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本童子书的启示

2004-07-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图画中见到的世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7月版)是本初级学校的教科书,作者夸美纽斯(1592―1670)是捷克著名教育学家,他生活的年代相当于中国的明末清初。该书完成于1658年(即清顺治十五年时),作为欧洲儿童启蒙教材,其使用了200多年,版本达50多个,文学大师歌德也是读它长大的。

在中国,

与之同时代流行的蒙学著作可谓多矣。产生于南朝的《千字文》,在《图画中见到的世界》 下称“图画” 产生的年代已流传了1100多年。《百家姓》产生于北宋,《三字经》成书于南宋,都属启蒙课本中的老牌子。一本启蒙课本能历久不衰,长此以往,定是有它道理的,首先在编排上它适应了儿童的心理,在内容上具有启智开懵功效,也只有这样才会成为传世经典。“图画”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力求使孩子们善解易懂,这种形式在中国的蒙学书中也被广泛使用,比如《千家诗》、《廿四孝》中的配图便十分地生动。但若翻阅内容,两者却有很大的不同。“图画”书中的“肌肉与内脏”“脉管与骨骼”章运用了科学的解剖学原理,分析严谨透彻,“天球”“行星的位置”“地球”“日食月食”“月亮的状态”等章节讲述的则是准确的天文知识,富于理性逻辑;而中国的蒙学课程讲授的多为使人教化的伦理、道德、秩序、历史等知识,类似于“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女慕贞节,男效才度”、“孝当竭力,忠则尽命”的句子,读起来不免有些沉闷抑郁。在解释抽象概念时,“图画”同样深入浅出、语词优雅:“勤勉――是热爱劳动,避免怠惰,经常像蚂蚁那样劳动”、“节制――就是提示食物和饮料的限度,像缰绳一样抑制欲望”、“宽大――就像能够对贫穷者进行施舍一样,有效地保存靠诚实取得的丰盈财产”……,与“年少力强,急须努力,错过少年,老来着急”、“养人者田,害人者钱,钱之为物,人皆殉焉”、“是个吉人,一团和气,饮人以和,令人自醉” 见《老学究语》 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相比,孰优孰劣,轩轾伯仲,实不易轻下结论,但东西方社会不同的发展轨迹各异的脉胳走向在此是可以“一滴水见太阳”的。西方重现实,东方尚人伦,西方惜科学,东方信礼教,西方崇具象,东方偏抽象,这一论断的依据其实在小学生的课本里就能找得到。读“图画”,只需理解,无须背诵,读蒙学,只能背诵,解意则要待到来日。肚子里死背的东西太多,运用时难免不吊书袋,难免不搬教条,于是就有了以用典多寡断定学问高低的偏谬,且凡掌故必究出处,到后来竟演绎出了专门的学科――训诂学。

至近代,西风东渐,“图画”书的编写形式也影响到了中国的启蒙教材,当年商务印书馆印行的小学一年级课本开篇便是“狗、小狗、大狗”的句子,且配上了写实风格的插图,曾有人把这种教育戏称作“猫狗教育”。商务的这种编排方式一直延及今日,东西方在启蒙课本编写理念上的差异已减至毫厘之间,但中国教育重分数、轻能力,中国学生善背记、拙动手的积习却顽强地承传了下来。在普遍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重新审视这本几百年前异域的“童子书”,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