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社会工作专业教材能否紧跟发展步伐?

2004-07-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其目的是帮助那些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人,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主要领域包括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工业社会工作

、矫治社会工作等等。同时,社会工作也是一门专业,它是适应西方社会工业化、都市化、社会转型的需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培养和训练帮助人们解决心理、行为和社会关系等方面问题的专门人才。在一些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社会工作者活跃在政府、社会福利、各类社会团体与组织、学校、医院、社区、法庭、监狱等机构,并有许多社会工作师开办的私人诊所。随着吸毒、同性恋、艾滋病、自杀、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社会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因而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学生报考社会工作专业的比例逐年增加,社会工作专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高等教育的热门专业。

回顾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历史,英美的两国的社会工作实践对专业化社会工作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生产业革命的国家,贫穷对社会的威胁也较深,因而其济贫事业也最发达。从1601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开始,一系列标志性事件构筑了社会工作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

第一,1869年在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该会社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个人应对其贫穷负责,接受救济会损害贫民的自尊心、进取心及道德意识,致使他们依赖救济为生。因此,该会社主张贫民应竭尽全力维持自己的生活,外来力量只在必要时才介入救济。这种“慈善组织会社”发轫于英国活跃于欧美,被视为专业社会工作的起源。

第二,1912年,伦敦大学开办社会行政专科,训练社会工作员;1961年,成立英国社会工作训练研究所,负责审定有关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课程、研究等;至1969年,英国社会工作员协会正式成立。

美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要比英国早半个世纪。1917年,芮奇蒙德(Mary Richmond)出版了《社会诊断》一书,其基本宗旨是促使社会工作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该书的出版,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19年,“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的正式成立,以及1955年美国将原有的7个比较专门的社会工作社团合并,成立“美国全国社会工作员协会”,成为追求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主流。目前,仅美国就有上千所高校开设这一专业,培养专门人才,以此强化社会福利政策和增强社会服务的成效,满足社会的广泛需求。

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社会工作同欧美国家一样,源于早期的公共救济事业,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1950年以后台湾地区设立社会福利工作系,并开设有关社会工作课程的大专院校有台湾大学、东海大学、辅仁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中兴大学、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等;在香港则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树仁学院等院校设有社会工作系及开设不同程度的专业社会工作课程。而且,港台两地相继实行了专业社工注册制度和“社会工作员制度”。

台湾和香港早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选用的教材,不管是理论还是实务,均源自欧美,全盘引进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福利理论以及工作模式,很少有本土化的教材和研究性著作。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港台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的学者,开始有目的地整理本地的案例材料,并且根据相关的社会政策文件加以分析,作为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教材。到20世纪90年代初,有关港台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教材和著作的出版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探讨的范围包括福利发展史、政策分析、个人、小组及社区工作模式,也有老人服务、青少年工作、社区发展、康复工作等等。上述书籍的出版,使台湾和香港的社会工作逐步走上了专业化和本土化的道路。

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

祖国内地的社会工作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已经有所开展,但新中国成立不久随社会学一起在院系调整时被取消。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加速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出现了不少社会问题,而且很多问题无法依靠原有的方法加以解决,这种社会需要促进了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恢复和发展。1979年,社会学在中国得以恢复重建后,有关的社会工作课程开始作为社会学系的必修或选修课程。1987年,当时的国家教委批准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等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其中,北京大学于1989年招收了该专业的首届本科生,中国人民大学也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社会工作与管理(社会保障)”的名义招收本科生。

从90年代开始迄今,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开办社会工作专业与开设社会工作课程和专业训练的院校日益增加。据国家教育部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中国内地共有150余所高校设立了社会工作本(专)科专业,其中1999年以前批准了27个,2000年批准了27个,2001年批准了36个,2002年批准了34个,其余为后来新增加的。此外,社会工作的研究生教育也从无到有。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率先建立了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点,其他著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点也在积极申办、筹建之中。(参见李迎生主编:《社会工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教材能否满足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需要

应当看到,社会工作专业毕竟是引进的一个专业。同美国、英国、德国、挪威、瑞典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的社会工作发展状况相比,中国内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起步晚,基础差,社会工作教育特有的理念差距大,设施设备技术含量低,实习范围狭窄,特别是缺少阐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适合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需要,既系统又规范的本土化教材。进入21世纪以后,已有出版社开始出版由内地学者编写的社会工作方面的书籍,但客观地说这些书籍仍然以介绍国外社会工作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为主要内容,而且规模较小,覆盖面不大,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实际发展的需要。

为此,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专门制定了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及教学基本要求,用以规范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一些相关的著名综合性出版社,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经依据高教司制定的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及教学基本要求,组织策划了“社会工作系列教材”,并且已经陆续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21世纪社会工作系列教材”(7种,其中有3门课程与社会学专业重合――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以强大的作者阵容,根据中国的国情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特点,全面、准确地介绍和阐释了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其本土化特征明显;同时,该教材吸收了国外经典社会工作教材编写的优点,既重视社会工作理论的探讨和梳理,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务技巧,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每章章后附有“本章要点”、“基本概念”、“复习思考题”及“推荐阅读书目”,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章的重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该套教材与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所制定的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及教学基本要求一致,很是适合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社会工作系列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