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面向出版现实的理论创新

2004-08-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随着我国出版从传统事业型生产方式向现代产业型生产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日趋激烈出版竞争,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全面、深刻地了解和认识现代出版产业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等一系列问题。中国版协主席于友先先生新著的《现代出版产业发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

就是适应这种客观要求而推出的一部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时代特色的著作,体现了我国出版理论研究目前在这一领域所达到的新高度。

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出版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出版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的全面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资源,该专著围绕出版产业这个对出版工作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意义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上回答了我国出版产业的性质和特征问题。

作者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并曾担任省、国家主管新闻出版工作的领导职务,因此对出版的商业属性有着清醒的认识。正如前言所说,多年来他一直思考这一问题,反复探讨这一问题,并在深入研究中将其升华到理论的层面。作者认为,重视出版的产业属性,推动出版的产业化运行是在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新条件、新机制下促进我国出版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产业。作为长期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部门领导,作者深知新闻出版工作意识形态性质的重要性,这也使他在把握出版产业的商业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时,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产业在产业性质上是社会主义的,在产业特征上吸收了古今中外出版业发展历史上的一切有益的经验和规律,在产业服务对象上又是以当代中国人为主体的这么一种有着鲜明个性的和特色的产业。

一个新颖的理论体系。作为国内首部综合论述现代出版产业的专著,作者以非凡的创新勇气为本书构建了富有新意的观点系统和理论框架。其核心议题是现代出版产业与现代出版人,而贯穿全书的则是现代出版理念或曰现代出版精神。从上述篇章顺序看,作者从阐述现代出版产业的内涵开始,落脚点却在塑造中华现代出版人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产业上,存在着思想上的一致性和逻辑上的连贯性。整部著作结构完整,体系严谨,论证深入,是我国出版领域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

作者对现代出版产业的整体内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作者认为,现代出版产业的主要内涵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出版行为的市场化;二是出版技术的高科技化;三是具有多元文化品格出版物对现代社会、尤其是全球大众生活的广泛渗透。市场是现代出版产业全部运行活动的纽带。正如其它产业的发展要靠市场的培育和带动一样,出版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市场的纽带。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高科技在出版产业系统工程中每一环节的运用,正在使传统出版业发生革命性变化;可以说,现代出版是传统出版概念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现代出版产业就是依托电子计算机技术而逐步发展、逐步壮大的文化产业。

作者对培养产业型出版人才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发展出版产业,关键在出版人。因此,这部教材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论述如何造就中华现代出版人,如何为当代出版家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环境。

作者对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产业的主要内涵、重要原则以及具体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作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产业有两个基本内容必须牢牢所握,一是出版产业不仅是现代化的而且是中华民族的;二是出版产业必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产业要遵守以下重要原则:一是把加强管理作为继续深化出版体制改革的重点;二是把结构优化作为深化出版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三是把提高质量作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点。其最终目标是要开拓国际出版市场,参与国际出版产业的竞争,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将中国从一个出版产业大国发展为一个出版产业强国。

作者还对一些在世界出版史和中国出版史上具有影响的现代出版人进行了评介,对他们作为一个现代出版人的优秀品质以及所做的贡献进行了肯定,对西方一些现代出版人只重经济利益、不重社会效益的做法表示了担忧,也进行了批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进行理论研究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可以说,作者在教材中着重论述的几个概念范畴――无不产生于人类几千年出版史的深厚土壤里。历史乃理论之根,为理论增加了深度;理论乃是对历史的诠释和升华,为历史增加了厚度。正是在对历史的诠释中,作者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的现实指导功能,从而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理论作出了独到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