的希区柯克来说,恐惧并不来自一个飞过的蛾子、或一张蜘蛛网,而是那种感觉,一种从内心发出的恐惧感觉。任何的正常物体的摆放和存在,对他来说都构成了威胁,让他的心灵受到刺激。正是这种来自童年的阴影,希区柯克接触到了黑暗的力量。这种力量伴随了他一生,始终渗透在他的影片中。例如《惊魂记》(Phycho,1960)中著名的浴室暗杀的镜头,他始终利用特写和镜头暗示来烘托和渲染恐怖的感觉,却并不表现任何直接的打斗冲突。危机和恐惧只是面向未知的,让人惊悚。在这部影片放映之后,当时数千上万的家庭女性对进浴室洗澡产生了恐惧感,她们也不知道怕什么,但就是不敢去浴室洗澡了。希区柯克通过空间和光影对恐惧感的把握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1980年4月29日,希区柯克在洛杉矶去世。他的一生中,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多部连续剧,绝大多数以紧张、焦虑、窥视欲、恐惧等人性的阴暗面为叙事主题,层层设置悬念。他曾在1968年获特殊奥斯卡奖,同年获美国导演协会格里菲斯奖。为了表彰他对电影艺术作出的突出贡献,1979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终身成就奖。198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他为爵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